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月桃應用廣泛,曝晒乾燥後能編出多種美觀又實用的物品。(攝影/林瑞珠)

用月桃編織出美好

渾身都是寶

2023/05/19

  • 文字 / 林瑞珠
LINE分享 FB分享

春天一到,有著白色花串、修長葉子的「月桃」隨處可見。月桃不僅外型優美,用途還非常廣泛。月桃心可以吃、月桃籽可做成腸胃藥、葉鞘還可以拿來編織草蓆、籃袋等容器,可說全身都是寶,也是被原住民族使用相當廣泛的植物。

臺灣隨處都可以見到月桃,從野外山區到都會公園、從海平面到海拔2,000公尺的高山上,都可見到月桃的蹤跡。近年農委會林試所為了推廣月桃的應用,所長曾彥學與惠蓀林場協力開闢「月桃巷」,將臺灣18種原生種月桃都種在裡頭,一則保種、一則打造休閒旅遊娛樂,同時更能推廣民俗植物。

月桃功能用途多

牡丹部落的排灣族人周貴進小時候常和部落孩子在山邊遊玩,也跟著大人學會採月桃梗當編材,他會砍下月桃梗、剝下所有的葉鞘,取得月桃心,然後折成一段段,還會牽絲,當成項鍊、耳環都很好看,剩下的還可以拿回家給媽媽炒成一盤菜。此外,他也表示,月桃是熬魚湯、肉湯的極佳調味,有薑的香氣,但沒有薑的嗆辣味,葉子則可拿來包粽子。

周貴進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肚子裡有蛔蟲,長輩就拿月桃心給他吃,很快就把蛔蟲取出。其實這一點都不稀奇,以前藥商就經常到部落收購月桃籽拿去精煉成仁丹,幾十年前的腸胃藥也都是提煉月桃籽而成的。

從小就跟著媽媽一起做「月桃編」的阿美族人李惠美,早年從事服裝設計,近年改作月桃編藝。為了方便取用月桃,她在工作坊旁邊種了一大欉月桃,要用的時候就挑高一點、粗一點的,並從接近根部的位置砍取,如此一來可以用的月桃莖與葉鞘就會比較長,能夠運用的範圍也就比較廣。將月桃砍下後先剝下第一片、第二片枯黃的葉鞘,將其晒乾可以拿來當繩子,內部就是比較光滑細緻的葉鞘,曝晒太陽一、兩天讓水分完全蒸發,等葉鞘邊緣翹起就可以剝下,但不能心急一次全剝,只能剝水分稍微蒸發的那幾片,一週內便可全數剝下,一根月桃大約可剝出七到九片葉鞘。

取月桃時可以從根部位置砍取,能夠運用的範圍也就較廣。(攝影/林瑞珠)

剝葉鞘是有技巧的,首先要先用菜瓜布、鐵刷或刀子輕輕刮要剝下的那片葉鞘,讓毛孔放大,使之軟化就比較不會龜裂,剝下後反折綁起來曝晒至少一週,之後就將寬度相近的綁成一束束儲藏起來,需要時即可隨時取用。不同人處理月桃葉鞘的手法都會有所不同,一般排灣族砍月桃時,外面兩片枯黃的葉鞘會留下一半,不完全將其剝除,老人家認為這樣排水較快。然而曝晒月桃莖以及葉鞘的方式也有些許不同,有的人使用陰乾法,有的人則將其直接曝晒太陽下。

現年75歲的阿美族人張金妹喜歡將月桃長莖放在屋簷下陰乾,大約十天內可以完全剝下,反捲起來再晒十天,這樣處理的葉面會比較平整且漂亮。陰乾後再修剪成需要的寬度,整理成一束束反折綁起來,再晒一下太陽,完全乾燥後即可收藏起來,要編織前再噴水溼潤,否則容易斷裂。

月桃編藝百花齊放

原住民族中,幾乎所有的族群都會拿月桃葉鞘來編織草蓆、坐墊。排灣族、魯凱族的石板屋裡,牆邊的石床、石椅上幾乎都會鋪著月桃蓆;阿美族則除了編織草蓆、地毯、坐墊外,也經常用來製作器皿、包包或便當盒。

張金妹因為年輕時以美髮為業,所以會融合美髮的技巧編出各種技法,例如把修剪剩下的月桃邊撕成絲,揉成繩子或編成辮子再縫成包包、織成帽子,做出各種包包、容器、收藏盒、杯墊及草蓆,還可以做出鑰匙環等小物件,或搭配網袋、樹皮衣等不同材料設計出各種實用的物品,展現十足原民創新時尚風格。

幾乎所有的原住民族都會拿月桃葉鞘來編織草蓆、坐墊。(攝影/林瑞珠)

李惠美也經常利用多媒材的組合,例如皮、竹、藤、布、金屬、網袋等,製作出實用的餐墊書套、皮夾、記事本及吊飾,更會將月桃葉鞘編成阿美族便當「阿里鳳鳳」,放入幾顆月桃籽,便成為清香的「月桃香包」。她表示,各種媒材的編法都有共通性,技法也是如此。除了平織之外,也可以織出各種圖紋,現在年輕人還會創造口訣來幫助記憶,例如「一壓一」、「三壓一」或「挑一挑二」等不同技法來織成不同的花色。

*本文由alive專案企劃製作

追蹤我

※原文出自《青少年雜誌期刊》No.103期
※想了解更多原住民族的自然智慧,歡迎按讚追蹤「Ho Hai Yan 台灣原Young」粉絲團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