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婆羅洲雨林的守護者—達雅族

追溯河流上游與犀鳥共舞

2021/06/03

  • 文字 / 撰文|蔡舒湉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LINE分享 FB分享

達雅族(Dayak,亦稱達雅克族)是婆羅洲島上的土生民族,他們相信萬物有靈,守護著這片土地,在達雅族人信仰中,犀鳥更是戰神的化身,並以河流象徵著族群的身世。

「Dayak」是河流的意思。從前沿著婆羅洲沿海與島上最長的河流卡普阿斯河(SungaiKapuas)沿岸,可以看見達雅族男人們勇武地狩獵捕漁,而女人們在農田裡辛勤耕作,當她們抹去額上的汗珠,大如手鐲的耳環便匡噹匡噹地晃動,漸漸地,這股沉甸甸的重量把耳垂拉到肩膀上。至今,長耳垂配戴大耳環,仍是達雅族婦女特殊的美麗標記。

達雅族的生活型態與信仰

達雅族(印尼語:Dayak,亦稱達雅克族)。約有200至400萬人左右,主要劃分7大族群,包括:DayakNgaju、DayakApoKayan、DayakIban、DayakKlematan、DayakMurut、DayakPunan、DayakDanum,分布在印尼的東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及馬來西亞的砂拉越州等地。傳統以漁獵和種稻維生,居住在長屋,敬重犀鳥。現代大多信奉基督新教、天主教,少數住在沿海的達雅人則信仰伊斯蘭教。


頌揚犀鳥的河流民族

隨著外來移民紛紛遷居婆羅洲,原本居住在沿海的達雅族陸續搬進內陸與各河流的上游,因此換來「OrangDayak」的稱號,意即「上游的人」。河流與達雅族的生活息息相關,譬如達雅族的蠟染工藝以大自然為主要意象,常見的圖騰一是蕨類,反映以蕨類為主要食材;另一個是犀鳥(Enggang),根據達雅族信仰,他們的祖先像犀鳥一樣從天而降,犀鳥也是戰爭時期戰神的化身,象徵大自然的統治者。

達雅族祭祖的傳統舞蹈會模仿犀鳥的姿態,例如轉頭、振翅、轉身、在石頭上跳躍等動作,並以鳥羽裝飾表演服裝。在傳統樂器Sapeh或Sape琴頭也會刻上犀鳥圖騰,這種撥弦琴從前只有男性可以擁有或演奏,在某些部族甚至是巫醫薩滿專用。

達雅族的撥弦琴從前只有男性可以演奏。


信奉萬物有靈守護土地

達雅族信奉萬物有靈與祖先崇拜,知識、農業技術與藝術都環繞傳統宗教「Kaharingan」代代相傳,宗教儀式及慶典則在長屋中舉行。例如長達30天的Tiwah節,期間祭祀水牛、牛、豬和雞等牲畜;在人過世後,達雅族會進行特殊的儀式指引靈魂到達「AlamDatuTunjungPunuGamari」。對馬來西亞砂拉越州當地的達雅族而言,每年6月的「豐收節」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慶,各地遊子都會返鄉與家人團圓,一起唱歌跳舞歡慶稻穀收成。

至於被外界拿來大作文章的獵頭傳統,在古代是部落武士割下敵人的頭顱獲取榮譽的作用,現在已淡化,達雅族人期許透過探險,或到外地工作,獲得成長。

現實中的壓力也包括油棕園改變森林和農田地貌,影響族人採集林產和打獵的傳統,受影響的生計,與不合理的分配,需要更多人付出關心。

※原文出自《臺灣原YOUNG雙月刊》No.91期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