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columns

Ho Hai Yan/ 臺灣原YOUNG

《Ho Hai Yan 臺灣原young》內容以文化傳承為主,富含原住民族傳統習俗、祖先智慧與傳說故事等多元豐富資訊。

  • 穿越彩虹 成為真正的太魯閣之子

    June 14, 2022

    「GAYA」是指太魯閣族一切生活規範及風俗習慣,是最重要的倫理價值觀。如何培養出真正的太魯閣族人?花蓮縣萬榮鄉萬榮太魯閣民族教育小學進行到第二期(每期三年)實驗教育,教導主任瓦旦.卡洛發現,在大自然教室裡上的「山林獵人」課程頗受孩子歡迎。真正的獵人要會看動物的足跡,而推動民族教育是否也有妥當的路徑可...

  • 那東海岸會飛的魚

    June 14, 2022

    三月,乾冷的東北季風逐漸趨緩,濕暖南風從南方吹拂而來,提供洄流性魚類一條向北方前進的路徑。這時,鬼頭刀從菲律賓海域順著北上的黑潮趕來一群群豐美肥碩的飛魚,先抵達小蘭嶼,為躲避鬼頭刀的追捕,魚群不停地彈出海面飛翔,岸上的達悟族男人看到了,馬上打開塵封半年的船屋,拉出拼板舟,趁著夜色推入海中,為一年一度...

  • 雨天限定的美味—雨來菇

    May 27, 2022

    人有潔癖,有一種藻類也有,那就是藍綠藻。這種對環境非常挑剔的藻類只生長在乾淨的水源處,過去臺灣許多地方都有,例如老一輩小時候都可能採集過這種藻類,在大雨過後會冒出鮮嫩一片的雨時菇,經常採回家涼拌。目前在花東及屏東較低汙染的草地溝渠旁才可能採集得到,屏東縣滿州鄉則有許多排灣族人以人工方式栽培,同時也有...

  • 到哪都能生存—印尼巴塔克族

    May 27, 2022

    「嗚喂/風兒呀吹動我的船帆/船兒呀隨風蕩漾/送我到日夜思念的地方」這首流行曲是鄧麗君、凌峰唱紅的《船歌》,悠緩優美的旋律源自印尼巴塔克族民歌〈Sing Sing So〉,那是漁夫泛舟時的搖櫓聲,流露思念之情。生命力強韌的南島民族如同所有熱帶海洋民族,巴塔克人擁有旺盛的生命力。他們觀察壁虎在地上、牆上...

  • 揣摩語氣裡的簡單而無敵—舞思愛.羔露(Usay Kawlu)

    May 27, 2022

    舞思愛對音樂與族語最早的記憶來自部落老人家圈坐剝蓮藕的場景,如果幫忙剝蓮藕就能賺得零用錢;但最有成就感的還是跟著長輩唱古謠與流行老歌。這樣的生活不僅建構她的音樂生命,同時也指引了創新原住民族文化的關鍵線索。打造舞團 傳承文化舞思愛這個名字有兩個意思,一是甜甜的水果,一是愛講話。四歲時她就登上部落的行...

  • 原住民族的山訓準備

    May 27, 2022

    假使有那麼一天戰爭發生,誰最有可能自我保護呢?無疑地,必然是原住民族,因為其部落制度與體格上的優勢,讓他們得以在短時間內凝聚向心力,組織起來保衛部落。部落制度讓男子更容易組織動員為何原住民族的部落比較具有組織能力,原因在於傳統部落就是一個小國寡民的概念,每個部落都有其嚴密的部落制度。例如:泛泰雅族、...

  • 春天的消息—箭筍先發

    May 26, 2022

    走過冬寒、一入春,花蓮的萬榮、光復地區,以及臺東、宜蘭、南投、嘉義山區,還有北海岸的石門、平溪、金山、三芝等地市場,經常可見路邊有人販售現剝箭筍。嫩筍呈細長狀,大約長15公分、直徑1公分左右,質地細嫩且筍肉白亮者十分可口,是春天最鮮美的滋味。箭筍是3、4月季節限定的山產美味,臺灣的箭竹乃箭竹屬的包籜...

  • 做個真正的排灣人 共譜泰拉慶文化記

    May 26, 2022

    湛藍青天下,蓊鬱山色間,鮮豔的部落圖騰點綴著屏東縣三地門鄉一間小而美的小學。耳旁吹拂過颯颯樹濤,也跳躍著孩子的笑聲、歌聲,然而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三語廣播聲。賽嘉國小(泰拉慶民族實驗國小)校長曾有欽引以為傲地說,每當早自習、刷牙或課間運動,都安排學生輪流擔任「小小主播」,同時操持族語、英文與國語向全校...

  • 南島民族船隻文化

    May 26, 2022

    根據近代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南島語族起源於臺灣,其後乘著船隻擴散到整個南太平洋的許多島國,形成南島語系國家,他們航行的船隻僅是可以承載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小船。這樣的文化軌跡至今仍可在一些濱海的族群中觀察得到,最明顯的是東海岸,現在仍有族人以海為生,於每年春天下海捕魚前都會舉辦海祭─各部落分別舉行,並經過...

  • 三石灶的未來樣貌

    May 06, 2022

    寶山部落品味部落野生山茶從臺27省道轉往藤枝林道前往寶山部落,一路山環水繞,綠意盎然,風景甚好,雖然莫拉克風災讓部分受創道路修了又修,但大抵仍可通行。寶山部落最大的特色乃動植物生態豐富多元,是研究觀賞、戶外踏青、郊遊聯誼的好去處,區內設置了多條健行步道,不同季節走不同的步道,十分暢快。寶山部落位於高...

  • 石灶的智慧與意義

    May 06, 2022

    三石灶防潮防蟲防腐過去都是在家屋中央設置三石灶,有防潮、防蟲、防止建材腐朽的功能,並且也運用在每天的煮食上。家屋的地板必然是平整的,因此只要選擇高度相當的石頭即可。如果是在野外、田間,首先就要考慮地點的選擇,必須整理出一塊平整的地面,接著挑選高度相符的石頭,便可以放上鍋子開始煮東西了。日常生活中,許...

  • 石頭的文化與用途

    May 06, 2022

    雖然現代社會資材更為豐富,許多石頭原本的功能被取代,但三石灶還是經常被原住民族所運用,只是從室內搬到野外,廣用在戶外體驗、野炊活動中,讓一般人均可體驗傳統炊食的樂趣。傳統家屋必備三石灶對於原住民族來說,三石灶的三顆石頭有其科學意涵及文化意義。過去,每個家屋、獵人工寮、田間休息小屋都會有,尤其傳統建築...

  • 王嘉勳Awi Sapu:放空自己重新學習

    May 06, 2022

    南投縣仁愛鄉是賽德克族祖居地,從小在都市長大的王嘉勳,研究所畢業之後,放棄許多人夢寐以求到國外工作的機會,回到東岸部落展開一場尋根之旅,並決定留在家鄉貢獻所長。從剛開始被質疑,一直到這些年來陸續做出成績,他帶著部落的族人投入友善耕種、重建百年前的家屋、復育數量銳減的蝴蝶,種種作為讓族人對他印象改觀,...

  • 企盼天降甘霖的神聖儀式

    May 06, 2022

    相傳有一年久不下雨,人們種植的農作物全部乾枯而死,茂林(Teldreka) 部落的鄭家(Kabora)認為應該舉辦祈雨祭,便請王家(Kavenga)的祖先Cacmake 爬到樹上呼喊,請部落耆老們立即到頭目家開會;經過部落頭目、耆老的解夢圖說以及巫師作法顯靈,共同理出一種能傳達訊息給雨神的儀式後,馬...

  • 洪水過後的傳說

    January 19, 2022

    大洪水所造成的巨大天災總會死傷無數,倖存者寥寥可數,通常都是家人一起逃離大水、登上山頂,結果舉目無人,便有許多兄妹或姊弟,為繁衍後代族人,在洪水時期結婚。在阿美族、卑南族、魯凱族、排灣族、噶瑪蘭族等,都能聽見類似的傳說。在這些故事中,靠海的部落都流傳著大地震過後,引來洪水巨浪,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