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世界的葡萄牙酒
前進斗羅河酒莊,品嘗第一名酒
2015/08/03
- 文字 / 屈享平
全球極富影響力的葡萄酒雜誌《Wine Spectator》,每年都會選出「年度百大」葡萄酒(Top 100),這是一個業界高度重視的指標,世界葡萄酒每年僅有一百款入榜。就在去年,葡萄牙酒不但一舉奪魁,同時在前四名中,還分居第一、第三與第四;最重要的是,這三款酒全部來自斗羅河產區。
斗羅河產區驚人的釀酒實力,長久以來皆是以波特酒為代表,而「年度百大」的榜首,也正是波特酒。基本上它是一種加烈型葡萄酒,也就是葡萄酒發酵未完成前,加入蒸餾的烈酒阻斷發酵,保留殘餘糖分,最後得出酒精較一般葡萄酒為高的甜美酒款。波特酒豐富厚重,陳年後有著成熟黑櫻桃與香草香氣,餐後配乾果或巧克力絕佳,布朗尼之類的蛋糕亦很適宜。
英商主導的波特酒
波特酒在十七世紀出現,主要是英法戰爭期間,由英國所主導的地緣政治與商業需求。這些酒商集中在斗羅河口岸波多(即波特酒的「Porto」),一方面釀好的酒可自上游順水路而下,另一方面酒在此培養後即可出口英國,因此許多波特酒莊,名稱多是英文姓氏,像是源於蘇格蘭的龍頭家族Symington集團,旗下就有Dow’s、Graham’s或者Warre’s等多個知名品牌,這一類型的酒莊發展至今,歷史悠久、量多質精,它們高階酒款所用的葡萄,主要就是來自前述的Cima Corgo區段,部分向上游延伸至更險峻的Douro Superior,當地的酒風味也更加強勁。
斗羅河之旅,葡萄酒愛好者在遊河時,看到的不僅是山光水影,還可比較許多梯田式葡萄園之間的差異。像是古老的葡萄園是以石塊相隔,多種葡萄雜生,每層面積狹小且呈不規則,只能種兩至三列葡萄樹。近代開闢的則是每層面積稍大,以板岩為牆,排列整齊,適合小型機具進入。
七○年代後,器械發達,梯田角色式微,許多山坡改採整片種植,葡萄品種會依向陽面等因素調整,甚少雜混,每一塊葡萄園都有其特定角色,如此也較能掌握收成結果,以利混調。
雖說波特酒的葡萄來自斗羅河中上游,但市場銷售與海外運輸,早期掌握在下游波多的英國酒商。酒商們以集團方式配合政商勢力,控制葡萄收購價格,波特酒長期陷入產銷分離:也就是葡萄農只能將酒賣給酒商,不能直接對外出售。這種現象的出現,也與當時斗羅河交通不便,遠離政商權力中心有關。
一直到了十九世紀,出身上斗羅河的Antónia Ferreira夫人,家族擁有多塊葡萄園,她以此經濟力量為後盾,遊說官府,推動酒農裝瓶自售,甚至帶領葡萄農走出根瘤蚜蟲病浩劫,成為斗羅河酒業的教母。Ferreira夫人與後裔們的影響深遠,像是目前屬於Sogrape集團的波特酒莊Porto Ferreira,就是出於家族一系。此波特酒風格明顯不同於英系酒商,略微細瘦而富風味,主要出口市場亦不是英國,反而是在法國。
走訪遠在葡西邊境Douro Superior,夫人的後裔們仍持續她的理想—— 建立一間彰顯斗羅河風土的頂級酒莊。後代家族透過數十年收購,集中分散的土地產權,立於其上的Quinta do Vale do Meão酒莊,即是去年百大葡萄酒第四名得主。此酒莊有釀波特酒,但主力是不甜型葡萄酒(即一般喝的紅白酒),葡萄園位在Vila Nova de Foz Côa附近,也就是傳奇名酒Barca Velha所用的葡萄來源。操刀的Francisco Olazabal是夫人嫡系,亦是「斗羅河男孩」(Douro Boys)的成員。
現代版的斗羅河葡萄酒中,「斗羅河男孩」占有重要地位。這是一個由當地五間酒莊組成的團體,他們認為斗羅河不僅只有波特酒,豐富地理環境下釀出的優質紅白酒,也值得享有與波特酒同樣等級的地位。
志同道合的這幾位「男孩」(其實現在都有一點年紀了,而且也不見得都是男的)。自二○○三年起集體宣揚理念,成果豐碩;當然他們作品表現精湛,也是斗羅河紅酒立足世界舞台的原因。「男孩們」的酒款在台灣已可買到,若能去酒莊走走更是不錯,不過就一般消費者而言,追逐這些精品之外,先簡單認識斗羅河葡萄酒的酒標或許比較實際。
如果酒標上有著Douro(斗羅)字樣,那就是有法定產區認證的紅白酒;如果上面是寫著Port(波特),那就是甜度與酒精度較高的波特酒。貿貿然走訪商家,很可能買到的酒,並非你所希望的形態。
紅白酒保留風土特色
近年來,斗羅河紅白酒已是顯學,追求波特酒以外的風格是主因,經濟有時也從旁扮演推手。同處Douro Superior的Conceito酒莊,擁有的Quinta da Veiga位在該區最涼爽的地帶,新銳釀酒師Rita Ferriera發現家傳葡萄園的位置或氣候,就釀波特酒而言有其限制,收成賣給酒商既無好價錢,也浪費葡萄潛力。於是她轉型精釀紅白酒,將當地亦十分罕見的原生品種單獨裝瓶,各方好評不斷,一舉登上國際媒體;白酒也利用花崗岩不易儲熱的性質,日夜溫差大,釀出了酸度極佳的品項。
紅白酒的風潮,在下游的Baixo Corgo也不遑多讓。這裡因氣候之故,葡萄多半做為入門款的波特酒,但許多酒莊決定走自己的路,拜訪的1912 Winemakers酒莊,產品內就沒有波特酒,倒是紅酒獲得許多競賽獎項。它沿用傳統方式將同地塊各品種一併採收發酵,保留風土特色,這種做法需要釀酒師仔細了解各地塊內容,現代酒業已很少如此操作。
另外,位在Régua的Quinta do Vallado,則是紅白酒與波特酒兼釀,實力與產量均佳,既是「斗羅河男孩」的一員,也是Ferreira夫人後代。歷史可上溯自一七一六年,近三百年的歲月讓它舉足輕重。酒款除了各式混調外,也有品種酒,斗羅河常見的Touriga Nacional或罕見的Sousão均在其中。它的紅酒均衡而富尾韻,國際酒界普遍予以佳評。
Quinta do Vallado酒莊還提供精品級的住宿,是一間富深度的觀光型酒莊,對自由行旅客是不錯的選擇,可遠眺鐵公路橋樑同步橫跨斗羅河。除了酒莊導覽,在此用餐亦能享受地酒地餐搭配,酒莊廚師通常會依酒款優化料理口感,醬汁用自家的酒作底,橄欖油也是自家莊園初榨,食材簡單、口味和諧,這在一般餐廳是不可能的事,更別說酒的價格。
談到住宿,斗羅河有許多酒莊兼營觀光,甚至提供機場接送。重點是一定要有河景可看!行程必至的Pinhão,五星級的Vintage House Hotel地點奇佳。前方是遊船碼頭,從飯店旁廳的舊式螺旋梯直上就是Pinhão火車站。在旅館內除了可以參考各種行程,還有盲杯試飲波特酒的小遊戲。晚上留在旅館用餐,根本不用擔心酒駕,可以從華燈初上吃喝直到星光燦爛。
旅館之外,如能安排交通,走訪名廚Rui Paula的系列餐廳是高檔選擇。他在波多市的餐廳名為DOP,在斗羅河岸的名為DOC,有葡萄酒知識的朋友,應該會覺得這名字相當好記。DOC的酒單完整,斗羅河好酒幾乎全數到齊,無緣前往酒莊或是無法在台灣喝到的,可在此一網打盡。餐廳臨河而建,景色宜人,美酒美食相伴只能讓人回憶滿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