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Columnist

  • 石灶的智慧與意義

    May 06, 2022

    三石灶防潮防蟲防腐過去都是在家屋中央設置三石灶,有防潮、防蟲、防止建材腐朽的功能,並且也運用在每天的煮食上。家屋的地板必然是平整的,因此只要選擇高度相當的石頭即可。如果是在野外、田間,首先就要考慮地點的選擇,必須整理出一塊平整的地面,接著挑選高度相符的石頭,便可以放上鍋子開始煮東西了。日常生活中,許...

  • 石頭的文化與用途

    May 06, 2022

    雖然現代社會資材更為豐富,許多石頭原本的功能被取代,但三石灶還是經常被原住民族所運用,只是從室內搬到野外,廣用在戶外體驗、野炊活動中,讓一般人均可體驗傳統炊食的樂趣。傳統家屋必備三石灶對於原住民族來說,三石灶的三顆石頭有其科學意涵及文化意義。過去,每個家屋、獵人工寮、田間休息小屋都會有,尤其傳統建築...

  • 王嘉勳Awi Sapu:放空自己重新學習

    May 06, 2022

    南投縣仁愛鄉是賽德克族祖居地,從小在都市長大的王嘉勳,研究所畢業之後,放棄許多人夢寐以求到國外工作的機會,回到東岸部落展開一場尋根之旅,並決定留在家鄉貢獻所長。從剛開始被質疑,一直到這些年來陸續做出成績,他帶著部落的族人投入友善耕種、重建百年前的家屋、復育數量銳減的蝴蝶,種種作為讓族人對他印象改觀,...

  • 企盼天降甘霖的神聖儀式

    May 06, 2022

    相傳有一年久不下雨,人們種植的農作物全部乾枯而死,茂林(Teldreka) 部落的鄭家(Kabora)認為應該舉辦祈雨祭,便請王家(Kavenga)的祖先Cacmake 爬到樹上呼喊,請部落耆老們立即到頭目家開會;經過部落頭目、耆老的解夢圖說以及巫師作法顯靈,共同理出一種能傳達訊息給雨神的儀式後,馬...

  • 如何逃離詐騙陷阱?跳脫吸引力法則的負面循環

    April 21, 2022

    家裡 Netflix 播放火紅的《Tinder 大騙徒》,描述以色列騙子利維耶夫(Simon Leviev)佯裝鑽石大亨傳人,在網路創造完美人設,對外招搖撞騙。跟我一起看的除了老婆,還有才11歲的女兒。因為之前發現女兒偷偷加了許多Line群組,看到這部紀錄片時,也找女兒一起觀看。因為不希望女兒有跟我...

  • 台灣保留最完整的日本神社建築!差點被拆除的桃園神社,竟成當地最受歡迎景點

    April 14, 2022

    桃園神社可以說是台灣地區保留最完整的日本神社建築,神社木造建築古樸莊嚴,原汁原味,充滿神社建築之美,附近森林綠地也保存完整,來到桃園神社就像是到日本旅行一般。日治時期在台灣各地興建了許多神社建築,這些神社的建立是為了皇民化政策的推動,因此幾乎各縣市鄉鎮都有大小不同的神社建築,像台北這樣的大都市,就有...

  • 洪水過後的傳說

    January 19, 2022

    大洪水所造成的巨大天災總會死傷無數,倖存者寥寥可數,通常都是家人一起逃離大水、登上山頂,結果舉目無人,便有許多兄妹或姊弟,為繁衍後代族人,在洪水時期結婚。在阿美族、卑南族、魯凱族、排灣族、噶瑪蘭族等,都能聽見類似的傳說。在這些故事中,靠海的部落都流傳著大地震過後,引來洪水巨浪,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海嘯...

  • 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土坂vusam文化實驗小學

    January 19, 2022

    傳說排灣族的祖靈會依照墾拓順序與虔誠程度,依序探訪部落子民,而造訪完一輪恰好是五年,因而有敬神耀祖的「Maljeveq」祭(五年祭)。土坂部落堪稱保留全臺灣最完整的五年祭傳統,不僅辦得隆重盛大,至今亦從未中斷過。土坂vusam文化實驗小學在設計課程時,也參照排灣族歲時生產文化的內容,令人動容。排灣模...

  • 排灣說唱 延續大社部落的精神

    January 18, 2022

    回憶起自己的部落大社村(Paridrayan),三十而立Paridrayan 樂團的血液瞬間沸騰了起來,說著當時街頭巷尾門窗不關,經過每棟屋子都能跟裡頭的老人家打招呼,VuVu 見了小孩子也熱絡地關心:「吃飯了沒有?」「我們常開玩笑,你帶著一個碗就可以從部落的頭吃到尾。」主唱戴志翔說。八八風災後,這...

  • 注入新能量 未來的部落樣貌

    January 13, 2022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原住民族文化教育暨生計發展中心主任邱韻芳說,近年來見到不少原住民族青年不只「說」和「記錄」文化,更努力地去實踐,讓她對部落的未來充滿期待。擔任高山嚮導同時從事文學創作的作家乜寇.索克魯曼,對於部落的未來更抱持著一個夢想,就是讓家鄉望鄉部落的高山產業國際化,創造更多商機和就業機會。「中...

  • 年輕的實踐者 呈現部落新面貌

    January 13, 2022

    部落的文化與禮俗多元、傳統工藝精美,更具豐富的生態資源,這些條件讓許多部落經營得十分成功,年輕族人透過規劃文化體驗課程、生態旅遊等,讓部落文化得以傳承,更進一步帶動餐飲、住宿等商機,增加原鄉就業機會,提振部落經濟,也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這些成果也進一步刺激青年們的創意,近來有愈來愈多型態的發展模式,...

  • 李清志專欄〉埤塘當墨池、屋子變硯台,橫山書法藝術館用現代手法顛覆東方建築意境

    January 13, 2022

    桃園青埔地區最近出現了一座奇特的公共建築,幾個岩石般的塊體,全黑的建築外表,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國內公共建築的傳統印象,這座建築正是最近非常熱門的橫山書法藝術館。書法藝術館在國內外十分少見,如果有的話,人們也會認為,建築造型一定是古色古香的中國傳統建築形式,但是橫山書法藝術館卻以一種現代、抽象的方式,呈...

  • 以木雕技藝聞名於世—瑪美里族

    January 07, 2022

    位於馬來西亞的瑪美里族(Mah Meri),馬來文名稱有「森林之子」之意。相傳瑪美里族最一開始是為了躲避海盜的襲擊,從馬來西亞南部海岸遷移至凱莉島,進而定居。瑪美里族是馬來西亞政府核定的18個原住民族之一,現人口數約2,000多人,多數瑪美里族都居住在凱莉島上的村落裡。木雕與面具 背後隱藏神話傳說瑪...

  • 傳承的使命 回復部落的活力

    January 07, 2022

    從1990年代開始,臺灣吹起社區營造的風潮,與此同時,原住民族部落也紛紛為部落發展投入心血。其中,新竹尖石司馬庫斯部落可謂先鋒,1991年在已故老頭目倚岕.蘇隆推動下,推出神木區之旅,透過帶動遊客一起巡山、發展水蜜桃與蔬菜產業,同時回復泰雅傳統「共有、共享、分工」生活方式來經營部落事務,開創令人刮目...

  • 新思潮背後的嘗試與實踐

    January 07, 2022

    身為台灣建築界龍頭之一的麗寶集團展現企業精神,與世界接軌,並深耕在地,無論是藉由綠建築、智慧住宅、合宜建築發展趨勢,抑或是搭配台灣近年風氣盛行的單車環島等綠色旅遊,以及能減少廢氣排放的電動車綠交通等議題,麗寶集團極力貼近台灣社會生活脈動,領先引進全球最新科技及永續議題,以期能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以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