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享樂

  • 泰雅族的狩獵智慧

    December 23, 2020

    在部落文化興盛的年代,狩獵,是一個男人從個人學習到與部落群體關係進行密切合作的訓練過程。除了取得食物,同時也在訓練一個男人負起守衛部落的責任與技能。所以大部分的泰雅族男孩在6、7歲時,就會跟著長輩到山上學習打獵、觀察動物行走的路徑、足跡、排泄物、學習父祖輩們是如何放置陷阱。而打獵獲得的肉品,不管在祭...

  • 尋找篇》追溯根源串起家族記憶

    December 14, 2020

    原住民族的傳統名字,背後蘊含深刻的文化意涵,也代表著族人對於傳統文化深刻的體悟。如果失去了名字,就如同遺忘自己的文化,讓靈魂迷失,在歷史中顛沛流離。追溯根源,想找到自己的名字,就像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又可以向何而去。在尋找名字的路上,有些人找到了,並透過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名字的美好;但是,也有人至今無法...

  • 脈絡篇》透過族名認識真正的自己

    December 14, 2020

    原住民族的傳統服飾色彩多樣豐富,16族各有其鮮明風格,一眼就能夠從他們的服飾判斷出屬於哪一族。其實,不單是服飾,各族對於傳統名字的命名方式,也都各自獨特的文化習俗。例如以家名制命名的排灣族,家家戶戶都有各自的家屋名,此外,非常重視階級制度的排灣族人,在嬰兒出生後,命名也會因為階級而有所不同。採用親子...

  • 總論篇》請問你叫什麼名字?

    December 14, 2020

    原住民族各族的命名文化都不一樣,以阿美族為例,他們崇尚自然,常以時間、動植物或氣象來取名字。例如阿美族女性常見的名字Panay,是稻穗的意思,由此得知她是在稻作收成的季節出生;有人剛好是在早上出生,所以取名為Ranam,就是早餐的意思。還有Tefi是鵲豆、Tali是芋頭、Fonga是地瓜,這些都是部...

  • 12個部落組成美麗之島

    December 14, 2020

    自從開啟大航海時代後,臺灣被冠上「福爾摩沙」的美麗名號,而孤懸在太平洋赤道以南42公里的邦交國「諾魯」(Nauru),則在1798年被英國捕鯨船船長John Fearn命名為「快樂之島」(Pleasant Island)。除了同樣擁有美好的別名,2國的原住民亦同屬南島語系,展現出樂天知命的生命情懷。...

  • 部落傳統智慧需要好好保存

    December 01, 2020

    排灣族將擅於雕刻、刺繡、舞蹈、蓋房子的人,稱為「Pulima」,意思是「很多手的人」,亦代表手藝精湛之人。出生於Pulima世家的撒古流.巴瓦瓦隆,從小深受祖父和父親的影響,學習多項傳統工藝製作,除了木雕、石雕和陶藝之外,也學習版畫、油畫、素描、絹印和蠟染等。他透過多元創作讓更多人看見原住民族的文化...

  • 每一天都保有熱情

    November 23, 2020

    那瑪夏區南沙魯部落,是書巴里.以使馬哈善成長的地方。在部落出生、長大的他,從小與山林貼近,很早就懂得人與自然之間必須和諧共處、相互尊重。「部落是看不見乞丐的。」書巴里.以使馬哈善表示,大自然提供豐富的資源,再加上族人都非常樂於相互幫助,因此在部落不會看見有人三餐不繼,大家可靠大自然維生。一場風災過後...

  • 頭戴花冠,和聲相伴

    November 23, 2020

    當年總統蔡英文出航太平洋友邦之旅時,曾形容吐瓦魯是海上天堂,由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的島國,彷彿是灑落在南太平洋的珍珠項鍊。熱情的吐瓦魯人會以傳統舞蹈Fatele迎接來賓,而客人也會入境隨俗,向舞者噴香水表達讚賞。華麗歡騰的Fatele不僅是最高的祝福和致敬,更遙遙牽起南島語族的血脈,舞動超過5,00...

  • 徹摩從排灣族石板屋獲得靈感

    November 10, 2020

    徹摩來自屏東縣瑪家鄉崑山部落,他是一位創作歌手,首次發行個人族語創作專輯《真圓ZEMIYAN》即入圍第二十八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第八屆金音創作獎「最佳民謠專輯獎」。第二張排灣族語創作專輯《VANGAV天窗》,則入圍第三十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年度專輯獎...

  • 發揮自身專長 打造獨一無二原民潮牌

    November 05, 2020

    在花蓮達基力部落長大的德拉,父親是山東人、母親是太魯閣族。小學3年級時,擔任教職的父親為了讓德拉在學業上更具競爭力,便安排他到市區就讀。「從小到大,並不覺得原住民族和其他族群有什麼分別?」外公幫取族名 找回自己根源「你一定很會唱歌、運動!」德拉說,90年代後有許多的原住民族在歌唱和運動的舞臺上,擁有...

  • 讓我們用樂音說話表心意

    November 02, 2020

    或長或短、似遠還近、忽而急促、忽而悠遠,口簧琴大師鄭保雄吹奏起口簧琴,時而快板時而慢奏的嗡嗡噹噹聲扣人心弦。當樂音在空氣中戛然而止時,他對著我們說:「我是在說話,口簧琴是傳統泰雅族人用來傳遞和溝通訊息的工具。」一片竹片發音 蘊藏原住民族智慧口簧琴是一片長約十公分,看似構造簡單的竹片,其中一端保留了竹...

  • 用音樂 讓人看見賽德克的光

    October 27, 2020

    音樂是原住民族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多數原住民族都有好歌喉,用音樂自娛娛人,或傳遞祖先的生活智慧。歌詞內容可以即興或生活化,甚至描寫耆老的生命史,一字一句都觸動著心靈深處的感動。賽德克族歌手翁志文是七年級生,出生在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靜觀部落,和多數原鄉青年一樣,國中畢業後下山討生活,他到南投縣一家大型...

  • 山林中的賽德克族

    October 27, 2020

    從樹根裡來的賽德克族很久以前,山上有一棵大樹,不知道活到幾百歲了,長得非常巨大壯碩,高聳入雲,上達天庭;它的枝葉茂盛,向四周張揚,形成一片濃濃密密的大傘蓋,幾乎遮蔽了陽光,在它陰涼的樹蔭底下,感覺像夜晚般寧靜;它的歲數實在太大了,樹根還長了很多樹結,牢牢地黏住這片土地,樹身也長了許多突起的圓形樹瘤,...

  •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薩恩人

    October 26, 2020

    薩恩人(Saan)又名桑人(San)或巴薩爾瓦人(Basarwa),主要居住在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安哥拉等地,是屬於非洲南部地區的遊牧民族,現有人口合計約10萬人。根據DNA檢測發現,他們是第一代現代人的直系後代,更堪稱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為了能在非洲沙漠中生存,薩恩人十分講究分工,男...

  • 俄羅斯極地的馴鹿人

    October 26, 2020

    居住在俄羅斯境內,隸屬於西伯利亞的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Yamal-Nenets),涅涅茨人一直被譽為能在地表上最寒冷的地方生活的游牧民族。事實上,在俄文中,「亞馬爾」就有「世界的邊緣」意思,足以反映出涅涅茨人生活環境的惡劣程度。在氣溫動輒攝氏零下15度,甚至零下50度的環境中,他們依然用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