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Columnist

  • 以歌曲禮讚飛魚之鄉:謝永泉Syaman Macinanao

    July 11, 2022

    如果沒站上蘭嶼的土地,謝永泉(Syaman Macinanao)認為聽者難以真正理解他想說的話,好比他CD上印製的飛魚,在飛魚季可是大群大群地在海面舞躍。總得看過他眼中的浪、去過他釣魚的海蝕洞,迎送過來往臺東外海的船,才能深刻體會他歌中的島嶼情。推廣母語 創作蘭嶼歌謠謝永泉出身在朗島部落(雅美族語稱...

  • 迎接夏季的香甜滋味—五月桃

    July 11, 2022

    五月桃是栽種於淺山地區的水蜜桃及甜桃,因為五月即可採收而得名,桃竹苗、臺中、南投、高雄、臺東原鄉山區都有農民種植,常見有「春蜜」、「夏蜜」,近年則有許多地方種植口感爽脆的甜桃,例如新竹五峰與南投地利,豐富了臺灣春夏的水果滋味。與七月的水蜜桃相較,五月桃個頭較小、甜度稍低,但果肉柔嫩,纖維細緻,七分熟...

  • 現代交融傳統 發揚泰雅之光

    July 11, 2022

    桃山國小合唱團曾赴總統府表演合唱,至今發行四張族語專輯,並兩次獲頒傳藝金曲獎,在一次次挑戰中培養出自信與族群認同感。本文專訪教導主任許子凡,談談桃山國小如何以實驗教育培植新一代的泰雅子孫。在泰雅族傳統裡,看到彩虹時不能用手去指,此乃尊重彩虹橋上的祖先。在建構以泰雅族為主體的教學時,桃山國小同樣尊崇泰...

  • 鮮美的豐收

    July 11, 2022

    月光下,拿起魚槍,跳進大海裡,潛入大洋中,隨著波浪翻滾,與海底動物同遨遊,在深藍色的天空底下、見不到底的大海中,海洋子民如同海豚一般躍起落下、躍起落下,遊玩。玩夠了,手上跟著起舞的魚槍變成獵魚工具,今天想吃什麼,就叉幾隻回來,經常有意想不到的豐收。東海岸的阿美族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大海是我們的冰...

  • 洪愛珠專欄〉熱夏涼筍,美味三吃

    June 30, 2022

    2022年這一年,從春雨到入梅,降雨很頻。連數日大雨,人們連語氣都生霉。我倒不煩,因為心底有個盼頭。知道雨過之後,綠竹筍就要大出了。一律是清晨,六點多七點前,筍農陳媽媽來電:「愛珠小姐,今天的筍很漂亮,要替妳留幾斤?」窗簾闔上的臥室還暗著,話筒彼端已陽光普照。陳媽媽是鄰居陳先生的母親。幾年前在社區通...

  • 藝術投資也有世代差異?實體虛擬的平行世界

    June 23, 2022

    「資源都被老人控制住了,我們出去就是月薪三萬一輩子。所以我們玩虛擬貨幣與NFT(非同質化代幣),大學畢業時目標2000萬,至少讓以後生活穩定一點。」當我聽到眼前的大一生說出這些話時,我老了10歲。他很熟練的秀出手機上加密貨幣交易所Binance等帳號,我小賠,他則賺了數倍。深深體驗到這個時代,經驗可...

  • 瑞芳山海早市偶遇芋蘅 重逢外公的記憶之味

    June 23, 2022

    去瑞芳許多趟,不為九份觀光,而為山海間的早市。瑞芳是山窩裡的城鎮,基隆河流經,一面向海。此地市場,很富區域特產與城郊樸素民情。比如中正路街邊市場,可遇不少微型攤販,有本地婦人僅賣兩簍海濱鹽水筍,售完就回家。鄰近城鎮如坪林、雙溪、宜蘭頭城的農人,在此自產自銷蔬果魚鮮。遠遠見一物,詢問擺攤老婦人:「這是...

  • 僅存服役中的柴油列車,搭上「藍皮解憂號」探訪東海岸絕美秘境

    June 22, 2022

    可以看海的火車本身就具有某種神奇魅力。日本動畫電影《神隱少女》中,少女千尋帶著無臉男,搭乘看海的電車離開油屋,穿越碧海藍天,前往「沼之底」向錢婆婆道歉;無臉男在過程中拋棄了在油屋中的各種內心欲望,脫離了過去罪惡的生活,穿越藍色海洋有如洗滌一切的內心污穢。台灣也有一條被認為有解憂效果的火車。從枋寮到台...

  • 小孩變蜥蜴 太陽變月亮

    June 14, 2022

    起初,世界上沒有月亮,只有兩個太陽輪流出現,人們痛苦不堪。有天,一對夫妻上山工作,把襁褓中的孩子放在耕地旁的石堆上,就到田裡工作,剛開始還聽得見孩子的哭聲,過一陣子哭聲停了,夫妻倆急忙跑去一探究竟,發現孩子不見了,只見一隻蜥蜴躲在石堆裡,兩人覺得是太陽所為,傷心地決定要到太陽出來的地方將其中一個太陽...

  • Ponay Akiyo: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June 14, 2022

    小港部落位於臺東縣成功鎮,是一個靠近海邊的部落,部落所屬族群為阿美族。Ponay說,海岸線的阿美族因倚靠海邊,無論是生活或文化,都與海洋有著緊密的關聯。小港部落坐落在港口旁,Ponay小時候經常跟著大人一起跳進海裡玩,練就一身好泳技。國小畢業之後,因為父親北上工作的關係,Ponay便和家人一起離開部...

  • 祭儀中的聚會所

    June 14, 2022

    男子聚會所對於文化傳承與部落主體性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重要祭儀會有部分儀式會在聚會所舉行,以凝聚部落動能。阿美族——豐年祭(ilisin)與阿美族嚴謹的年齡階級制度最相關的祭典是「海祭」(Milaedis、Kumuris、Sacepo、Miwarak)與「豐年祭」(ilisin),尤其七、八月舉行的豐...

  • 文化傳承的核心之地

    June 14, 2022

    聚會所目前除了祭典儀式之外,有些為了維護場所,平日並不開放,有些則成為平日文化傳承的據點,包括進行耆老的口述歷史,製作部落地圖、家族族譜、個人生命故事、獵人故事,以及記錄生態傳統植物,甚至舉行獵人學校活動等等,成為部落推動社區營造的據點。太巴塱部落》重建會所 找回部落動能因為現代教育、政治力的介入,...

  • 灌溉神的階梯─伊富高人

    June 14, 2022

    早在約西元前200年,菲律賓伊富高民族的祖先便靠著雙手掘土挖塘、蓄水灌溉,沿著山坡地堆砌石頭築擋土牆,砌築出規模宏偉的梯田,綠油油的巨人階梯堪稱世界奇蹟。耆老們常說,森林、水稻田和人,三者缺一不可。然而古老的原住民族智慧,卻在社經結構轉變的衝擊下,面臨嚴峻的考驗。高聳入雲的梯田文化菲律賓伊富高人主要...

  • 聆聽安靜下來的聲音—娜塢悟吉納(Naau Eucna)

    June 14, 2022

    抱著一把木吉他緩緩漫步、輕輕彈唱,娜塢悟吉納(Naau Eucna)的聲音彷彿在虛空中盤旋的鷹,溫柔而穩健地喚起內心最溫暖的回憶。她說:「吉他手保卜建議我,不用管別人有多忙,如果整場演出樂器編制都很滿,忽然出現一個安靜下來的聲音,大家才會被這個與眾不同的感覺吸引、專注聆聽。」而這恰好也契合她曖曖內含...

  • 原住民族的環保竹餐具

    June 14, 2022

    原住民族對竹子應用非常廣泛,例如泛泰雅族常見竹屋、餐具、樂器,不同季節還有不同竹筍可以食用,在飲食、生活用品、建築、娛樂各方面均廣泛使用。但自從上個世紀後半葉開始,臺灣進入工業化時代,廉價的塑膠用品大量普及,因此脫離使用竹器的習慣,在當今環保訴求下,「竹餐具」天然材質的優點又受到重視。臺灣竹子隨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