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Columnist

  • 跨海大橋馬鞍藤

    December 15, 2023

    根據人類學家的考據,雅美(達悟)族人是臺灣南島語族中,唯一從南邊遷徙到北邊的原住民族,原本住在南邊小島「巴丹群島」,往北遷移到蘭嶼島上;而過去,大家比較熟悉的是兩島的島民在100年前會划著拼板舟互相往來,但更早之前,據說兩個小島之間的海面上,曾經長出馬鞍藤,且由於馬鞍藤的藤蔓十分粗壯並具有彈性,不怕...

  • 跟隨著祭典愛護鄉土

    December 15, 2023

    「久美」的原住民語為Mahavuan,是鄒族語Mamahavana的布農族語化。久美部落最初是鄒族人的棲居地,受天災與日治時期政策影響而漸漸遷離。隨著久美國小推動民族實驗教育,傳統祭儀與文化場域接連被逐一復興,並賦予新時代的價值。週而復始的生命禮讚 從祭典講述生活久美國小坐落玉山山腳下,是全國唯一...

  • 高營養價值的熱帶作物──釋迦

    December 15, 2023

    每年7月至翌年3月來到臺東,一下火車,就會在車站周邊看到農友載來一箱箱的釋迦擺攤,過去多為大目釋迦,近兩年中國大陸抵制臺灣水果,鳳梨釋迦即為其中之一,使得過去主打外銷、市場上難得一見的鳳梨釋迦也會出現在臺東火車站附近的商場及臺灣市場上。臺灣是全球釋迦主要生產國根據臺東縣政府網頁資料顯示,臺灣是目前全...

  • 可靈活運用的大葉片植物

    December 15, 2023

    原住民族對於大葉片植物的應用包羅萬象,例如野菜採集打包,只要一張姑婆芋、血桐,就可把採集來的野菜分類包裝。大葉片也經常被拿來包粽子,最常見的是排灣族、魯凱族用月桃葉及假酸漿包「阿拜」和「祈納福」,野薑花、竹葉、香蕉葉則可以包熟食、當餐盤,只要避開有毒的植物例如姑婆葉來包裝熟食即可。此外,檳榔葉鞘還可...

  • 拉卡.巫茂Laka Umaw──浪遊小孩的無定向飛行

    December 15, 2023

    我一直希望所有創作都能趨向母語,用音樂的本質跟大家溝通。因為個性不受拘束,學弟於是稱呼拉卡.巫茂為「阿飛」,這個綽號跟著他大半輩子,也成為他四張族語專輯的重要意象。看似嚮往遠方,其實拉卡.巫茂半生流浪都在用母語創作記錄自己的根,特別是15年前去雲南流浪三個月,更讓「浪子」二字深化他對賽德克族的認同感...

  • 高「植」感民族——南島植物

    December 15, 2023

    對南島民族而言,植物不只是補充營養與能量的食物來源,還可以作為工具或建築的天然材料。尤其當經濟條件不佳時,愈是營養價值豐富的作物,也愈被重視,甚至能藉其形體或特性蘊含吉祥的象徵。高經濟價值 生活必備聖品具高經濟價值的椰子樹,關島的查莫洛人稱之為「生命之樹」(Mother Tree),南島民族普遍應...

  • 漁獵文化的現代發展

    December 15, 2023

    傳統原住民族的生活與保育觀念密切結合,會依照不同魚種避開繁殖期來捕魚,然而溪流生態也曾因釣客蜂擁而受到破壞,於是一些有智之士便發起原住民族護魚行動,最早從鄒族山美部落達娜伊谷開始,後來許多部落也跟進,30餘年下來便對臺灣溪流生態產生正面效應,不但吸引眾多遊客,更讓青年返鄉,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原鄉...

  • 表達謝意的漁獵祭典

    December 15, 2023

    原住民族對天地向來懷抱崇敬,經常舉行各種祭儀以表謝忱,每年進入漁獵季節之前都會舉行與捕魚相關的祭典,例如卡那卡那富族及鄒族的河祭;而住在溪流附近的撒奇拉雅族及阿美族部落則有捕魚祭,邵族也有拜鰻祭等等,祈求祖靈及天神賜予漁獲以供應所需。卡那卡那富族河祭居住在楠梓仙溪畔的卡那卡那富族人每年入夏5月,在梅...

  • 傳統漁獵方式及應用

    December 15, 2023

    想要吃魚,就到溪裡捕捉,原住民族擅長運用大自然的素材來捕獲溪流中的魚蝦,例如以具有毒性的植物魚藤來毒魚,只要在溪流上游把魚藤的根莖部捶打出汁液沖入溪水,就可以讓魚蝦暫時昏迷以易撈捕;捕魚的工具也十分多元,有魚叉、魚筌、蝦籠及漁網等等。此外,在溪流中製作草木陷阱,即人工的「假棲地」來吸引魚蝦棲息,也是...

  • 黃瀞怡(小薰)Amuy: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December 15, 2023

    只要肯努力,夢想一定會成真。具有泰雅族血統的黃瀞怡(小薰),曾是少女團體黑Girl的成員之一,後來轉型為演員,曾經獲得臺北電影節最佳新演員獎、金穗獎最佳女演員獎、金鐘獎迷你劇集女配角獎等獎項,近年來在電視劇和電影領域都有非常優異的表現。「我一直都以原住民族身分為傲。」小薰在桃園復興區的仙島部落出生長...

  • 泰雅族的星星傳說

    December 15, 2023

    有位泰雅族青年名叫Sasan,長得相貌堂堂,體魄勇健,部落裡的長輩相當稱許,少女們也都非常仰慕他,最後被部落地位最高的長老看上,並和長老的漂亮女兒Lawa成親,可謂門當戶對,羨煞所有青年男女。婚後不久,Sasan與部落青年一起上山打獵,臨走時他和新婚妻子Lawa約好五天後在猴子山見面。很快地,約定的...

  • 成為當代真正完整的泰雅人

    November 16, 2023

    民族實驗教育是一個多元且不斷變動的過程,有別於將學科或焦點文化當作主軸,武塔國小將關鍵角色帶回耆老身上,每年度授課都配置兩位老師與一名耆老,彼此協力教學、控制效率與觀察紀錄等工作。這種跨出學校、結合部落的團隊式教學,冶煉出精煉的教案,也和諧地串連族群的力量,助力維繫地方共好,實踐「成為當代的taya...

  • 食指大動 竹縣療癒美食好Chill

    November 16, 2023 sponsor

    旅行,是療癒身心靈最好的方式,短暫讓自己放個假,充飽電再重新出發。在旅行的過程中,尋訪在地特色美食,品嘗當令季節料理,藉由美食撫慰人心;或者帶著毛小孩一起,更能夠為旅行帶來許多歡樂和美好回憶;也有人選擇走入山林,吸收大自然的芬多精,獲得滿滿能量。帶毛小孩去旅行 竹縣用心打造動物友善城市近年來,新竹縣...

  • 高營養價值的防疫食材──蕗蕎

    November 15, 2023

    每年3到7月,在花東地區,無論是傳統市場還是省道公路旁,都可以看到許多小農攤賣一種束成一捆、既像蔥又似蒜的蔬菜,正是「蕗蕎」。無論是在餐廳或是祭典的宴會上,常能見到肉食旁附上一疊白嫩的新鮮蕗蕎,蘸上些許鹽巴或辣椒,再配上一大塊肉與一條朝天椒,這是東部原住民族最常見、同時也是阿美族最傳統道地的吃法。其...

  • 虹夕諾雅秋冬限定單車騎訪,探訪谷關部落原鄉、享奢華山谷野餐

    November 15, 2023

    過去這一年,我走訪完日本境內全數6間的「虹夕諾雅」(HOSHINOYA),特色各異但都以提供「非日常體驗」為理念核心,要讓旅人細品旅行的當下時光,為此,虹夕諾雅會設計多種飯店內活動,不僅能吸引客人走出房間享受園區之美,更棒是那也成為認識當地文化的一扇窗。不只館內、他們同時也會提供季節性的館外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