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Columnist
-
《渲染》傳唱古老排灣族歌謠
May 07, 2021
桑梅絹是一位排灣族曲傳唱者,她的歌聲總能觸動聽眾心靈的最深處。長年在部落傳唱耆老教授的古調之外,她還從事音樂藝術傳承工作,更擔任多所學校的傳統歌謠指導老師。「說族語、唱古調,就是我的生活。」桑梅絹期待原住民族青少年能夠喜歡自己的傳統音樂,並用心學習歌謠,繼續傳承下去。改編排灣族古調 唱出喜樂悲歡桑梅...
-
雅美族織布充滿海洋光彩
May 06, 2021
藍白相間,乍看之下,雅美族(達悟族)的織布和臺灣其他原住民族的織布有些相似,以麻線自然染成藍、白、紅、黑等顏色,大量運用藍白相間的搭配,織出有如魚一般的菱形紋以及波浪紋;細看之下,又會發現圖騰的表現有所不同,這個海洋民族表現在織布上,融入更多海洋的素材及特色,使得傳統織布充滿海洋的色彩與圖紋。雅美族...
-
智慧手機裡的博物館異想世界
May 05, 2021
「這就是內容與科技的整合橋接。」在博物館界,近年來不時可見應用AR(擴增實境)或VR(虛擬實境)等新科技來布展,或是吸引觀眾的目光。中國科技大學互動娛樂設計系助理教授施登騰表示,將博物館內容與數位科技進行整合,就是「數位轉譯」的概念。數位敘事 以科技導入內容博物館內容與數位科技,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專業...
-
射耳、火祭、報戰功
April 28, 2021
布農族的歲時祭典,與小米種植有密切關聯,每年1、2月是小米播種的季節,3月除草後,到了4、5月正值農閒,此時山林中的野獸剛脫離哺乳期,正好可打獵,因此布農人的射耳祭就在此時舉辦。射耳祭布農語為Ma-naq-tainga或Ma-naq-titi。Ma-naq是射的意思,tainga則是耳朵之意。舉辦射...
-
挫折鍛鍊心性 蓄勢待發的摘金夢
April 21, 2021
來自臺東市阿美族的郭婞淳,夢想其實不是一開始就那麼遠大,這個使她揚名立萬並站上奧運頒獎臺的舉重運動,她一開始是很討厭的,但國三的全中運,徹底改變她未來的運動員生涯。當時辛苦練習的四百公尺接力賽因為掉棒無緣決賽,沒什麼練的舉重,反而在隔天得了金牌,這似乎是老天爺「強制性的」為她選擇了未來的道路,如果那...
-
獻給母親的春日療癒行旅
April 15, 2021 sponsor
徜徉無盡園林綠意,為熱情綻放的花朵喝采,以「植感日常」為提案,獻給母親們的一泊多食小旅行。走入無邊綠意 讓植物照顧您在都市,只偶爾享受匆匆經過林蔭大道的美好,倘若能投入無盡綠意懷抱,身處花苞齊放的景色中,讓植物照顧你的春天日常該有多好。佔地27公頃的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園內擁有高達80%的...
-
長髮精怪與黑矮人
April 07, 2021
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日月潭,其自然生態豐富、潭中生物繁多,不只吸引著邵族人來此居住,還有許多童話中才會出現的角色,也曾在日月潭中棲息。日月潭的長髮精怪臨水而居的邵族人,長久以來倚賴著日月潭所帶來的豐沛水域資源而生息,和他們一樣住在日月潭水域的還有傳說中的Takrahaz,人首魚身的長髮精怪,也就是西方...
-
握捧品茶的祕密
April 07, 2021
「泡茶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擁有將近百年歷史的祥泰茶行現今掌門人馮懷謹說道,泡茶所涉及的用具隨著時代的需求而不斷衍伸;除了最基本的茶壺和茶杯之外,喜歡泡茶的茶友通常也會另外添購搭配的器具,不僅讓泡茶的過程更為順遂,也能展現其個人的品味。馮懷謹端出自各式茶器,一一介紹它們的功能和名稱。首先是放在...
-
感動人心 用樂音留下文化記憶
April 06, 2021
出生於花蓮縣萬榮鄉明利村,賽德克族的拉卡 ‧ 巫茂自從國中畢業後,基於經濟因素考量,報考北部軍校,年紀輕輕即離開部落展開異鄉遊子的生活。當時的他仍尚未點燃對音樂的熱情,他開玩笑又正經地說,純粹因為待在部隊很多閒暇時間,才開始拿起吉他看書自學,開始接觸音樂。《看見彩虹》一曲的誕生,流露出原住民族從簡單...
-
認識自己勇敢做一個大夢
April 01, 2021
花蓮出生的馬志翔,父親是賽德克族、母親是撒奇萊雅族。「小時候在玉里鎮長大,爸媽都和我們講國語。」馬志翔的父親從事教職,為了避免孩子入學時有語言不適應的情況,從小就以國語和他們溝通。「小學,是最開心的一段時光。」馬志翔說,班上的同學有閩南、客家、外省等族群,大家都玩在一起,不分彼此,也不分身分背景。國...
-
卡那卡那富族人的智慧漁具
March 25, 2021
從平地到高山都有竹子,且種類繁多。對於原住民族而言,把竹子拿來當做製作日常工具的材料更為普遍。之所以能廣為運用,跟竹林容易栽植且生長迅速有關,一支竹子長3至4年即可取用,加上竹子極有彈性、可彎曲,因此成為臺灣原住民族愛用的材料。捕魚前先舉行河祭入夏的高雄那瑪夏春雨剛過,梅雨乍到,河水豐沛,魚群隨之出...
-
魯凱排灣餐桌上的香氣─芋頭
March 24, 2021
年底入冬,芋頭紛紛收成,此時南部魯凱族、排灣族部落耕地旁原本閒置了大半年的烤芋窯開始忙碌,很多族人避開冬雨綿綿,趁著陽光微露的好天氣全家出動一起到部落外的芋頭田挖芋頭,辛苦地在梯田間搬運一袋袋芋頭。到了傍晚,一車車芋頭運進烤芋頭的小農舍,族人進進出出、好不熱鬧,空氣中飄散著煙烤味,靠近烤芋窯,則有芋...
-
牽手圍圈,烘托阿美星系
March 23, 2021
在每個感恩慶祝時刻,手牽手的族人如同日月星辰溫柔包覆世界。蘇瓦那說:「我們沒有線段式的歷史,圍成圈歌舞後,千年古調、祖先的智慧與族群精神,都會跟著不斷旋轉。」他嘗試將圍圈文化帶入每個分享場合,「牽手是快速和解和理解原民文化的方式,先了解,就能透過這個方式獲得感動。」被父母隱藏的原民血統他出生臺東關山...
-
小鎮魅力 發現藝術之美
March 22, 2021
竹東的藝術之美除了蕭如松藝術園區外,走在五豐里的街道巷弄,隨時要睜大眼睛留意,因為這裡臥虎藏龍,與你擦身而過的白髮長者,可能是一位國家認證等級的工藝大師;行經山坡社區,一棟藝術館就藏身其中。探索竹東五豐的巷弄小徑,處處有驚喜,發現藝術之美就在你身邊。名冠藝術館不少前往名冠藝術館的遊客,可能一開始都會...
-
不害怕困難且永不放棄夢想
March 18, 2021
喜歡音樂和藝術的舞炯恩,靠著自學的方式學習鋼琴。高中的時候,舞炯恩開始嘗試音樂創作。2017年,他參加「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主題曲徵選」獲得總冠軍。大學主修表演藝術,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舞炯恩第一次參與電影《阿莉芙》演出,就有非常亮眼的表現,更以這部電影獲得第二十屆台北電影節「最佳新演員獎」。發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