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龍吟主廚山本征治的特寫照(圖片來源:日本料理龍吟提供)
龍吟主廚山本征治的特寫照,內藏玄機。仔細看他手上的這把刀,刀刃長、刀柄短,要把手指放在刀刃與刀柄之間,讓料理刀保持完全的平衡,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事。他在著作《日本料理 龍吟》中談到,雖然困難,卻又非達到如此的程度不可,日本料理,就是這麼矛盾。正確的握刀,掌握矛盾,就能創造出最好的結果。(圖片來源:日本料理龍吟提供)

3星主廚山本征治的極致料理,「第0.9道高湯」的美味執著

2014/09/11 (2025/02/13 更新)

LINE分享 FB分享

山本征治,現在大家對他的認識,大多是日本米其林3星的世界名廚。比較不知道的是,1970年生的他,小學時期就立志成為料理人,中學畢業後開始在料亭修業,1993年進入日本料理宗師小山裕久門下習藝達11年,20多歲時,已經被稱為「用刀的天才」。一流的刀工,切魚時行雲流水,讓人感覺神乎其技。

※延伸閱讀:3個徒弟共摘9顆星!三星主廚之父小山裕久「最簡單卻最不平凡」的款待之道

33歲時,山本獨立創業,「龍吟」在東京六本木誕生。34歲,他代表日本參加西班牙聖塞巴斯提安(San Sebastian)料理學會 「Congreso Lo Mejor de la Gastronomia VI」(第6屆最高美食會議),頭一次站上世界舞台,向全球名廚宣揚日本料理,站在台上的他強烈意識到,他要將日本料理的理論做得更好,非讓全世界看到不可。41歲,東京龍吟拿下米其林3星榮耀。接下來3年,香港「天空龍吟」及台北「祥雲龍吟」陸續開幕。

※延伸閱讀:與食材對話、用科學驗證理論,理性與感性兼具的山本征治料理學

或許山本征治是天才,他也從未鬆懈過一日,他認為,基礎是最重要的事,沒有固若磐石的地基,不可能蓋出好房子,每天都得要如修行般努力,他說,「完美並不存在」,永遠有往「更好」前進的空間。

他對於料理的執著以及講究,可以從「第0.9道高湯」說起。

日式高湯可分為第一道及第二道,前者是要直接喝的「湯頭」:先煮昆布,再加入柴魚片輕涮,隨即就濾出高湯,取其原始風味,是「御椀」(湯品)重要的基底,一般都稱為「第一道」高湯。但在龍吟,「第一道」的高湯所使用的柴魚片,必須在上桌前的兩分鐘內才削好、馬上使用,削得比一般柴魚片稍厚,目的是讓柴魚能夠完全沉到湯鍋裡,風味不會散失。放入柴魚片後,山本以迅捷但更小心翼翼的方法將高湯濾出,盡可能不晃動柴魚片,以免將柴魚味帶入湯裡,動作之謹慎,就像是在拆解定時炸彈,為要萃取出「第一道高湯完成前那一瞬間的味道」,他稱之為「0.9道高湯」。

料理的極致,就在這0.1的差距裡。所有山本的料理,都反映出這一點。

※延伸閱讀:什麼是日本味?「昆布與柴魚」煨煮的雅緻高湯

嚴選16公分「烤香魚」,1分鐘之內游上桌

山本征治知名料理之一「烤香魚」,嘗過的人皆驚嘆。熟悉日本飲食文化的作家梁旅珠提到,一般烤香魚都是「躺著」上桌,龍吟卻讓魚「游」在餐盤上,「在灰色的長盤抹上白鹽,做出波浪,重現河中場景。」而且「過去我覺得吃香魚頭得要有日本人從小練就的『鋼牙』才行,沒想到龍吟的香魚頭,竟能如此順口好咬,像是炸過一樣。」

侍者告訴她龍吟對香魚的要求:體型只選約16公分,不能過大;烤魚時不能平放,頭尾要有高低差,讓香魚的頭部朝下,油脂流過,產生酥炸般口感。過程中還要將魚的嘴巴打開,讓水蒸氣排出,造就酥脆;要使用活魚來烤,才能保留香氣,魚鰭在烤製的過程中,也才會像扇子一樣,自然的張開,栩栩如生。

這道香魚上菜之前,一定跟客人叮嚀,「要為您出烤香魚了。」確認客人不會離開座位才出菜。香魚一旦離開炭火,限定「1分鐘之內」要送到客人面前。

這道「烤香魚」,一隻隻香魚游上餐盤,彷彿重現河中場景,視覺上像是雕塑品般動人。(圖片來源:日本料理龍吟提供)

這道「烤香魚」,一隻隻香魚游上餐盤,彷彿重現河中場景,視覺上像是雕塑品般動人。(圖片來源:日本料理龍吟提供)

獨創25度角細緻切法,造就入口即化鱧魚

「鱧魚」也是龍吟一絕。梁旅珠提到,鱧魚是京都夏季的代表性食材,肉質細緻,高雅清爽,但刺多處理不易,「料亭等級餐廳所做的鱧魚,已經很細緻,但難免還是有咬到骨頭的感覺。龍吟的鱧,含在嘴裡幾乎沒有一丁點骨頭的感覺,可用入口即化來形容。」一般處理鱧魚,間隔必須切得極細,刀要切入剖開的魚肉裡,但又不能切斷皮,讓細刺連同魚肉一起被切細,技巧難度高。但是,山本征治總是能多做一步。

他認為,傳統的切法,只會將魚骨切碎、造成骨頭散在肉裡,因此吃起來還是有魚骨的感覺。費心研究後,他發現因為鱧魚身體裡的刺是斜的,他於是將砧板的一側提高,讓砧板呈25度角傾斜,砧板上的鱧魚跟著傾斜,肉裡的魚刺角度,就會被調整為跟桌面平行。此時,魚刀垂直切下,恰恰好和魚骨成90度角,如此可以真正的將魚骨切斷成為平整的斷面,吃起來就幾乎感覺不到了。

他的這種研究精神,猶如一位料理科學家。

料理心法化為理論,X光片解說魚骨

而他的企圖心也不同於一般的料理師傅。他在書中提到,從修業以來,他心中就有兩個料理人,一個是每天勤奮工作的自己,每天為店裡的事務忙碌;另一個是自己心中理想的料理人,想多去了解業界,以及自己在國際上的位置。28歲時,山本征治還在餐廳裡修業,工作十分沉重,晚上卻還去紅酒學校上課。身邊的人不解:為什麼要花時間去上一個跟日本料理無關的課程?而山本心裡想的卻是:未來開餐廳,怎麼能夠不具備紅酒知識?

接受alive採訪時,他自信的說:「日本料理就跟柔道、相撲等國技一樣,是日本所擁有能傲視世界的『真貨』,我們料理人應該有所自覺,自己做的是國家層級的事。」

龍吟知名甜點「草莓糖」,外殼是草莓醬汁煮成的拉糖,填入使用液態氮急速冷凍做成的草莓冰粉後,再淋上熱草莓醬汁,呈現零下196℃到99℃的高反差口感。(圖片來源:日本料理龍吟提供)

龍吟知名甜點「草莓糖」,外殼是草莓醬汁煮成的拉糖,填入使用液態氮急速冷凍做成的草莓冰粉後,再淋上熱草莓醬汁,呈現零下196℃到99℃的高反差口感。(圖片來源:日本料理龍吟提供)

美食圈的世界舞台,向來是由歐洲廚師掌握發聲權,山本征治是少數能夠站上舞台的日本料理主廚,經常受邀參加國際美食交流會議。而為了在國際宣揚日本料理精髓時,能夠有更深的理論基礎,他甚至以鱧魚的X光片來解說魚骨的處理方式。山本征治對於日本料理的詮釋,總能比別人多一點,也成功將日本料理帶上國際。

飲食作家葉怡蘭回憶,2007年,她在西班牙馬德里「Madrid Fusion」美食高峰會的現場,觀察到日本料理席捲歐洲的魅力,「能受邀到此,都是具代表性、有前衛精神的主廚。」她表示,那場山本征治的演講盛況空前,「觀眾將三層樓的會場擠得水洩不通,只有西班牙廚藝大師費朗亞德里亞(Ferran Adria)的場子可比擬。」那是7年前的事了,現在的山本征治,更已經將「龍吟」推上國際,拓展了兩個海外據點,他一再強調,日本料理的精神,就是去呈現該國豐富的食材。

山本征治認為,「我等於龍吟,但龍吟不等於我」。主廚再厲害,也只有兩隻手,一間出色的餐廳,絕對是團隊合作的力量。(圖片來源:日本料理龍吟提供)

山本征治認為,「我等於龍吟,但龍吟不等於我」。主廚再厲害,也只有兩隻手,一間出色的餐廳,絕對是團隊合作的力量。(圖片來源:日本料理龍吟提供)

山本征治:我的料理不只是滿足口腹,而是得到療癒幸福

我們問到山本征治,龍吟的代表菜色是什麼?他卻說自己選不出來,因為「我是用course(套餐)的方式來呈現我的料理,就像一場演唱會,不能只是擷取一小部分來聽,要從頭到尾整套體會,才有辦法了解。」「日本有很多事物是精神層面的。茶道是要將眼睛看不到的東西,以看得到的方式呈現,不只上茶而已,而是提供整個茶會過程。我的日本料理也是如此,不是要讓客人得到口腹滿足而已,而是要去療癒他,讓他得到幸福感。」

名廚江振誠(中)形容,在山本征治(左)身上「看見了料理的未來性」。(攝影:李明宜)

名廚江振誠(中)形容,在山本征治(左)身上「看見了料理的未來性」。(攝影:李明宜)

名廚江振誠如此形容山本征治:「我在這位好友主廚身上,看見了料理的未來性。料理不再只是遵循傳統,或是加入創新的點子而已,更是反映主廚的料理哲學與個性,也更具藝術性。」

站在傳統基礎上,追求0.1的極致,以國際的高度來詮釋料理的價值,山本征治贏得的不只掌聲,他不僅僅是個厲害的大廚,更因為他的視野,讓日本料理變得不同。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