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隨著鳴槍聲響,第十屆馬祖馬拉松正式起跑。兩千多名跑者在微涼海風與朝陽中出發,為離島注入熱血節奏。(攝影:林秀娟)

十年鋼鐵賽道,馬祖如何用一場馬拉松,打造離島觀光新品牌?

2025/11/06

LINE分享 FB分享

在風的盡頭,有一條通往自我極限的路。

清晨6點40分,伴隨一聲槍響,兩千多名跑者衝出馬祖南竿機場旁的起跑線——這場被譽為「全台最硬」的離島馬拉松,邁入第十年。對馬祖而言,這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場「離島品牌再造」的長跑。

馬祖馬拉松的策略轉型

十年前,馬祖還是許多人印象中的前線島嶼,帶著濃厚的軍事與禁區色彩。馬祖縣政府與觀光單位決定,用「運動觀光」的語言重新詮釋這塊土地。

馬祖馬拉松因此誕生,它不是複製都市馬拉松的模式,而是將戰地遺跡、坑道、海岸線與島民熱情融為一體的體驗場景。主題「十年淬鍊,鋼鐵賽道」一語雙關:跑者在坡度與海風間鍛鍊意志,也象徵馬祖這十年從邊陲走向自信的過程。

比賽開始前,馬祖國軍以戰技操演揭開序幕,整齊劃一的動作與震撼氣勢,展現島嶼特有的軍事風情。(攝影:林秀娟)

從軍事封鎖線到賽事體驗的記憶場

10月31日夜,迎賓晚宴以「雲台操演實彈射擊」揭開序幕。砲聲隆隆、火光劃破天際,提醒人們這片土地曾是戰地最前線。如今,它卻以和平的姿態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跑者,將曾經的「戒嚴」轉化為今日的「迎賓」。隔天清晨,國軍戰技演出與賽事起跑相連,象徵馬祖以過去的防禦精神,轉化為今日的挑戰能量。

迎賓晚宴以火砲實彈射擊揭開序幕,砲聲隆隆、火光映照夜空,震撼全場。(攝影:林秀娟)

特別開放的「南北坑道」更是馬祖馬拉松的靈魂。這條全長約230公尺、鑿於花崗岩的坑道,是馬祖馬拉松最具代表性的路段。它建於民國55至57年間,原為戰時的運輸與防禦要道,如今一年僅在馬拉松開放通行。

跑者穿越坑道時,潮氣與鐵鏽味撲面而來,像是與歷史並肩奔跑。(攝影:林秀娟)

我們走進坑道時,溫度瞬間下降,潮氣從岩壁滲出,呼吸間帶著石灰與鐵的氣味。沿途一間間小房間,陳列著機槍、砲彈與步兵裝備,彷彿走入一座被時間封存的軍火庫。出口處國軍弟兄揮旗吶喊,讓這段「禁區」成為最熱情的加油站。

南北坑道內一間間小房間擺滿重火力裝備,宛如走進前線軍火庫,令人大開眼界。(攝影:林秀娟)

用淡菜與紅糟炸雞等在地風味補給品牌印象

這場馬拉松的補給站,成了馬祖的行銷舞台。淡菜、紅糟炸雞、花枝丸等輪番上桌,這些家常小食是馬祖的日常,讓跑者補給的同時,也完成一次「島嶼風味導覽」。補給,不只是補體力,更是補文化。主辦單位希望,跑者能「吃進馬祖、記住馬祖」,把地方風味轉化成記憶與故事的一部分。

補給站端出最道地的馬祖淡菜,讓跑者停下腳步補充能量。(攝影:林秀娟)

這種將「風土」融入運動體驗的策略,正是馬祖與其他離島的差異化關鍵。它不靠硬體建設,而靠情境與感官連結,形塑出難以複製的品牌記憶。

鋼鐵意志的榮耀,汗水與高粱的雙重獎勵

男子全馬冠軍李智群、女子冠軍劉素雅,不僅各自抱回3萬元獎金,還獲得象徵榮耀的「等體重馬祖高粱酒」。70公斤的烈酒,象徵跑者的堅毅與土地的熱情。這項創意獎品,也成為跑者之間津津樂道的話題,馬祖懂得如何把「比賽」變成「品牌」。

男子全馬冠軍李智群與女子冠軍劉素雅,抱回3萬元獎金與等體重馬祖高粱酒。(圖片來源:連江縣政府)

此外,從變裝忍者龜、孔雀到吸血鬼的跑者造型,讓嚴肅的馬拉松增添一份節慶氣氛。運動,不再只是比賽,而是一場共享的島嶼嘉年華。

身穿忍者龜裝扮的跑者在南北坑道入口前留影,逗趣造型替嚴肅戰地景觀注入歡樂。(攝影:林秀娟)

十年之後,離島品牌的「長跑哲學」

十年的馬祖馬拉松,不只是體育活動的延續,而是觀光品牌的積累。從第一屆的百人報名,到如今兩千多名來自海內外的跑者,賽事帶動的不僅是飯店、交通、餐飲業,更是一種「馬祖印象」的再定義。

縣長王忠銘說:「馬祖馬拉松不只是比賽,而是一場展現馬祖精神的行動。」在地文化、軍事遺跡與自然景觀被整合成一條故事線,讓離島的硬漢印象轉化為「熱血與柔情並存」的品牌語彙。

當運動成為行銷的故事引擎

馬祖的馬拉松,不靠規模取勝,而是靠敘事取勝。它讓觀光不只是「看風景」,而是「成為風景」的一部分。在這個越來越重視體驗與故事的時代,馬祖用十年時間證明,品牌建構不需要巨額預算,而需要真誠與長跑的耐力。

就像這座島一樣——堅定、寂寞,卻總能在海風裡跑出新的方向。

跑者沿著海岸公路奔馳,遠方的碉堡與海岸線交錯成最具象徵性的賽道風景。(攝影:林秀娟)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