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columns

Ho Hai Yan/ 臺灣原YOUNG

《Ho Hai Yan 臺灣原young》內容以文化傳承為主,富含原住民族傳統習俗、祖先智慧與傳說故事等多元豐富資訊。

  • 臺灣最速男 田徑場上的常勝軍

    March 04, 2021

    來自花蓮的楊俊瀚,是一位阿美族青年,現在就讀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年紀輕輕的他,已經在運動場上身經百戰,而且是多項全國紀錄的保持者。田徑場上的亮眼新星「小時候,我嘗試過很多不同的運動項目,像是棒球、籃球、競走等等,在姊姊的影響之下,最後愛上田徑。」楊俊瀚說,練田徑的姊姊,是她的偶像。家裡的牆壁都掛滿了姊...

  • 野外求生必備的技能與考驗

    February 25, 2021

    傳統部落裡的族人想要生火並不方便,得花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取得火種。至於取火的方式,大多是就地取材,包括最普遍的鑽木取火、燧石取火、鋸竹取火等,不管是木頭、石塊或乾燥竹材,都是透過連續快速摩擦,以產生熱能來生火。也就是因為取火不易,所以許多家屋都會有個火堆,常年不滅。一切從火開始對原始部落而言,「火」...

  • 射日英雄成為頭目

    February 19, 2021

    有一天,一位失去雙親的少女在河邊洗衣服,一塊破爛的木片不斷朝她漂來,女孩三番兩次撿起木片丟到遠方,木片卻又一再漂來。後來她將木片撿起,夾在鼠蹊部,繼續洗衣。直到衣服洗好後,女孩想把木片丟掉時,才發現木片已經不見了。過了幾個月,女孩發現自己懷孕了,村裡的人笑她說:「還沒有老公怎麼會懷孕?」女孩覺得羞愧...

  • 小矮人與貝神

    February 19, 2021

    拉阿魯哇族以前是住在臺南平原,那裡大地豐饒,族人過著富足的生活。有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洪水,讓族人紛紛逃到了玉山。退潮後,有家三兄弟分別沿著不同的溪流下山,一個沿著濁水溪的上游下山,來到了阿里山,成為今天的鄒族;一個順著楠梓仙溪來到了高雄納瑪夏,成了今天的卡那卡那富族;另一個則順著荖濃溪而下,就是...

  • 布萊克薛薛:勇敢作夢、認真實踐

    December 29, 2020

    在都市出生、長大的布萊克薛薛,每到寒暑假的時候,就會跟著爸媽回到屏東牡丹鄉的部落。「旭海村是一個背山面海的部落,族人的臺語都非常溜。」布萊克薛薛的父親是排灣族、母親是阿美族,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家非常近。身為都市原住民族,布萊克薛薛很少有機會說族語,每次回到部落的時候,他就會從長輩身上學會很多和...

  • 要感恩,也要趕小鳥

    December 28, 2020

    過去農獵時期,賽德克族人以「燒山田墾」的游耕方式在山上耕作,種植小米(masu)、地瓜、芋頭等作物,小米1年僅能於春天播種1期,過完冬天就得墾地,大概在2、3 月播種,但在年底前,族中耆老就會舉行感恩收穫祭,來感謝高山、大地、祖靈帶來的豐收。這是一個簡單的祭典,每年歲末年終,族中耆老便會召集族人,選...

  • 泰雅族的狩獵智慧

    December 23, 2020

    在部落文化興盛的年代,狩獵,是一個男人從個人學習到與部落群體關係進行密切合作的訓練過程。除了取得食物,同時也在訓練一個男人負起守衛部落的責任與技能。所以大部分的泰雅族男孩在6、7歲時,就會跟著長輩到山上學習打獵、觀察動物行走的路徑、足跡、排泄物、學習父祖輩們是如何放置陷阱。而打獵獲得的肉品,不管在祭...

  • 卑南族 頭戴花環轉大人

    December 15, 2020

    卑南族主要居住在臺東縣臺東市及卑南鄉,至今仍保留男子會所制度,未婚男性須居住在「會所」裡接受斯巴達式訓練。前卑南族花環部落學校的校長林清美表示:「會所制度維持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和祭儀。」傳統上,卑南族擁有自己的教育體系與教育場域,一個是屬於女孩子的學校,即教授小米文化的學校;另外一個則是屬於男孩子的學...

  • 堅強的卑南族女人

    December 15, 2020

    爭風吃醋的由來有一位女孩名叫卡利卡利(kalykaly),有一天吹來一陣風竟然讓她懷孕了,未婚卻挺了個大肚子,讓她羞於見人,只好想盡辦法遮掩不被人知道,後來她生了一個小女嬰,取名拉鹿高(DaDungaw),當卡利卡利和村民一起到田裡工作時,她便將拉鹿高藏在草堆中。經常藉故去給孩子餵奶,後來工作的夥伴...

  • 卑南族少年猴祭的深學習

    December 15, 2020

    職場有時就像戰場,年輕的朋友們,你將來想到哪個地方戰鬥呢?在還未投入職場之前,也許你可以多跟師長討論這個問題,甚至利用寒暑假到父母上班的地方先觀摩一下。對於傳統卑南族的青少年們來說,「猴祭(Mangamangayau)」不但是他們進入成年之前的養成訓練,更是全部落相當重視的一項祭典。每年年底的「年祭...

  • 尋找篇》追溯根源串起家族記憶

    December 14, 2020

    原住民族的傳統名字,背後蘊含深刻的文化意涵,也代表著族人對於傳統文化深刻的體悟。如果失去了名字,就如同遺忘自己的文化,讓靈魂迷失,在歷史中顛沛流離。追溯根源,想找到自己的名字,就像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又可以向何而去。在尋找名字的路上,有些人找到了,並透過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名字的美好;但是,也有人至今無法...

  • 脈絡篇》透過族名認識真正的自己

    December 14, 2020

    原住民族的傳統服飾色彩多樣豐富,16族各有其鮮明風格,一眼就能夠從他們的服飾判斷出屬於哪一族。其實,不單是服飾,各族對於傳統名字的命名方式,也都各自獨特的文化習俗。例如以家名制命名的排灣族,家家戶戶都有各自的家屋名,此外,非常重視階級制度的排灣族人,在嬰兒出生後,命名也會因為階級而有所不同。採用親子...

  • 總論篇》請問你叫什麼名字?

    December 14, 2020

    原住民族各族的命名文化都不一樣,以阿美族為例,他們崇尚自然,常以時間、動植物或氣象來取名字。例如阿美族女性常見的名字Panay,是稻穗的意思,由此得知她是在稻作收成的季節出生;有人剛好是在早上出生,所以取名為Ranam,就是早餐的意思。還有Tefi是鵲豆、Tali是芋頭、Fonga是地瓜,這些都是部...

  • 12個部落組成美麗之島

    December 14, 2020

    自從開啟大航海時代後,臺灣被冠上「福爾摩沙」的美麗名號,而孤懸在太平洋赤道以南42公里的邦交國「諾魯」(Nauru),則在1798年被英國捕鯨船船長John Fearn命名為「快樂之島」(Pleasant Island)。除了同樣擁有美好的別名,2國的原住民亦同屬南島語系,展現出樂天知命的生命情懷。...

  • 部落傳統智慧需要好好保存

    December 01, 2020

    排灣族將擅於雕刻、刺繡、舞蹈、蓋房子的人,稱為「Pulima」,意思是「很多手的人」,亦代表手藝精湛之人。出生於Pulima世家的撒古流.巴瓦瓦隆,從小深受祖父和父親的影響,學習多項傳統工藝製作,除了木雕、石雕和陶藝之外,也學習版畫、油畫、素描、絹印和蠟染等。他透過多元創作讓更多人看見原住民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