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許多部落樂團都以 「古調新唱」的方式,展演出不同於傳統古謠吟唱的風貌。 圖為阿勒飛斯文化藝 術團。

現今社會中的古調應用

看見歌謠的全新風貌

2022/10/28

  • 文字 / 林瑞珠
LINE分享 FB分享

原住民族的古調具有深厚的文化記憶,在過往沒有文字紀錄的傳統社會中,族人會將部落的起源故事、神話故事、遷徙史、祖先的訓誡,以及部落重要事跡等,以吟唱的方式代代流傳。而古調亦是現代原住民族尋根的重要線索之一。


古調流傳至今,同樣與時俱進,與現代音樂元素相結合,而有了不同的風貌。許多部落族人自組樂團、古曲新唱,演繹出讓現代人更能接受的表演風格,展現古調歌謠的新面貌。

歌謠是會隨著時代改變的,即使是同一首古調,也會因時因地而有所變化,或是仰賴全新靈感創作而成,許多原住民族新興樂團都有這樣的特色。而在每年夏天的臺東馬卡巴嗨節慶觀光活動、花蓮聯合豐年祭晚會上,都可欣賞到許多當地部落樂團的精湛表演。例如臺東思奈樂團、阿美族複音青春歌隊、Ponay的原式cover、卑南族青春歌隊,以及花蓮的A'lufu原舞集、阿勒飛斯文化藝術團、海原舞舞劇坊南勢阿美、奇萊山藝術團、瑪撒伍部舞蹈團、撒奇拉雅族羅法思祭團等,不一而足,都以「古調新唱」的方式創作新的歌舞吟唱方式,且皆大獲好評。

杵音文化藝術團以領唱、高音獨唱及即興 演唱等方式,發展出多聲部複音唱法。


例如今年花蓮豐年祭的主題曲「憶起相聚Kalingko」就是由三首傳統原住民族歌謠結合改成,包括除草歌、八月的記憶、部落古調。這類的創作並不少,正豐富著原住民族的音樂世界。

人間國寶:杵音文化藝術團

1997年成立的杵音文化藝術團,是臺東當地很具影響力的團體,由宜灣部落嫁到馬蘭部落的高淑娟所成立,當初她驚艷於馬蘭部落的複音吟唱(Macacadaay),並將此學習、保存下來,以領唱、高音的獨唱以及參與歌者的即興演唱、自由對位的方式,發展出具有多聲部的複音唱法,其中部落耆老郭英男夫婦的高聲更得以登上奧運殿堂;高淑娟多年來採集歌謠、輔導各級學校,由她所成立的吟唱隊更是不計其數,同時她更排練出現代演唱方式,並赴國外展演,讓世界看見臺灣原住民族歌謠的美妙。至今高淑娟仍以古謠吟唱、發揚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為目標,讓原住民族傳統樂舞文化能以新的風貌持續傳承下去。

去年,「Macacadaay」阿美族馬蘭部落的複音吟唱獲得文化部肯定,登錄為國家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之一,並認定保存者為杵音文化藝術團。

旮亙樂團:每一首歌都是創作

在「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期展演的「Amis旮亙樂團」,是個從傳統出發的新創表演團體。每天一開演,團長少多宜便會吹起號角,唱名現場每個人,藉此表達歡迎及感謝,這就是傳統阿美族熱情的迎賓方式。

少多宜表示,Amis旮亙樂團所展演的歌曲都是他的創作,靈感的來源之一就是古調,因為所謂的古調並沒有一定的唱法,歌詞、曲調都會隨者唱者的心情而有所改變,所以他的迎賓曲都是每天即興創作而成。

旮亙樂團最特別之處,在於樂器都是團長少多宜自己考究並加以研發,然後帶著團員一起製作。據他的研究,阿美族的傳統木、竹樂器多達三、四十種,目前表演經常用到排笛、橫笛、口簧琴、木鼓、竹鼓、鼻笛,非常豐富多樣。

天籟之音:邵族杵音展演

農曆7月最後一晚,正是秋涼之際,日月潭邊的伊達邵商店街傳來陣陣「咚咚咚」的杵音,那是從傳統領袖袁百宏家中傳來的天籟之音,而與此同時,他也會擺出一桌盛宴,招待全村的人,和族人們一起用杵音與美食來去舊迎新,迎接即將來臨的新年,並進行連續數日的邵族年祭(Lus'an)。

邵族每年會在農曆 7 月最後一天,擺出一桌盛宴、演奏杵音,共同迎接新年,稱為「邵族年祭(Lus'an)」。


杵音(masbabiar)是邵族最具特色的文化風采,過去傳統農耕漁牧的年代,每日午後,族中婦女開始為晚餐舂米,日月潭周邊此起彼落地響起咚咚杵音,伴隨著炊煙裊裊與湖光山色,是美麗的山中部落風光。

為了讓杵音得以傳承,每週三至週日在日月潭伊達邵碼頭廣場會有兩場「邵族杵音展演」,由部落婦女組成「邵族杵音藝術團」演出,除了杵音,他們還會吟唱古謠,例如船歌「伊拉瓜」,歌詞描述「清澈的湖水,清翠的山嶺,划船吧,好好欣賞這美麗的風景吧」,引領遊客領會日月潭之美。

推廣社區:逐鹿表演藝術團

居住在阿里山上的鄒族,歌謠大多旋律優美、歌聲明朗,如果搬下山來,是否還能唱出山的況味?

位於阿里山下嘉義觸口的逐鹿社區,是在莫拉克風災之後,由嘉義縣政府與紅十字會合作蓋的永久屋社區,集合了鄒族八個部落的族人。只是搬下山來從頭開始並非是件容易的事,這讓得過歌唱比賽大獎的莊莫俄有了組織「逐鹿表演藝術團」的想法,以表演藝術、導覽解說及產業行銷來推廣逐鹿社區的觀光產業。

最近幾年,逐鹿表演藝術團更發表鄒族與日本間的故事「斷箭傳說」、山豬復仇的故事「達谷布亞奴雅奴」等歌舞劇,結合了古調與現代創作,讓單純的即興歌舞演變成表演藝術,卻持續唱出山之況味。

追蹤我

※原文出自《臺灣原YOUNG雙月刊》No.100期
※想了解更多原住民族的自然智慧,歡迎按讚追蹤「Ho Hai Yan 台灣原Young」粉絲團IG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