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民樂街小包子腸子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這家攤子是台北眾小吃店中我最晚近才發現的。去年春天,拜《最好的時光》在對面古老樓房拍片之賜。然老闆已做了四十幾年。

他自清晨開至黃昏,只賣小包子(五元),油飯(以錫筒盛裝,卻不叫「筒仔米糕」),小腸湯、丸子湯、冬粉湯,與滷蛋(一粒五元)等小件吃物。是某種閩南小吃形式已越來越消失、而它猶能留存的最珍貴版本。這些小吃,味道本很單實(編按:簡單少變化),如冬粉湯,如油飯,並不花俏,亦很難強自烹成濃郁,然最是小民昔年路邊坐下就吃的舊日佳好風情也。

這裡的包子,是福建式的,也即餡是先炒過的、紅燒的、微帶一點甜的那種。只是做成較小的個頭。台灣早年(國民政府未播遷前)的包子皆是那種風味,後來才加入了華北式的(山東、河南、河北)、江南式的(「鼎泰豐」、「高記」、「康樂意」)所謂「外省口味」。

這種福建式包子,常與腸子冬粉湯相搭配(民生西路承德路口的「阿桐阿寶」之包子配四神湯亦如此例。十年前猶偶開,後來收攤的晉江街十八巷五十七號大榕樹對面兩巷所夾「三角尖」那家小鋪亦賣同物),而湯底必擱少量冬菜,此又潮汕口味之習也。

說到口味,台灣原來不吃辣的,六十年代後,出外負笈的學子多了,加以「紅燒牛肉麵」開始流行(雖然學子較只吃得起「紅燒牛肉湯麵」),辣的口味逐漸普及。近年X世代、Y世代連吃蔥抓餅也抹辣椒醬,哇靠,太犀利了吧!

故這家店的小包子,有人沾辣醬,也就不稀奇了。他的辣椒醬分為二種,微辣與極辣,老闆的女兒會很體貼的指導客人拿捏辣的分量。

滷蛋,一如包子,也是小個頭,一個五元,滷得頗透,嗜蛋又不願吃大量者,吃它恰好。

有時熬夜至天亮,大夥說不想吃稀飯,也不想吃燒餅豆漿,我說要不嘗嘗冬粉腸子湯再加一兩個包子配個小小滷蛋?咸道好也。果然車近此攤,已見濛濛氣,吃興大發。及坐凳,更嗅得大骨頭湯之清香氣。這樣的早點,五、六十年前的台灣,與五、六十年前的福建,或皆是那樣的氣味呢。

小檔案_民樂街小包子腸子

地點:台北市民樂街66號 (舊「大稻埕偶戲館」)對面
時間:06時至17時
休假:週六、週日

小檔案_舒國治

1952年生於台北,著有《理想的下午》,曾晃蕩走過台灣數十個大小鄉鎮,品嘗過一百多種小吃,經過千錘百鍊的目測直覺,一眼就能看出小吃厲害與否。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