專欄columns
Ho Hai Yan/ 臺灣原YOUNG
《Ho Hai Yan 臺灣原young》內容以文化傳承為主,富含原住民族傳統習俗、祖先智慧與傳說故事等多元豐富資訊。
-
高「植」感民族——南島植物
December 15, 2023
對南島民族而言,植物不只是補充營養與能量的食物來源,還可以作為工具或建築的天然材料。尤其當經濟條件不佳時,愈是營養價值豐富的作物,也愈被重視,甚至能藉其形體或特性蘊含吉祥的象徵。高經濟價值 生活必備聖品具高經濟價值的椰子樹,關島的查莫洛人稱之為「生命之樹」(Mother Tree),南島民族普遍應...
-
漁獵文化的現代發展
December 15, 2023
傳統原住民族的生活與保育觀念密切結合,會依照不同魚種避開繁殖期來捕魚,然而溪流生態也曾因釣客蜂擁而受到破壞,於是一些有智之士便發起原住民族護魚行動,最早從鄒族山美部落達娜伊谷開始,後來許多部落也跟進,30餘年下來便對臺灣溪流生態產生正面效應,不但吸引眾多遊客,更讓青年返鄉,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原鄉...
-
表達謝意的漁獵祭典
December 15, 2023
原住民族對天地向來懷抱崇敬,經常舉行各種祭儀以表謝忱,每年進入漁獵季節之前都會舉行與捕魚相關的祭典,例如卡那卡那富族及鄒族的河祭;而住在溪流附近的撒奇拉雅族及阿美族部落則有捕魚祭,邵族也有拜鰻祭等等,祈求祖靈及天神賜予漁獲以供應所需。卡那卡那富族河祭居住在楠梓仙溪畔的卡那卡那富族人每年入夏5月,在梅...
-
傳統漁獵方式及應用
December 15, 2023
想要吃魚,就到溪裡捕捉,原住民族擅長運用大自然的素材來捕獲溪流中的魚蝦,例如以具有毒性的植物魚藤來毒魚,只要在溪流上游把魚藤的根莖部捶打出汁液沖入溪水,就可以讓魚蝦暫時昏迷以易撈捕;捕魚的工具也十分多元,有魚叉、魚筌、蝦籠及漁網等等。此外,在溪流中製作草木陷阱,即人工的「假棲地」來吸引魚蝦棲息,也是...
-
黃瀞怡(小薰)Amuy: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December 15, 2023
只要肯努力,夢想一定會成真。具有泰雅族血統的黃瀞怡(小薰),曾是少女團體黑Girl的成員之一,後來轉型為演員,曾經獲得臺北電影節最佳新演員獎、金穗獎最佳女演員獎、金鐘獎迷你劇集女配角獎等獎項,近年來在電視劇和電影領域都有非常優異的表現。「我一直都以原住民族身分為傲。」小薰在桃園復興區的仙島部落出生長...
-
泰雅族的星星傳說
December 15, 2023
有位泰雅族青年名叫Sasan,長得相貌堂堂,體魄勇健,部落裡的長輩相當稱許,少女們也都非常仰慕他,最後被部落地位最高的長老看上,並和長老的漂亮女兒Lawa成親,可謂門當戶對,羨煞所有青年男女。婚後不久,Sasan與部落青年一起上山打獵,臨走時他和新婚妻子Lawa約好五天後在猴子山見面。很快地,約定的...
-
成為當代真正完整的泰雅人
November 16, 2023
民族實驗教育是一個多元且不斷變動的過程,有別於將學科或焦點文化當作主軸,武塔國小將關鍵角色帶回耆老身上,每年度授課都配置兩位老師與一名耆老,彼此協力教學、控制效率與觀察紀錄等工作。這種跨出學校、結合部落的團隊式教學,冶煉出精煉的教案,也和諧地串連族群的力量,助力維繫地方共好,實踐「成為當代的taya...
-
高營養價值的防疫食材──蕗蕎
November 15, 2023
每年3到7月,在花東地區,無論是傳統市場還是省道公路旁,都可以看到許多小農攤賣一種束成一捆、既像蔥又似蒜的蔬菜,正是「蕗蕎」。無論是在餐廳或是祭典的宴會上,常能見到肉食旁附上一疊白嫩的新鮮蕗蕎,蘸上些許鹽巴或辣椒,再配上一大塊肉與一條朝天椒,這是東部原住民族最常見、同時也是阿美族最傳統道地的吃法。其...
-
珍愛古禮——南島婚俗
November 14, 2023
有人說愛情修成正果就會走入婚姻,但在南島民族的婚俗裡,對象選擇方式可能打破你的想像。例如臺灣原住民,母系社會較流行自由戀愛,父系社會則多聽從父母之命,也因此形成試婚或搶婚習俗,親上加親的交換婚姻則出現在部份的鄒族和布農族,盛行讓兩邊親家的兒女互相嫁娶,抑或是為小女孩訂下婚約,甚至是指腹為婚,在在顯現...
-
樹皮布轉化為工藝手作
November 14, 2023
西元1768至1779年間,冒險家庫克船長三次遠征太平洋中,所收集的大洋洲樹皮布標本,包含約50份樹皮布標本與手寫描述,也讓這種獨特的傳統衣飾工藝逐漸展現在世人眼前。同屬南島語族的臺灣原住民族亦有將樹皮布使用於生活、儀式中的紀錄,例如屏東霧臺魯凱族耆老包光輝清楚記得他的成年禮經歷:六、七十年前,他被...
-
藤編工藝的嶄新創作
October 24, 2023
過去,家家戶戶使用的日常器具常常出自於自家人之手,傳統部落裡男人做藤編、女人織布,是再日常不過的景緻。時光飛快,來到二十一世紀的現代,這些傳統工藝紛紛進入各個手作原住民族工坊中。當新的資材引進後,黃藤逐漸被取代,藤編工藝也朝向精緻、小巧的工藝品邁進。近年,不少原住民族的藝術創作者將藤編工藝結合其他媒...
-
採藤時的基本流程
October 24, 2023
每年冬季到初春,大約在12月至翌年1、2月的農閒期間,是原住民族男人在山上狩獵的季節。修繕房屋所需的材料也會在這段時間收集,包括木材、竹子、黃藤等。拉阿魯哇族的耆老游仁貴及排灣族文史工作者拉夫琅斯均提及,冬天是做粗活的季節,這個季節的植物剛好長到最飽滿堅實、水分較少,最適合拿來製作各式器具。部落裡的...
-
黃藤的特性與應用
October 24, 2023
大自然是人類取材的寶藏,原住民的祖先早已認識到各種植物的用途,特別是吊掛在樹林之間、攀延在地表根系之間的黃藤。由於,其質地柔軟、具延展性,難以直立成長,在生長在樹木間能攀爬長達200公尺。黃藤不僅是珍貴的森林資源,還能被製成各種日常用品。具有柔韌特性的藤編用具過去,大部分的原住民族的客廳中總會擺放幾...
-
噶瑪蘭族人的精神象徵 海漂植物大葉山欖
October 19, 2023
若在臺灣東部平原看到大葉山欖,便可大膽猜測可能是噶瑪蘭族的部落,或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傳說中,噶瑪蘭族的祖先在探索新土地時,總會種植大葉山欖作為標記,被族人視為精神指標,族語稱之qasup。這種樹不僅果實可供食用,其堅固的木材更是建造居所的好材料。如今,這項傳統仍被保留。位於花蓮立德部落的噶瑪蘭族人凡...
-
唱出神靈對族人的獨白──高蕾雅Yinguyu Yatauyungana
October 18, 2023
不管什麼時候,想做就放手做,不用害怕做不好,不懂就問,一定會有人幫你一起完成這件事!猶記小學三年級觀賞祭典,高蕾雅小小年紀,就為穿透靈魂的迎神曲震撼不已。2009年代表臺灣前往法國Midem唱片展演出,看著外國人跟著律動,首次見證音樂無國界。她的演藝生涯橫跨演唱、戲劇及主持,同時是三金入圍藝人,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