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遊雅美族的無國界奇緣 鍛鍊海洋小鐵人
堅韌的椰油之子——臺東縣蘭嶼鄉椰油國民小學
2024/06/17
- 文字 / 蔡舒湉 Powered by 原住民族委員會
2020年8月,臺東縣蘭嶼鄉椰油國民小學轉型為民族實驗小學,開始發展「蘭嶼製造」、以雅美(達悟)魂為榮的課程。校長陳淑雯表示,實驗教育課程主要自雅美(達悟)族人的生活知識與技能出發,再從日常連結各領域學習,由於離島師資不穩定,也必須針對老師專長設計細部內容,以更系統化、組織化的方式融合傳統與現代。
走進椰油國小,無論身處校園哪一個角落都很難不發現雅美族的軌跡,連洗手台都設計成拼板舟造型,校長陳淑雯笑著說,她最喜歡的校園角落是校長室前的大白榕樹,「一季一枯榮,過了一、二週又變得枝葉茂密,上頭還有共生的紅花石斛、蘭嶼白芨、管唇蘭等瀕危的蘭花,但小朋友不太喜歡它,因為落葉和落果都要掃得很辛苦。」事實上,白榕除了賞美意義,因為具高韌性,更是雅美族人專門用來建造舵的木材,就好像是堅韌不拔的椰油之子,在四面環海的環境裡蓄勢待發。
精熟雅美文化 依歲時祭儀深入生活教育
椰油國小是一間小而美的小學,校地約0.64公頃,校史卻相當悠久,可追溯自1947年,當時是臺東縣蘭嶼國民學校椰油分班,16年後才獨立設校。因學生有九成五是雅美族人,2020年轉型為民族實驗小學後,椰油國小配合雅美族的歲時祭儀規劃學校生活,像是漢人的元宵節也是雅美族過新年、舉辦招魚祭的時節,家家戶戶會獻上豬肉、雞肉、芋頭等祭品,祈求來年豐收,學校也會選在招魚祭這天開學,清晨6點全校師生就會集合舉辦儀式。
具備蘭嶼高中的教材經驗,以及董恩慈博士的雅美歲時祭儀研究的基礎上,椰油國小在籌備實驗教育階段雖然很容易掌握大方向,然而在編纂細部教材時卻常常撞牆。陳淑雯舉例,雅美族祭儀的日期在每個部落都不太一樣,後來才發現,原來是所有祭儀活動都要從紅頭部落開始。紅頭部落是雅美祖先起源地,也是飛魚網最早現身的地方,有趣的是,即使在紅頭部落也問不出這些節日到底是哪一天舉辦,因為習俗上擔心太早公布日期會被魔鬼知道,而召來不幸,因此耆老直到前一、二週才會公布確切時間點。「因此蒐集教材一定要事先田調訪問過很多人,才可以整理出脈絡,只問一個人是不準的。」陳淑雯分享。
椰油國小會配合雅美族的歲時祭儀規劃學校生活,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果,追求實際掌握知識架構與生活技能,讓孩子穩紮穩打地系統化、組織化,精熟雅美文化。
椰油國小的雅美民族實驗教育課程有五大構面:蘭嶼典藏(生態文學)、蘭嶼製造(文化傳統)、雅美慶豐收(農場勞動)、蘭嶼無國界(藝術創作)、蘭嶼海洋奇緣(海洋運動),籌備期建構了「祭儀神話與蘭嶼文學、守護使者與綠色森林、雅美文化與建築工藝、雅美藝術與蘭嶼藝坊、蘭田日暖與椰油農場、藍帶廚房與農漁饗宴、蘭嶼共享與國際接軌、蘭嶼議題與焦點人物、海洋地形與海底龍宮、擁抱太平洋與蘭嶼小鐵人」等十大主題。
第一年實際操作時,教學團隊發現每個月就要上完一個主題實在太過倉促,於是將相關性高的主題稍微合併、內縮。陳淑雯說:「一開始課程包羅萬象,要孩子學會十八般武藝實在太繁雜,我們現在更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果,追求實際掌握每個月主題的知識架構與生活技能,讓孩子經過六年的學習,可以穩紮穩打地系統化、組織化,精熟雅美文化。」
四年的實驗教育,椰油國小鼓勵孩子拿起筆來創作自己的部落故事,並訓練族語發表能力,大家都有目共睹學生更敢於上台表演、侃侃而談。
注重蘭嶼在地交流 創作自己的部落故事
椰油國小的實驗教育主要從雅美族人的生活知識與技能出發,並配合難易程度劃分年段循序漸進地學習。例如農耕課程依照種植難度,一到六年級分別學習種植地瓜葉、地瓜 (wakey)、旱地芋頭(keytan)、小米(kadayi)、香蕉、水芋頭(soli),學生不只要能介紹物種屬性,還要能講出跟雅美族的關係與應用方式。到了5月的園遊會,孩子們會利用作物做成小米甜甜圈等不同美食,吸引家長同學購買。
蘭嶼的傳統文化與海洋密切相關,椰油國小也要求孩子與大海和諧共生。6月設計「椰油小鐵人」課程教低年級游泳、潛水、潛水攝影,並由專業救生教練教授水中自救求生技能;中高年級則學習駕駛獨木舟、帆船。希望多方培養孩子的技能同時啟發志趣,未來通過技能檢定後有機會朝潛水員、救生員專業發展。
即使是比較靜態的蘭嶼文學課程,椰油國小也設計了高互動性的趣味教案,低年級的戲劇課程,由各班老師領導規劃演出故事、表演服裝與音樂設計;中高年級在閱讀散文、小說之餘,也可以跟蘭嶼當地文學家(如:夏曼藍波安)對話交流。校方更鼓勵孩子拿起筆來創作自己的部落故事,更有成就感的是,還能結合族語說故事錄音,成為線上族語教材,目前椰油已發行小米豐收祭、十人大船下水等主題繪本。
蘭嶼的傳統文化與海洋密切相關,椰油國小也要求孩子與大海和諧共生,「椰油小鐵人」課程教低年級游泳、潛水、潛水攝影,中高年級則學習駕駛獨木舟、帆船。
椰油的成果展則以「世界咖啡館」形式呈現,一個年段就是一個班級、一個攤位、一間咖啡館,各班必須合作調查主題報告,並訓練族語發表能力,將研究成果介紹給參訪者。陳淑雯表示,由於學校老師大部分是漢人,再加上離島師資不穩定,學校很需要家長和部落耆老、青年加入老師共備課程。所幸經過這四年的實驗教育,大家都有目共睹學生更敢於上台表演,或是對母體文化侃侃而談,那股自信也表現在敢於主動開玩笑,陳淑雯笑著說,有實驗教育委員問孩子小米毛線吊飾是真的假的,孩子答:「是真的早就被阿嬤或老鼠吃掉了!」
陳淑雯來自臺東縣卑南鄉,村莊裡多是卑南、布農、阿美族人,因為嚮往住在海邊小漁村,20多年前教師甄試時,她原先以第一名之姿計畫前進蘭嶼,後來被家人勸退,沒想到多年後考上椰油國小校長,終於一圓她的蘭嶼夢。陳淑雯勉勵椰油的孩子要多多認識自己的文化,並認知到學族語是傳承的關鍵,要主動肩負起代代傳承的重責大任。「做民族教育是對的事情,我們不只教育孩子,也用這股精神影響家長一起學習母體文化、以雅美族人為榮。」未來椰油國小將繼續帶領孩子乘載雅美族文化遨遊國際,繼澳洲、歐洲展演後前進美洲交流,自信巡迴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