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Columnist
-
臺灣各地的矮黑人傳說
November 19, 2020
在眾多矮黑人的傳說中,排灣族十分特別,說法極多,根據前屏東原住民族社區大學校長Lavuras Kadrangian(拉夫琅斯.卡拉雲漾)表示,他第一次聽到小矮人的傳說,是從來義鄉望嘉部落的一位耆老那裡聽來的,那位耆老說,矮黑人是從小琉球渡海而來,住在山谷與平地之間的洞穴裡,所以排灣族說他們是地底人。...
-
人類文明未解之謎
November 19, 2020
人類文明史中,充滿神秘色彩的構造物,特別令科學家與考古學家醉心,有些人甚至為了解開迷霧而窮盡一生的精力與財力。早期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中,有些個案,至今仍是未解之謎。過去的世界遺產旅行中,我會帶領有興趣的人前往這些地點,請大家體會或想像,究竟是前人擁有超乎現代人的能力,還是真如某些學者堅信,未解之謎都...
-
世代相傳的paSta'ay(矮靈祭)
November 18, 2020
提到ta\'ay,耆老們都不約而同地說,以前賽夏族的祖先住在新竹平原、苗栗後龍一帶,和平埔族是同一族,後來大洪水時期逃難上山的成了賽夏族,留在平地的就是道卡斯族。當時矮人也和他們一樣住在平地,每年賽夏族舉行祭典時,都會邀請矮人來作客,一起唱歌跳舞,連跳半個月。短小精悍且擅長巫術ta\'ay雖然身材短...
-
謎樣的矮黑人
November 17, 2020
十六年前,臺灣社會曾因「矮黑人」一詞,在政壇及學術界掀起一場論戰。當時的副總統呂秀蓮這麼說:「臺灣最早的住民是一、二萬年前存在的矮黑人,不是現在的原住民族,只不過現在已經滅種了。」這不但引發原住民族極大的反彈,考古界也始終找不到確切證據,驗證臺灣矮黑人的存在。矮黑人畢竟無關政治,這場風波喚起的是更多...
-
連續3天的祈福祭儀
November 16, 2020
以前賽夏族的祖先住在新竹平原、苗栗後龍一帶,和矮人(達隘人)為鄰,後來因大洪水來襲而移居五峰山上,賽夏族住在上坪溪的上游左岸,矮人則住在對面右岸Maybalay山的半山腰岩洞內。雖然矮人體形短小,但身手靈活精悍、皮膚黝黑、頭髮捲曲,即使身高僅3英尺,但臂力超強,非常擅長弓射、爬樹、農務與巫術,因與賽...
-
無論成敗與否都是經驗的累積
November 13, 2020
谷筱霜是一位布農族女孩,來自南投地利村達瑪巒部落。活潑好動的她,小時候其實是學校籃球校隊,也是部落裡的表演團體一員。每當有貴賓造訪部落時,團員就會載歌載舞表達歡迎之意。「在剛升國一的迎新活動上,看見哥哥穿著跆拳道的衣服在臺上表演,覺得好帥喔!」谷筱霜說出當初加入跆拳社的原因,原因看似簡單,卻也因此造...
-
不炫耀品牌的名牌旅店
November 12, 2020
許多國際時尚品牌都想進軍旅店,一方面可以加強品牌形象,一方面又能在空間中更完整呈現對生活風格的各種想法。然而,旅店並不是品牌販售店,太過刻意擺進自家產品,或處處展示貴氣逼人的Logo,說不定會適得其反,讓人感到疲勞轟炸。如何進一步昇華旅店設計精髓,適度透露品牌概念,甚至看似無意,卻令住客在兩天一夜後...
-
徹摩從排灣族石板屋獲得靈感
November 10, 2020
徹摩來自屏東縣瑪家鄉崑山部落,他是一位創作歌手,首次發行個人族語創作專輯《真圓ZEMIYAN》即入圍第二十八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第八屆金音創作獎「最佳民謠專輯獎」。第二張排灣族語創作專輯《VANGAV天窗》,則入圍第三十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年度專輯獎...
-
阿美族木石取火的智慧
November 09, 2020
火,是走向文明的象徵,有了火就可以取暖、熟食、打造工具,只是,原始社會想要取火可沒那麼容易,經常得花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取得火種。至於取火的方式,則多就地取材,包括東部阿美族常見的鑽木取火、捶石取火、輪鑽取火、拉繩取火等,不管是取材木頭、石塊、乾燥竹材,方式都是連續快速磨擦,使之產生熱能來生火。就因為...
-
雷女織女傳授技藝
November 09, 2020
雷女下凡播種 授農耕技術相傳久遠以前,賽夏族人只會打獵,不懂得農耕,頂多是到山上採野菜、野果來食用,過著看天吃飯、簡單的採集生活。天上雷女的母親看到地上肥沃卻無人耕種,便命女兒娃恩(Wa:en)下凡來傳授賽夏族人農耕的技巧,也給了她一個裝滿小米種子的葫蘆帶到人間來播種。當雷女娃恩一到人間便巧遇正在打...
-
斐濟迪瓦利節美食與燈飾
November 09, 2020
從西元1874年起,斐濟就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但早在這之前,就有探險家發現了斐濟。加上原本就遷徙到此生活的玻利尼西亞人,以及更早之前就來到斐濟的美拉尼西亞人,連同從澳大利亞逃亡到此的囚犯,還包括傳教士、教徒,組合成了斐濟最初的樣貌。這也就是為什麼斐濟超過一半以上的居民,都信奉基督教,由於被大英帝國殖...
-
旅行的高度
November 05, 2020
關於旅行,大家最在意的「高度」,通常是擔心目的地的海拔可能引發高山症。不過這些年我在旅程中,倒是觀察到一些另類有趣的高度問題。二○一七年夏,結束義大利遊輪行程後,我從威尼斯轉往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繼續十八天的旅行。前兩晚住在布雷德湖區,接著南下克羅埃西亞。依行程換了三、四家旅館,我意外發現幾乎每...
-
多汁的西西里櫻桃紅
November 05, 2020
西西里與其說是地中海的最大島,不如說是一個歷史悠遠的微型葡萄酒大陸。這片廣闊葡萄園有著意想不到的多變環境,孕育多樣的特有原生葡萄。現代化的緩步到達,它卻仍保存珍貴的基因資產,在二十一世紀初成為南義最閃耀的葡萄酒產地。最早成名,種植最廣的是黑達沃拉(Nero d\'Avola),顏色黑紫、酒體雄偉壯健...
-
發揮自身專長 打造獨一無二原民潮牌
November 05, 2020
在花蓮達基力部落長大的德拉,父親是山東人、母親是太魯閣族。小學3年級時,擔任教職的父親為了讓德拉在學業上更具競爭力,便安排他到市區就讀。「從小到大,並不覺得原住民族和其他族群有什麼分別?」外公幫取族名 找回自己根源「你一定很會唱歌、運動!」德拉說,90年代後有許多的原住民族在歌唱和運動的舞臺上,擁有...
-
讓我們用樂音說話表心意
November 02, 2020
或長或短、似遠還近、忽而急促、忽而悠遠,口簧琴大師鄭保雄吹奏起口簧琴,時而快板時而慢奏的嗡嗡噹噹聲扣人心弦。當樂音在空氣中戛然而止時,他對著我們說:「我是在說話,口簧琴是傳統泰雅族人用來傳遞和溝通訊息的工具。」一片竹片發音 蘊藏原住民族智慧口簧琴是一片長約十公分,看似構造簡單的竹片,其中一端保留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