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推薦必吃8家話題西餐:態芮、JL Studio、Embers都上榜
2021/01/07 (2025/04/10 更新)
- 文字 / 徐銘志
2020年度餐廳風雲榜來到下集,繼中菜、日料後,此次鎖定西餐。同樣邀請飲食經歷豐富的美食家推薦,最具話題、生意強強滾的餐廳。
過去一年,西餐也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特別是講究完整用餐體驗的精緻餐飲(Fine Dining)。不過成也疫情、敗也疫情。國旅大爆發後,只要餐廳本領夠、討論度高,即便遠在天邊,依然一位難求。這也讓一些新銳主廚浮上檯面。
美食家高琹雯觀察,過去可自由跨國旅行時,西餐名廚瘋聯手,知名餐廳一年至少有一到兩場主廚聯彈,但2020年這樣的合作幾乎停擺。
取而代之的是,主廚有更多時間在自己的餐廳裡,「也誕生了一些原本不可能出現的活動。」她舉例,如米其林2星餐廳態芮與JL Studio的甜點餐會;或米其林2星餐廳logy與無酒精酒吧一時無酉abvless、甜點新銳HUGH LAB合作的餐會。可以說,新冠疫情帶來限制,西餐主廚們卻從中尋求突破。
JL Studio:法式技法混南洋風味,一秒飛至新加坡
開業僅3年的JL Studio是台中地區唯一一家《米其林指南》2星餐廳,同時,也是「亞洲50最佳餐廳」。
曾赴各大城市吃星級美食的作家李昂,在嘗盡世界一流美味後,仍對首次JL Studio的用餐經驗記憶深刻,她特別以李清照的詞「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來形容菜餚當中豐富飽滿的香氣。
JL Studio是新加坡籍主廚林恬耀(Jimmy Lim)的縮寫,這位身高186公分的主廚曾是新加坡籃球國手,後來轉戰廚藝之路,在亞洲最佳女主廚陳嵐舒的樂沐,從領班做到主廚,一待8年。
在餐廳籌備期,他設定市場接受度高的現代歐洲菜,但開店前3週,他毅然決然換了所有菜色,改做屬於家鄉的味道。最終,新加坡風味、法式技法便成為JL Studio的核心。
主廚林恬耀為新加坡人,他的JL Studio一入選米其林指南就摘下2星。(攝影:郭涵羚)

印度番茄蔬菜湯與炸扁豆改良製作成鹹鹹圈,並搭配繽紛蘸醬。(攝影:郭涵羚)
林恬耀擅長呈現南洋香料飽滿的滋味,如牛小排沙爹,他將小排先以沙爹醃製入味,接著低溫慢煮36個小時,最後透過炙燒帶來焦香;一旁則以開心果醬取代傳統花生醬,上頭擺著有如熱帶雨林的各式生菜與香草。這種繽紛的擺盤,總能抓住食客目光與食欲。
開店3年,他不只一味的把正宗新加坡味做好做滿,而是越來越接地氣。例如他觀察台中喜歡擠辣椒醬在包子裡,便將擠辣椒醬的形式設計到海南雞飯中。
林恬耀說,減法是他接下來做菜重點。或許不久的將來,又能見到煥然一新的JL Studio。
將豬肉餡鑲進鮑魚中,再淋上黃豆小魚乾高湯。(攝影:郭涵羚)

吹彈可破的糖球罩著油條粒、豆沙球、綠豆牛奶冰沙和花朵。(攝影:郭涵羚)
JL Studio(推薦人:李昂)
- 電話:04-2380-3570
-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益豐路四段689號2樓
- 官網:https://jlstudiotw.com/zh/
-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jlstudiotaiwan/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jlstudio_tw/
- 線上訂位:連結
態芮:夜市牛排也上桌,讓人會心一笑台灣味法餐
米其林二星餐廳態芮的餐點有著傳統法菜精神,但表現起來卻趣味橫生。如傳統的芋泥鴨、蚵仔煎等,都被主廚何順凱解構再重組。
連取名都很有他的玩心,如一道由茶葉蛋、小米粥、脆餅組成的料理,取名為休息站的回憶。「就是希望吃的人感受到幽默。」他說,甚至是「靠!你怎麼想得到這樣做!」的會心一笑。
他還把夜市牛排搬上桌。黑胡椒醬和蘑菇醬成了一片黑色、米色相間的義大利麵,覆蓋在完美熟度的牛排上,再淋上肉汁,一旁則用新鮮食材與蔬菜泥呈現三色豆。問他為何沒擺上煎蛋?受傳統法式廚藝訓練的他說,因為法餐很少重複食材,而蛋已在芋泥鴨裡。
有著中菜與法菜訓練背景的主廚何順凱。(攝影:駱裕隆)

五分熟牛排蘑菇醬和黑胡椒醬的義大利麵皮與肉汁。(攝影:駱裕隆)
看似很有玩心,其實他的菜都有著扎實法式烹飪技法支撐。光是一個法式雞高湯就要花上6個小時,且一週3次;肉汁的製作甚至得花上一整天,才能熬出深度的味道和架構。他說,這些扎實的基本功是法餐靈魂,一點也不會想偷工減料。
對顧客而言,不一定看得到這些耗工費時的準備。又如採訪當日,外場人員燙桌布、丈量桌與桌間的距離、調整燈光位置等,這些準備比外人想像得多更多。
何順凱說,就像做菜分享給朋友一樣,希望這些做工細膩且帶趣味的菜,「能帶給顧客不一樣的回憶。」
生魚片下有皮蛋、煎豆腐、酪梨泥等,搭配阿美族鹽、辣椒所製的蘸料。(攝影:駱裕隆)

態芮座位數不多,可透過玻璃看到廚房。(攝影:駱裕隆)
※延伸閱讀:好吃、有特色、不重複,業內著名員工餐!態芮何順凱:講究吃,才能做好料理
※延伸閱讀:法菜手法詮釋老台菜,何順凱解構酸甜糖醋魚
態芮(推薦人:李昂)
- 電話:02-8501-5500
- 地址:台北市樂群三路299號6樓
- 官網:https://tairroir.com/
-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rroir/
- 線上訂位:連結
Sinasera 24:苦茶油、蝸牛、鬼頭刀與飛魚訴說東海岸故事(已歇業)
Sinasera 24遠在台東長濱,從台北開車至少五個小時。這樣一間需要專程前往的餐廳,在疫情期間,訂位總是滿到3個月後,和3年前剛開幕時的黯然,簡直天壤之別。
美食家高琹雯認為,2019年Sinasera 24與米其林2星餐廳祥雲龍吟的合作打開了知名度;而因疫情帶動的國旅大爆發,反而讓它不再那麼遙遠。
從法國馬賽米其林3星餐廳被挖角回來擔任主廚的楊柏偉,曾在長濱服替代役,打動他的正是台東長濱的風土。

位在台東長濱,餐廳外就是一片綠意與海景。(圖片來源:Sinasera 24提供)

僅30歲出頭,從法國米其林3星餐廳被挖角回台的主廚楊柏偉。(圖片來源:Sinasera 24提供)
具體來說,Sinasera 24的食材高達八成來自宜花東,且以海鮮居多。去除開胃菜及甜點,中間的8道菜往往有2至3道是魚料理。
楊柏偉認為,做菜要順應大自然,上天賜予什麼就用什麼。於是,不若其他餐廳一季一張菜單,Sinasera 24經常因食材不穩定而調整。他舉例,若東北季風增強,便要開始買魚,思考如何熟成、保存。
餐廳菜色更是楊柏偉蹲點台東、和當地人搏感情的呈現,苦茶油、海鹽、蝸牛、黑糖等食材,都是在地職人的工藝展現。就連餐廳裡的招牌菜「鬼頭刀、飛魚」靈感也是從和原住民聊天而來。
他把鬼頭刀吃飛魚的食物鏈展現在餐桌上,鬼頭刀經過熟成,水分變少、風味更鮮明,搭配飛魚鮮奶油,與黃瓜、過山香所製的膠凍,最後再刨上風乾的鰹魚或旗魚乾,海味十足。

熟成鬼頭刀搭配飛魚鮮奶油及黃瓜、過山香膠凍。(圖片來源:Sinasera 24提供)

取自當地食材的開胃小點。(圖片來源:Sinasera 24提供)
Sinasera 24(推薦人:高琹雯)
- 電話:089-832558
- 地址:台東縣長濱鄉南竹湖26-3號
Orchid Restaurant 蘭:蘊含台灣風土、法日技術 米其林級餐(主廚Nobu現已離職)
2020年不只一位美食記者、美食家,向我推薦Orchid Restaurant 蘭(以下簡稱蘭)。理由皆是價位親民、主廚烹調技法純熟、餐點美味。飲食旅遊作家韓良憶說,「不像很多精緻餐飲看起來很美,你吃過卻會忘記,他的菜你吃完是會記住的。」
行政主廚李信男(Nobu Lee)的確讓蘭從谷底攀升到高峰。2019年,蘭的經營者將他從紐西蘭三帽餐廳Clooney挖角回台。
當時,蘭的一個餐期最多15位客人,距離滿座仍有不小的差距。如今,李信男上任剛滿一年,蘭不僅在美食圈評價極高,更經常座無虛席。

台日混血的主廚李信男,為菜餚展現不少日式烹調技法。(攝影:郭涵羚)

蘭餐廳燈光昏暗、氣氛沉穩。(攝影:郭涵羚)
曾久居歐洲的韓良憶和李昂不約而同認為,李信男的烹調技藝相當純熟。特別是他台日混血的身分,讓菜餚中有不少法式與日式烹調技法的展現。
以這季菜單上的開胃菜飛魚清湯為例,這道湯清如水,但飲一口,溫暖厚實且香醇,滿口生津。李信男說,他特別用飛魚乾及飛魚一夜干,一個用來增添香氣,一個則用來增加湯的厚度(Body)。
兩種飛魚加上丁香魚乾、昆布,以日式技法煮成高湯。最後,再滴入馬告胡椒提味的雞油,升級風味。
他也擅長創造口感的層次,一道菜集合軟、滑、酥、脆於一身。如他把法式塔皮結合鮭魚卵之作,塔皮薄脆,搭配在口中迸開的鮭魚卵,塔皮中又藏有蛋黃和雪莉醋調製的蛋黃醬增添滑順感。
高人氣的威靈頓牛排,是主廚優異技法的展現。(攝影:郭涵羚)
經典的威靈頓牛排同樣廣受好評。李信男說,整個廚房團隊往往半夜還在工作,就是在處理威靈頓牛排。
他讓牛排變厚,只為保留烤後的嫩度;而為了增添香氣、封住肉汁,牛肉與鴨肝都得先煎過,並急速冷凍。接著以菠菜葉包裹菲力牛肉、鴨肝、黑松露與蘑菇醬,最後再包覆一層派皮,還得二進二出烤箱。烤後的牛排一切開,三分熟的軟嫩肉質、馥郁香氣真是迷人。
結合牛骨髓、甘藷,再撒上羽衣甘藍、烏魚子的料理。(攝影:郭涵羚)

生蠔、羊肉、山葵與洋蔥組成的羊肉塔塔。(攝影:郭涵羚)
「Nobu的菜看來簡單,其實一點也不。」韓良憶表示。實際上,「簡單」是李信男刻意的。如一道「章魚、牛奶、櫻花蝦」,餐盤上就只有一片由草蝦和牛奶所製作而成的乳白醬汁,上頭擺著一根撒著烘烤後的櫻花蝦粉章魚腳。其餘,什麼也沒有。他說,幾週之前,餐盤上還有茼蒿,但後來被他拿掉了。
不只對菜色有想法,李信男也很懂得在市場中找到定位、抓住客人的心。剛回到台灣之初,他便向經營者建議,先將價格往下調。「寧可辛苦點,也要先把客人找回來。」套餐1880元起的價格,以目前供應的餐點道數和水準,真的「很佛心」。
※延伸閱讀:漂泊名廚李信男的大道至簡:僅16席NOBUO詮釋對家的想像
※延伸閱讀:歷經父驟逝、退學、海外流浪⋯⋯蘭餐廳主廚李信男從洗碗工到紐西蘭三帽的名廚之路
※延伸閱讀:主廚李信男的細節與追求:不管你有幾頂高帽,沒有客人你只能吃土
Orchid Restaurant 蘭(推薦人:李昂、韓良憶)
- 電話:02-2378-3333
- 地址:台北市安和路二段83號
-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OrchidTaipei/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orchid.no83/
- 線上訂位:連結
Ephernité:細膩連結法餐、在地小農巴黎酒館風情
從Ephernité在餐點與甜點間提供起司盤,就知道它是如何強調自己的法式風情了。
Ephernité在台北已邁入第6年,由40歲出頭的女主廚黃詩文主理,低調經營出一群粉絲。她刻意將座位數維持在20位,加上在法國土生土長的先生擔任侍酒師,Ephernité真的讓人有種置身巴黎小酒館的溫馨感。
受過完整的法餐訓練的她,同時也在尋找在地食材的可能性。像是店內最常被提及的,來自陽明山小農直送的各式蔬菜。
她和小農有十足的默契,小農送什麼蔬菜來,她都照單全收。驚喜嗎?她說,第一年真的很痛苦,但後來漸漸找到方法。雖然還是會收到連她也不熟的蔬菜,但經過六年的合作,已較能清楚掌握小農和季節的脈絡。
最新的一道沙拉,就讓人感受到小農蔬菜的優質與黃詩文法餐技法的優異,兩者如精彩雙簧,高潮迭起。她將30種蔬菜以蒸、煮、烤等烹調方式呈現,搭配去殼綠豆所製的醬料,清爽且吃得出蔬菜的清甜和滋味。
多達30種陽明山小農蔬菜,以蒸、煎、烤等方式烹調,搭配綠豆製成的醬料,味道層次豐富。(攝影:郭涵羚)
她不刻意強調「在地」概念,卻巧妙在法餐和風土間,悄悄放上暗示的小連結。像是主餐鵪鶉的配菜鳥梨,先以醬油醃過,鹹甜滋味除了解膩,也提供味蕾一種記憶的連結。
高琹雯認為,Ephernité的餐點細膩柔美,「擅長表現食材風格,吃的出來是堅強的法國菜。」
※延伸閱讀:法緹主廚黃詩文在地獄廚房熬成師,靠威士忌麻油雞撫平旅法鄉愁
※延伸閱讀:用香料大膽搞創意就要playful!黃詩文設計米布丁,三星主廚也叫好
Ephernité(推薦人:高琹雯)
- 電話:02-2732-0732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二段233號
- 官網:https://ephernite.com.tw/
-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Ephernite/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phernite/
- 線上訂位:連結
Embers:用料理詮釋專屬台灣土地的味道
疫情肆虐的3月,Embers開幕了。非廚師科班出身,主廚郭庭瑋打造的這間餐廳有別於商業導向操作,光是空間設計就花了半年。
從柳杉曲木吧台、座椅、燈飾等,都是逐一與台灣在地職人反覆溝通而來。餐廳概念與菜色方向,更像是他的自我辯證過程。
「為什麼大家好像不是很認識台灣?」這個自我提問,讓Embers有了靈魂。郭庭瑋想透過菜色及空間,讓大家了解更多土地的故事。
主廚郭庭瑋擅長發掘台灣土地的故事。(攝影:陳宗怡)

Embers的空間獲得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攝影:陳宗怡)
於是,路邊常見的檳榔、部落小米,都被擺上餐桌。但他想說的故事,不只如此。
看似檳榔,其實已非檳榔,外層包的假蒟葉是台灣常見的植物,而內層包裹的則是由日本人引進的錫蘭橄欖所製。
而看似小米結穗般的餐點,其實是傳統的麻荖。製作成細長條的米果乾後,經過油炸、裹糖,再包覆上又蒸又炸的小米粒,十分逼真。
醃漬貝類與鮑魚呈現視覺、味道的對比。(攝影:陳宗怡)

經米糠熟成的牛大腿肉,泡在牛肉清湯中,相似於台南牛肉湯。(攝影:陳宗怡)
郭庭瑋也在台東看到冬季浪大而無法出海捕魚的原住民,採集撿拾沿岸貝類,並醃漬存放。這樣的畫面,也被他捕捉成一道菜。小顆倒放的九孔,正是他向原住民大量收購而來,一旁再擺上偌大的鮑魚及昆布醬汁。
看到這些元素,有些人或許會說Embers是原住民風味菜,事實上,郭庭瑋的取材與想像並不局限於此。就如同高琹雯所說,「Embers用心表達台灣感,是專屬台灣的味道。」
Embers(推薦人:高琹雯)
- 電話:02-7751-5598
- 地址:台北市仁愛路四段122巷24號
-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embersdining/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mbers_dining/
- 線上訂位:連結
Solo Pasta:鑽研地方菜最會做義餐的台灣主廚
Solo Pasta主廚王嘉平被美食家稱為最會做義大利菜的台灣人,也有不少義大利人對他的菜色廣度很是佩服。
比起正式感的餐廳,Solo Pasta更像是小酒館,以開胃菜、義大利麵、主食為主。曾在荷蘭學過三個月傳統義大利菜的韓良憶認為,Solo Pasta不但實吃,「還不斷擴大義大利的飲食地景。」
嚴格來說,世上沒有一道菜足以代表義大利,因為義大利過去由邦聯組成,每個地區都有屬於自己的菜,這也正是它精彩之處。王嘉平不僅親身拜訪各地餐廳及主廚,回到台灣還把這些在罕見菜餚做出來。
以羅馬屠夫式燉牛尾為例,王嘉平不僅考究做法,連脈絡典故也一清二楚。他說,羅馬菜用內臟或剩餘部位,在義大利稱為「第五個四分之一」。過去,牛、羊、豬宰殺後會分成四等級,分別給貴族、神職、中產與士兵,而屠夫獲得的內臟或剩餘部位並不在那4份中,因而得名。
經過長時間慢燉的牛尾,有肉有筋,軟腴美味。(攝影:郭涵羚)
經過5個半小時慢燉的牛尾,集牛肉牛腱與牛骨於一身,充滿膠質和醬汁的濃郁香氣。
或許因為做義大利傳統菜的癮與玩心,Solo Pasta不時會出現,聽都沒聽過的義大利菜。擺不進菜單沒關係,全在店內手寫黑板上:義大利北方的黑松露馬鈴薯起司煎餅、向義大利3星餐廳致敬的曠世奇派鴨肝等。店內還會不時舉辦客製化餐會,也給了罕見且傳統義大利菜精彩上桌的時機。
起司培根義大利麵也是道羅馬菜,採用鹹豬臉頰製作。(攝影:郭涵羚)

黑松路馬鈴薯起司煎餅混了兩種起司,相當開胃。(攝影:郭涵羚)
※延伸閱讀:千呼萬喚北上打造「Solo Pasta」,台中知名主廚王嘉平的「家庭式」義大利麵
Solo Pasta(推薦人:韓良憶)
- 電話:02-2775-3645
- 地址:台北市安和路一段29-1號
-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solopasta/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olopasta_k2/
行冊:回歸食物本質在市區老宅,品地中海料理(現已成OTHERWISE活動空間)
行冊位於蔣渭水大安醫院原址,一樓是咖啡店,二樓則是餐廳。經營者蔡含識在概念的構思著墨甚深,光是空間設計就花了2年7個月,而開店5年來,餐廳菜單也幾經調整。
一年多前,因為一趟旅行愛上環地中海生活,蔡含識將菜單改為更向地中海飲食靠攏,少澱粉、多海鮮、橄欖油等,架構也變得更簡單,僅前菜、主菜和其他。而更深層的想法,是想讓大家好好吃飯,「回歸食物本質,沒有太多花招。」
儘管如此,行冊並非沒有功力。韓良憶不只一試成主顧,還不時與朋友在此聚餐,甚至受到行冊邀請,成為「作家一日主廚」。
「行冊在創意與味道間的平衡掌握得宜。」她認為,蔡含識是對食物有熱情之人,光試菜可以一試再試、對味道絕不妥協便可知。
花了2年7個月設計的空間裡,運用了許多老桌子、老椅子。(攝影:郭涵羚)
整體來說,食材講究、擺盤不花稍,味道飽滿平衡,是行冊的料理風格。為呈現食物本質,廚房團隊花上許多時間在備料上,例如親自調製醬汁、親自為蝦子剝殼、去泥腸,而非買現成蝦仁等,甚至為此中午不營業。
蔡含識和團隊也在食材詮釋上努力。如牛小排一般多為全熟,行冊試了各種方法把風味提升到另一層次,最後以優格來熟成7天,上桌時5分熟的牛小排,呈現帶勁又柔軟的口感。
而店內招牌的銅鍋海鮮,除了選材外,每種海鮮分開處理,還利用蛤蜊汁增添鮮味,使當中的鮮甜與鹹味平衡達到完美。
以優格熟成7天的牛小排,軟嫩又帶口感。(攝影:郭涵羚)

夾著起司的櫛瓜,上頭還搭配續隨子抹醬。(攝影:郭涵羚)
行冊(推薦人:韓良憶)
- 電話:02-2558-0915
- 地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二段33號2樓
〈西餐推薦團〉
- 李昂:作家、美食家,曾賣掉一間房子到全球吃米其林美食。多本小說被譯為多國語言。與美食相關著作有《愛吃鬼的華麗冒險》
- 高琹雯:美食家,自稱是不想當法律人的貪吃鬼。專注於Fine Dining、當代餐飲觀察。著有《Liz關鍵詞:美食家的自學之路與口袋名單》
- 韓良憶:飲食旅遊作家、譯者,曾旅居歐洲12年,中文著作近20本,最新著作為《好吃不過家常菜:韓良憶的廚房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