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找出專屬這片土地的識別,江振誠:RAW要以國際語言重新詮釋台灣味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餐飲界年度盛事:台灣之光江振誠回台開餐廳,12月9日開幕的「RAW」,將為台北餐飲界帶來國際新視野,美食圈都在等,「到底RAW會長什麼樣子?」

江振誠說,RAW要以國際語言來重新詮釋台灣味。

創新的想法不僅在味道上,RAW還要打破傳統廚房階層,料理不是複製主廚想法,所有菜單都經過江振誠、RAW主廚黃以倫Alain及Restaurant ANDRE核心人物Zor 3人反覆來回討論。alive前後花了近2個月密集採訪,帶來第一手的幕後現場。

■節氣

11月下旬,我們和江振誠相約進入RAW餐廳現場拍攝,他人還沒到,邀請他回台開餐廳的赫士盟集團總裁葛世傑早已在此坐鎮指揮,顯示出對RAW的高度重視。

現場仍是工地,卸下了板模的水泥牆面凹凸不平,地板覆著塑膠套,粉塵隨著工作人員的掃帚飛揚。兩座長達四、五公尺未上漆的木質工作檯,是全場視覺焦點。它們不是規矩的長方體,而是雲朵般的柔和曲線,上櫃體高掛在天花板上,舉重若輕,沈沈的木頭像是浮在空中,讓人忘了它的重量。特別的是,上下櫃體的木頭表面還費工刻出一道道的溝痕,讓人不自主想要靠近看個仔細。

此時,江振誠到了,他環顧四周、帶著笑意與滿意,開口的第一句話是:「Beautiful(好美)!」這就是RAW,沒有細琢精雕、堂皇富麗,一個以簡約木質感為基調的空間,輕鬆又chic(時髦),營造出巴黎正夯的「美食小酒館」(Bistronomy)氛圍。江振誠要把他的台灣味,落實在這處空間中。設計過程中,江振誠事事要求完美,連燈光的角度、燈具的高度都細細討論,因為,角度、高度不對,就會影響到料理的呈現。連RAW的制服與圍裙,在工作人員穿上之後,江振誠更仔細微調,要讓大家穿出「RAW的樣子」。

「雲朵工作檯」,就是主廚自己的點子。「我想要讓『Craft』(工藝)和『Nature』(自然)並存,這兩個概念是衝突的,但又要平衡,這點就反映到我們的料理上。」

「在RAW吃什麼料理?」這是大家最好奇的第一個問題。

吃國際都能理解的「台灣味」(Taiwan Flavor)。江振誠要以他的方式重新詮釋「台灣的味道」,那既不是傳統台灣料理,也不是他在新加坡Restaurant ANDRE的八角哲學。

那「台灣的味道」,又是什麼?

對江振誠來說,那可以是台灣獨有的節氣食材、可以是某些具有台灣意象的食材組合,也可能是具台灣味的動作,「不是說非得要用台灣食材才能表現台灣味,原產地並不能決定『identity』(身分、認同),是在這裡生活的人事物,有某個特別的方式讓人聯想到台灣。」江振誠解釋,「我不想光是強調我們用的是台灣食材,那太狹隘了!」

■風格

他舉「新加坡咖啡」為例,新加坡不產咖啡,但在新加坡喝咖啡,馬上就讓人聯想到裝在塑膠袋裡的咖啡,袋子上還綁著紅線、插根吸管,就是十足新加坡味,「那是一個動作、一個象徵。」

因此,RAW菜單上不會出現臭豆腐、虱目魚湯這些具象而典型的台灣料理。「當我們用另一個方式去解釋豬血糕、鴨血,它就可以變成我們的identity,不會只是小圈圈裡的東西了。」

例如,有道料理是「鱈魚、高麗菜、洋蔥」組合,鱈魚絕非台灣海域漁產,但江振誠從以前就感覺到,台灣人對鱈魚情有獨鍾,不論中、西式料理,總少不了這味,而在Restaurant ANDRE卻從未做過鱈魚料理。因此,看到鱈魚,就讓他想到台灣。鱈魚和高麗菜以蔬菜醬汁炙烤得焦黑,「看起來就像是中餐的『醬爆』,菜黑黑的。」

又或是「番紅花、蝦、胭脂椒」,這其實是做西班牙海鮮飯(Paella)的材料,江振誠卻讓Paella以「台灣米漿」的形式表現,「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是『粥』,或是粥上的那層湯汁。」

餐廳的每道料理,都由三種主要食材架構而成,其他材料都是點綴,為的是加深料理層次,因為「大腦最容易記憶的味道就是三種,『三個元素』形成RAW的backbone(支柱),讓料理有最好的記憶點,每個元素都是主角、擁有相同的地位。」連菜單上的每道料理,也只出現三項主要的材料名。

也有新奇的組合,山蘇、過貓等台灣野菜在台灣人眼中稀鬆平常,團隊卻嘗到了「大地的滋味」,「我們把台灣野菜配上堅果,因為它們都很earthy(有泥土氣息)。」

江振誠自信的說,「RAW的料理最有價值的地方,不是做法,而是在『想法』。我們有這樣組合的guts(膽量)!而且效果很好,以前從來沒有人這麼做過。」如此一來,喜歡這道料理的人,就會想要再深入了解台灣食材或飲食文化,讓更多人知道台灣到底有些什麼。

這些發想,不是天馬行空、突然夢到的,每一道料理,都是三人團隊來來回回的精心安排。江振誠的初心,就是希望能以「國際都能懂的方式」來詮釋台灣味,讓台灣被世界看見,「它應該是個通用的好設計、大家都能了解的國際語言,而不是臭豆腐,只有自己吃得很開心。」

■靈感

alive數次近距離採訪江振誠,確實看到他為了找出專屬於這片土地的識別煞費心力。這幾年台灣流行的「節氣」,讓這位長年旅居國外的遊子格外興奮。「台灣有二十四節氣,這比法國的四季還酷!」江振誠頭一次聽見「節氣」二字,來自於「種籽設計」所著的《廿四分之一挑食》,書裡從「立春」的食材與料理,一路「畫」到「大寒」。江振誠如獲至寶,不只一次前往台中,拜訪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

頭一回碰面,淦克萍為江振誠遞上了一碗粥汁,稀飯上層的半透明液體,讓主廚回想起兒時,也聯想到他在墨西哥所喝的Horchata,一種以大米為主做成的飲料。食物跨越記憶、國界,在嘴裡、心中靜靜蕩漾。味道因為地域而有不同呈現,但情感與記憶卻是可以超越界線的。節氣概念,也轉化成RAW在設計菜單上的靈感來源。

另一個場景,則可說明江振誠對於餐廳味道多麼講究。他希望餐後咖啡調出「淡中濃」三種味道,「不要讓大家在產地及品種間傷腦筋!」九月底,江振誠跟Alain及另外兩位負責飲料的同仁,前往二○一三年北歐盃咖啡烘焙賽冠軍得主陳志煌的咖啡店「Fika Fika」,打算調製RAW的專屬咖啡。兩位高手過招,主廚比起手勢說:「我覺得現在兩個味道中間沒有銜接。」陳志煌立即回應,並做微調,再奉上咖啡。三個多小時過去,桌上二十多個空杯,就是戰果。

對於RAW處處仔細,他卻說:「我不必是主角。」

他不是主角,誰會是主角?原來,他要打破廚房由主廚而下的階層概念,讓所有決策都是大家「討論」出來的。

在傳統法式餐廳都是主廚說了算,一份食譜下來,全世界的餐廳都要照著走。十來歲就進入餐飲圈的江振誠認為,「廚師不是伙夫!」差別就在於料理有沒有想法,「我要讓chef自己去想,而不是我給答案,要能夠獨立思考。」

於是,他突破傳統設計出「三人創意團隊」概念,將廚房運作區分成「Sourcing」(食材來源)、「Concept」(概念成型)及「Execution」(執行)。由江振誠Restaurant ANDRE的核心成員Zor發想菜單,他自己來對焦細調,而台灣RAW主廚Alain再回歸實際執行面製作,「Alain能讓料理更有『地氣』,我不是最懂台灣食材的人,菜單發想後,如果無法執行、需要修正,或是團隊有更棒的想法,就會再反覆討論。」

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團隊的力量,讓我從一百分到一百二十分。」凡事要求完美的江振誠,兩年多前深刻體悟,唯有透過團隊合作,才能讓他所認為的完美,更趨近於完美。每次當他走進廚房,看見團隊總能把事情做得比他預期更好時,就又充滿了活力,「一個人只有兩隻手,你覺得熱情不會用完嗎?是團隊的力量,才能讓熱情不熄滅。」

他花大量的時間跟團隊溝通觀念,讓每個人對RAW具有同樣的想像,「每個人都是專家,如果沒有方向及結構,會往不同的方向跑。做菜如果沒有想法,客人也搞不懂。」

現在RAW對餐廳工作人員來說,早已代表一種「生活風格」,而不只是料理。黃以倫提到,他為了找到一個適合掛在廚房裡的時鐘,就花了許多功夫,因為「它們都不夠RAW。」

台灣生活家、肯夢創辦人朱平對江振誠感性的說:「現在的創新就是未來的傳統,Andre(江振誠)你回來就是要創造台灣味的,你有fresh eyes(新鮮眼光)。」江振誠的RAW不只是一家餐廳,更是對土地的認同。

小檔案_RAW

網址:www.raw.com.tw
地址:台北市樂群三路301號
電話:02-8501-5800
備註:12/9開幕,僅開放2週內訂位。12月僅供應1,850元的套餐(耶誕節以及新年特別菜單除外)。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