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Columnist

  • 歸返原味

    December 19, 2019

    時近年末,又是檢點年內所經歷之飲食旅行種種時刻。而今年旅程裡,最是深心難忘的覓食體驗,當非十月下旬的「海之京都」旅中接連邂逅的三家餐廳:分別是丹後的「魚菜料理繩屋」、京都市區的西班牙料理「aca」,和一家在地朋友叮囑不准透露店名與位置的割烹料理店莫屬。隱於田野間村鎮裡的繩屋主人吉岡幸宣,出身赫赫有名...

  • 高貴不貴的綠洲旅店

    December 12, 2019

    繼芝加哥之後,大眾旅店(Public Hotel)終於在二○一七於紐約下東城落戶。由有精品旅館之父稱號、也是傳奇夜店創辦人的伊恩.施拉格(Ian Schrager),與普立茲克獎得主瑞士建築事務所赫爾佐格、德梅隆(Herzog&de Meuron)合作打造,定調仍是負擔得起的奢華,但設計上更...

  • 慢速火車穿梭日本

    December 12, 2019

    二○一九年夏,我沿著美國邊界大城市,搭十三列火車環繞美國一周,費時四十六天,全程一萬四千零五十四公里。這段行程有如大塊朵頤美國牛排,是狼吞虎嚥的豪邁之旅。同年秋,我有了一趟日本地方線慢速火車之旅,穿梭鄉野村莊小鎮,歷時二十三天,有如品嘗日本京都的醃漬醬菜,是細嚼慢嚥的慢活之行。為欣賞沿途的景致、體驗...

  • 向香酥鴨致敬的油封鴨

    December 05, 2019

    素人開餐廳總是令我捏把冷汗,很多人誤以為會煮幾道好菜就能當廚師開餐廳,殊不知一位素人東拼西湊張羅一桌菜,與一群職人分工合作完成一道菜的邏輯全然不同。一人份到十人份是一回事,當十人份變五十人份甚至上百人份又是另一回事;但廚師在大量備置的專業往往被輕視,素人土法煉鋼的做法反而被過度吹捧,並動輒以教父、教...

  • 京都頂級旅館進化新章

    December 05, 2019

    隨著東京奧運日期逼近,日本各行各業無不卯足勁搶食觀光大餅,連遠在關西的京都旅館界也熱鬧滾滾。除了各類新形態精緻町家民宿,今年最受矚目的就屬十月三十日才剛開幕的「京都柏悅酒店」(Park Hyatt Kyoto)!過去京都的西式旅館較為傳統保守,房內空間很小,主要原因是京都市中心土地取得不易,為維護古...

  • 建築系的天堂

    November 28, 2019

    建築系的學生都有在系館熬夜趕圖的辛苦經驗,不論是台灣的建築系,或是出國進修的外國建築學校,幾乎都要長時間在學校工作室熬夜;而在建築系館裡的辛苦經驗,也成為所有建築師心裡永難忘記的求學甘苦記憶。建築系學生在系館的夜晚,除了趕圖做模型之外,也會有聽流行音樂、打桌球、吃泡麵,一起叫披薩等活動,甚至一起在窗...

  • 聯彈時代

    November 21, 2019

    某回,人在某國某閒靜古城中,朋友推薦的在地料理小餐館;餐館氣氛輕鬆不羈、菜餚形式簡單直截卻別見巧思,遂在頂級精緻廚藝領域(Fine Dining)之外,也甚受美食圈中人喜愛。席間聊天,年輕主廚知道我們是來自台灣的美食寫作者,「有沒有機會能推薦去哪家餐廳聯彈?我一直想去台灣聯彈。」他問。讓我登時心有所...

  • 藝術品充當路標的跳島遊

    November 21, 2019

    我漫步小島上的崎嶇山路、蜿蜒小徑,找尋散布島上四處的藝術作品。我每日搭船登島,先按照「瀨戶內國際藝術祭」(Setouchi Triennale)作品指示圖,規畫行程,再按照藍底白字的藝術品指示路標,尋找散布島上不同地方的藝術品。一個路標接著一個路標,一個藝術品接著一個藝術品。當我專注搜索地圖上的藝術...

  • 生食與釀造

    November 21, 2019

    德拉維爾(Delaware)是一個源自美國,但在日韓都頗為常見的生食葡萄。小小果串,皮薄、顏色淡紅,但最引人矚目的,是其直白外放,如香水般的花果系香氣;因為太香了,難免讓人聯想到古早味口香糖裡的葡萄口味人工香精氣味。新鮮吃的時候已經如此,釀成葡萄酒後酒香更加濃郁奔放,太多太直接了,不太像是能釀出細緻...

  • 擁有成熟品味的青年旅店

    November 14, 2019

    京都是許多人尋求心靈沈澱時的嚮往,然而如今一到旅遊旺季,京都就難稱為寧靜,光是要在名勝區突破洶湧人潮就是一大工程。二十多年前到金閣寺時,還能悠閒的慢慢游走一圈;現在好不容易在限制參觀區裡看上一眼金閣寺,拍幾張照片打個卡,又得被推擠著離開,遑論細細品味。然而如果願意稍稍再行得遠一些,離開觀光街道,巷弄...

  • 瀨戶內的藝術遍路

    November 07, 2019

    三年一度、第四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於日前落幕,今年我總算得以安排一趟嚮往已久的深度之旅,用九天時間走遍秋會期的十一個展島以及高松市區。以往我對現代藝術有些抗拒,總覺得作品多半難懂,甚至毫無美感可言,很難打從內心喜愛,加上行前不只一位遊畢歸來的朋友對我說「覺得不怎麼樣」,讓我有點擔憂。沒想到這趟結合旅遊...

  • 北韓特首的絕代雙膠鍋

    November 07, 2019

    中秋節前收到大安9號送來的一小罐韓國泡菜,女老闆Apple在紙條上註明:「這可是金正恩冰箱裡的泡菜喔!」大安9號的貴人肯定是國民黨前大掌櫃劉泰英,一開始為其宴請北韓新義州特首楊斌,出動了儀隊在大馬路上操演;最近則有不少客人私下詢問貼有劉泰英大頭照的鹿茸酒,在哪裡買得到。剛開店以日式鍋物起家,涮煮夢幻...

  • 里斯本河邊的新浪潮

    October 31, 2019

    里斯本是葡萄牙大航海時代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當年那些前往東方尋找香料商機的大船,都是從這裡出發,他們繞過非洲好望角,航向未知世界,那些地圖上未曾標註的地方;沒有高科技設備、沒有GPS 導航、沒有渦輪引擎,靠的只是洋流、季風,與無盡的勇氣與毅力。全新浪潮航向未來在這個出海的河港邊,有太多跟大航海時代有關...

  • 威士忌的個性

    October 24, 2019

    台灣威士忌年度盛會「Whisky Live Taipei」即將屆滿十週年,主辦單位特意邀了我們幾個從首屆一路參與至今的資深飲者齊聚一堂話當年。一路數來,這十年,正也是台灣威士忌緊跟全球風向,從萌芽而後全面席捲的十年:一方面建立起獨樹一幟,以知識、門道講究為核心的風行模式,同時從酒款類型、品飲方式至行...

  • 二十五年之後

    October 24, 2019

    在葡萄酒業寄生久了,難免要成為許多巨大變遷的見證者;除了代表真的老了,也不再輕易相信有什麼永恆不變的經典,無論是地區傳統或在地風味,都一樣要與時俱進。從一九九四年投入葡萄酒寫作,剛好滿二十五年,較之以千年計的葡萄酒史雖如一瞬間,卻也看了不少風潮輪轉與來去。有此感觸,是今年喝了不少下海灣區(Ri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