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排灣說唱 延續大社部落的精神

三十而立 Paridrayan 樂團

2022/01/18

  • 文字 / 蔡舒湉
LINE分享 FB分享

來自屏東縣三地門鄉歷史最悠久的部落大社村Paridrayan,在2009 年八八風災過後,全村遷居至瑪家鄉禮納里(Rinari)部落。三十而立樂團以部落為出發點,用音樂發表原住民族青年的觀點。無畏起步晚,主張做對的事就該放手一搏。

回憶起自己的部落大社村(Paridrayan),三十而立Paridrayan 樂團的血液瞬間沸騰了起來,說著當時街頭巷尾門窗不關,經過每棟屋子都能跟裡頭的老人家打招呼,VuVu 見了小孩子也熱絡地關心:「吃飯了沒有?」「我們常開玩笑,你帶著一個碗就可以從部落的頭吃到尾。」主唱戴志翔說。八八風災後,這幅雞犬相聞、安和樂利的景象也被沖刷殆盡,青年們於是將心聲寫成歌,也一炮打響樂團的名號。

及時起步 三十新開始

2016 年創立的「三十而立 Paridrayan」,來自屏東縣三地門鄉歷史最悠久的部落──大社部落,團名由大社部落的族名──岜里拉漾(Paridrayan),與孔夫子自述年齡成就「三十歲可以自立」組成。團員由主唱戴志翔(Ljavuras Djumalaljat /拉夫拉斯.都嘛拉啦得)、搭旮鬧.都嘛拉啦得(Takanaw Djumalaljat)、胡正一(Pacak)、高志偉(Ljaljeqelan),和吉他手步宗輝(zeigua)、江漢(Adralriw),以及貝斯手陳士傑(Ka Pi)、鍵盤手侯瑞翔(Ragai)、鼓手侯維中(ritjag)組成,定位為融合排灣族語的說唱樂團。

四名主唱是最初的陣容,他們從小玩到大,不僅並肩從軍,也一起玩樂團。戴志翔說,取名三十而立是因為起步比較晚,然而,想玩音樂並非30 歲才有的夢想,而是指一群年齡相仿的年輕人,在這個階段嘗試用創作發表想法,為自己和部落發聲。

在2019 年PASIWALI 原住民族國際音樂節的演出,讓團員們見識到舞臺的寬廣,更與參賽者們交流,發現更多音樂創作的可能性。

排灣說唱 族語的生活應用

身為團中最會說族語的成員,戴志翔負責族語饒舌,唱詞裡安排「圍舞」、「石板屋」、「小陶壺」,或形容蜿蜒的道路「似百步蛇般一樣美麗的紋路」,濃濃的排灣文化不言可喻。

戴志翔說,許多部落孩子是隔代教養,從小跟著爺爺奶奶自然會說族語,也有孩子會聽不會講。起初,他在歌曲中加入族語也擔心觀眾不願意買單,實際創作後卻獲得熱烈的效應。「現場演出可以感受到震撼力,觀眾就算聽不懂,依然可以沉浸其中。我慢慢發覺語言不是重點,重要的是為自己而做,我要寫部落的故事。有人喜歡當然很感謝,沒有人聽也不會就此放棄。

《回到故鄉》這首歌描述受八八風災土石流衝擊,全村遷居至瑪家鄉禮納里(Rinari)部落奮鬥重生,詞中的「太陽生氣/月亮哭泣」分指男女長輩。到永久屋居住後,他們發現族人的凝聚力不像從前那麼強大了,於是在作品中提醒:外面的生活可能很方便,但不要忘記回家的路,傳承是年輕人後續要做的事情。

三十而立團員部分已為人父,也有感傳承族語的迫切性。儘管目前許多學校會教族語,政府也推動族語認證,戴志翔仍認為學族語必須落實於生活會話中,而非應付考試的死背。「原住民族文化一直在流失,如果連語言都沒有,文化真的就等於沒了。我會鼓勵、要求孩子學習族語,要會聽、也要會說。」

雖然起步慢,也不知道忙碌的日子裡可以玩音樂多久,他們帶著謙卑、自信與笑容,希望三十而立成為部落的共同精神。「對自己負責,只要是對的事,就該大膽去做、放手一搏!」

※原文出自《臺灣原YOUNG雙月刊》No.95期
※想了解更多原住民族的自然智慧,歡迎按讚追蹤「Ho Hai Yan 台灣原Young」粉絲團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