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Columnist
-
開箱亞洲最巨型郵輪「MSC地中海榮耀號」, 遊艇會尊榮全攻略
January 15, 2025
MSC地中海榮耀號(MSC Bellissima)是亞洲目前最巨型郵輪,可容納5714名乘客、宛如一座超大型海上度假村,擁有2217間艙房,從最超值的內艙房、有窗戶的海景房,接著是陽台艙及套房,多種房型選擇、奢儉由人。此外,還有個大家較陌生的頂級選擇,是比照五星級飯店行政樓層概念的「MSC YACH...
-
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
January 10, 2025
文/麗寶集團 圖/Shutterstock、麗寶集團每年農曆春節一過,全台各地迎神廟會正式登場,讓各個城鎮熱鬧非凡。除了「北天燈、南蜂炮」,盛大的燈會活動讓全台灣都動起來了,光彩炫目的花燈加上絢麗煙火,讓夜晚更加夢幻,所有人趕緊用手機捕捉每個精彩瞬間。2024台灣燈會、同時也是台南400年,透過豐厚...
-
麗寶集團用遠見打破「好房買不起」的成見
January 10, 2025
文/麗寶集團 圖/Shutterstock、麗寶集團吳寶田總裁的超前部署麗寶集團深耕台灣地產市場數十載,始終秉持「看得喜歡、買得起」的理念與房產平權不謀而合,吳寶田總裁決定斥資新台幣一百五十億元,積極響應政府推廣的「地上權」政策,精選多處標地,旨在以較低的成本取得土地使用權,為購房者創造更親民的價格...
-
芎林 竹東:漫步藝術小鎮 尋訪人文風采
December 31, 2024
撰文/張煥鵬 攝影/張家瑋、陳正國 插畫/徐筠婷提到新竹,許多人往往聯想到高科技的科學園區和現代化的城市風貌。然後,距離科學園區不到20分鐘車程距離,就能來到仍然保有樸實樣貌與傳統客家文化的小城—芎林和竹東。芎林,是新竹縣面積最小的鄉鎮,卻有令人驚豔的山林美景和豐富的人文底蘊。昔日因樟腦和林業而繁榮...
-
銅鑼 大湖:走讀客庄人文地景 山城療癒之旅
December 31, 2024
撰文/楊育禎 攝影/張家瑋 插畫/徐筠婷吃一顆草本喉糖、嘗一份客家芋粄,買一個手作銅鑼燒、品一壺東方美人茶、做一瓶彈珠汽水、到獨立書店睡一晚,隱身苗栗銅鑼之中的質感好店及在地美食,都有背後的人文故事值得探索。走訪「田心伯公」及「臺灣客家文化館」,更是深入認識客庄文化的最佳場域。相鄰的大湖是聞名遐邇的...
-
中壢 平鎮:書香、咖啡香、米食香 聞香尋訪老街區新意象
December 31, 2024
撰文/Seeing Wu 攝影/吳金石、王文廷 插畫/徐筠婷中平路故事館 城市文化客廳中平路故事館,這座建於1930 年的雙併日式公務員宿舍,占地約三十餘坪,靜靜地佇立在中平商圈。這裡曾迎來兩位主人王國治先生與廖運全先生,前者曾擔任桃園縣政府民政局山地課的課長,後者則為教育局中等教育科職員。王家與廖...
-
鼎底窩生活好食事
December 31, 2024
文/蔡舒湉 攝影/游家桓車子駛入台中山城,寧靜的郊區漸漸浮現輪廓,由於與石岡區毗鄰著名的東豐自行車綠廊,周圍還有許多協力車業者,可想見節慶假日的人聲鼎沸。但從長庚橋跨越大甲溪後,從石城街一岔入石嵙巷,再爬上一段窄窄的山坡道,畫面又恢復樸拙恬靜的山居歲月。一名女子在草地間熱情揮手,那是鼎底窩生活好食事...
-
冬日慢旅 黃湘婷走進詩意卓蘭
December 25, 2024
撰文/張煥鵬 攝影/陳正國 插畫/徐筠婷「小時候對於客家並沒有太多的概念。」黃湘婷的母親是客家人,雖然她具有一半的客家血統,卻從未有過在客庄生活的經驗。「因為客家采風社可以跳舞、演戲,到各地去表演,所以就參加這個社團。」從小學習舞蹈和鋼琴的她,非常熱愛表演。念小學的時候,黃湘婷主動報名參加學校的客語...
-
隨著東北季風來臨 撈鰻苗
December 19, 2024
噶瑪蘭漁人潘玉峰表示,鰻苗沒辦法人工繁殖,需要撈捕野生鰻苗來飼養,白鰻苗一尾可賣新臺幣數十元到一百多元,幾乎都出口至日本,因此有「白金」之稱。鰻苗在馬里亞納海溝西側孵化後,順著北赤道洋流由東往西漂,到了菲律賓東方海域進入黑潮,游向臺灣、日本、中國、韓國四個國家的陸棚,變態為玻璃鰻,進入這些國家的河川...
-
全方位激發潛能——新竹縣立尖石國中
December 19, 2024
許多家長難免擔心在國中階段加強民族教育,會疏忽升學科目,尖石國中校長彭清宏溫暖地比喻:「我們的孩子就像風箏,那條緊緊拉住的線是文化教育的線、生命的線,也是跟家長聯繫的一條線。當孩子在空中展翅翱翔、自在搖曳,請家長放心,線一直都在,孩子還會回到山林關心部落發展。」豐富學習想像 新型態原住民實驗學校尖...
-
凝聚情感的排灣族傳統美食—搖搖飯
December 19, 2024
以一根長形木棒大力搖動、翻攪,料理出的搖搖飯,以小米做為主要粥底,熬煮成一大鍋,上桌後家庭成員們會舉著湯匙圍在一起食用。搖搖飯的起源與排灣族傳統農耕文化有著緊密關係,而且從食材取得、料理過程到食用方式,都連結著排灣族人與家人們相聚的團圓記憶。從小米文化搖出的大鍋粥取名「搖搖飯」的來源,傳說是在熬煮時...
-
為保護隨身佩刀而製 原住民傳統工藝—刀鞘
December 19, 2024
佩刀一直以來是傳統原住民族男子盛裝的主要配件之一,尤其各族在使用刀具時都會依照場合、用途與階級有所不同,例如工作用刀、禮刀,還有女人的農用小刀。既然有刀,就要有收納刀具的「刀鞘」,刀鞘能呈現原住民族的工藝,包括雕刻、鑲嵌與金工技術。而刀鞘除了保護刀具的功能,有些厚實的刀鞘,尖端還可在急需火引時,削下...
-
匯聚60個山谷孩子的心願入歌——邱立婷Li-Ting Chiu
December 19, 2024
身為漢人,邱立婷作族語專輯決不馬虎,她先是移居花蓮太魯閣山區任教,全面浸淫於族群文化,後來蒐藏60位太魯閣孩子心願的《給幸福的一封信》入圍2024金曲年度專輯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印證最好的族語音樂不是以身份為出發點,而是始於充分的認識與熱愛。「聽不懂的話,怎麼可能會愛上?」邱立婷創作太魯閣族語專...
-
工寮現代功能與體驗活動
December 19, 2024
最近幾年原住民族部落興起野外求生及各種傳統技藝工作坊的風潮,其活動場域通常會將工寮列為其中,因為許多工寮的空間採半開放式,裡裡外外十分寬敞,同時又充滿部落生活的氛圍,能讓學員得以感受在地文化。因此,許多部落活動都會選擇工寮作為活動場地之一,尤其是傳統技藝工作坊,在講師的指導下,將專業的精神與精湛的技...
-
工寮建造技術與空間規劃
December 18, 2024
工寮與家屋同樣都因需求而搭建,兼具休憩、存放工具及工作的功能,但與家屋不同的是,家屋是家人相聚的空間,而工寮則多屬臨時性的工具間,所以家屋的配置多有一定的模式,工寮則比較自由,沒有定性,全依個人工作所需來做空間配置。不過對有些部落老人家而言,工寮也可以是家屋,這是因為工作之便,經常住在工寮裡,自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