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身兼Mume主廚的老闆林泉(Richie)在香港出生、加拿大長大,更曾在世界第一的「Noma」工作過。(攝影:李明宜)
身兼Mume主廚的老闆林泉(Richie)在香港出生、加拿大長大,更曾在世界第一的「Noma」工作過。(攝影:李明宜)

出身全球第一Noma,Mume林泉開店比拚國際級:要做有影響力的餐廳

2015/06/04

LINE分享 FB分享

2015上半年,除了江振誠主持的「Raw」,美食圈最熱門的關鍵字,當屬這間新派歐陸餐廳「Mume」。身兼主廚的老闆林泉(Richie)香港出生、加拿大長大,在世界第一的「Noma」工作過。原以為「Mume」這字與北歐有關,林泉搖頭說:「這是梅花學名,是台灣的國花。」

※延伸閱讀:找出專屬這片土地的識別,江振誠:RAW要以國際語言重新詮釋台灣味

這麼熱血的愛台灣,可不是說說而已。林泉端上的概念菜,是一盤番茄沙拉。紅、綠、黃,大大小小一共有9種來自不同農場的番茄,看似很簡單,但他使用各種技法來呈現。乾燥、醃漬、新鮮,或做成番茄清湯凍。裡頭藏了幾顆像白粉圓的小球,吃起來如梅漬果實。「那是西瓜皮。」林泉給了個意想不到的答案。夏天西瓜盛產,皮丟了可惜,他把靠近果肉的部分剜成小圓球,汆燙過用肉桂、茴香、八角來醃漬,就成開胃的小點。最後點綴在上頭,兩條如撒上金粉的穗狀花序,是裹了薄粉炸的檳榔花。

這道如花團錦簇的番茄沙拉用了台灣聖女、日本桃太郎、荷蘭芝麻綠、義大利黃……等九種番茄做成。皆為台灣小農物產卻隱含世界概念。(攝影:李明宜)

這道如花團錦簇的番茄沙拉用了台灣聖女、日本桃太郎、荷蘭芝麻綠、義大利黃……等九種番茄做成。皆為台灣小農物產卻隱含世界概念。(攝影:李明宜)

看他拿著鑷子細細堆疊像在做甜點塔,無論是色彩搭配或擺放比例都完美、精確。集合這個季節盛產的蔬果,與台灣獨有的食材檳榔花,這裡的台灣味是隱約的,不是嘗一口就會說:「這好台!」而是以國際熟知的手法與調味詮釋。「這就是融合Mume所有想法的菜。」林泉說。

林泉拿著鑷子細細堆疊沙拉,像在做甜點塔,無論是色彩搭配或擺放比例都小心謹慎。(攝影:李明宜)

林泉拿著鑷子細細堆疊沙拉,像在做甜點塔,無論是色彩搭配或擺放比例都小心謹慎。(攝影:李明宜)

他挾起一株九層塔花讓我們嘗,涼中帶苦的味道和九層塔葉完全不同。

「植物的花草有特別的味道,是新派歐陸料理非常愛用的。」在拜訪小農的過程中,他發現許多農夫並不知道自己種的農產,其實還有許多未開發的價值。之前他到東京去吃Noma的客座宴,就拎了一包馬告給主廚René Redezpi當伴手禮。

不只是開一家當地人捧場的餐廳,林泉想做的是有影響力的餐廳。要有影響力,就必須打開國際能見度,所以他一開始就把Mume的規格放在國際。從英文菜單,在餐廳外的候位區設吧台,外國服務生,及來自澳洲、美國、法國各大名餐廳的廚師團隊,低調又摩登的空間,真讓人會誤以為身在紐約。

林泉強烈的企圖心,從他在澳洲學廚藝時就表露無遺。放棄高薪半路出家,到雪梨藍帶上課時他已經26歲,他進行嚴格的訓練,不支薪兼兩份工,休假時到排名第一的「Quay」實習,每天工作超過18小時。但再忙,過了5、6年也會麻痺,於是他到丹麥,世界第一的「Noma」。

林泉從Noma實習得來的靈感,包括各類醃漬物的應用。(攝影:李明宜)

林泉從Noma實習得來的靈感,包括各類醃漬物的應用。(攝影:李明宜)

儘管不想被歸類為北歐菜, Noma的確影響了他的料理哲學。Mume有一堵牆,架上全是林泉做的各種醃漬物。「北歐夏短冬長,根莖類食物特別多,大家會在夏天趕緊把美味的食材挖出來,用發酵醃漬的方式保留下來。不過在Noma,他們會用更科學的眼光,好比什麼樣的菌種、溫度、濕度來看待這種手法。」而他後來在Noma的實驗室裡研究烹調昆蟲,他看到的不是標新立異,而是一位有遠見的主廚對未來糧食危機的應對可能性。

一絲不苟的廚房管理,在Mume每樣東西都要標籤。(攝影:李明宜)

一絲不苟的廚房管理,在Mume每樣東西都要標籤。(攝影:李明宜)

開店前,René送給他一句話:「Go crazy(放手去做)!」讓他希望未來再結合一群有抱負又瘋狂的主廚們,一起來為台灣的餐飲、農業做些事。「這幾年國際都在注意新加坡,我希望台灣也能被看見。」造訪時,紐約米其林三星餐廳「per se」的前副主廚來客座。未來,林泉的這朵台灣「梅花」將在各國主廚話題圈陸續綻放。

〈Mume〉

深入品味生活,掌握更多美食、旅遊、設計資訊。現在就免費訂閱《alive生活美學誌》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