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都一星料理長奧地太一駐台,不用去日本也能享受江戶前壽司熟成美味
2025/03/09
- 文字 / 林秀娟
老家在日本岩手縣的鮨嘉仁料理長奧地太一,來自壽司世家,從小即浸潤於父親的店內,他最記得,幼時父親在板前捏壽司給他吃的畫面,傳遞到手心的壽司溫度,敦促他走上壽司職人這條路。
他在調理學校習藝並立志主攻江戶前壽司,畢業後先後在大阪、滋賀、京都等地高級料亭與江戶前壽司專門店修業及歷練。做廚助時,一開始只被吩咐打掃和外送,但他急欲想站上料理台,於是每天都最早到、最晚回,放假還買魚回家自己練習處理魚生,致力做好每一貫江戶前壽司。
※延伸閱讀:日式壽司怎麼來?握壽司起源竟是江戶人的急性子?
※延伸閱讀:壽司不是「新鮮就好吃」?除了食材新鮮度,更重視技術
一如許多日本料理職人,奧地太一話不多。做壽司20多年,他最開心的是,客人吃完後對他說,實在太好吃了。在京都時,曾有從東京來的客人對他說:「你做的壽司,比我在東京吃的還可口。」現在他以這番話為目標,想讓台灣客人也覺得不用到東京,就能吃到更美味的握壽司。
他說,許多人認為壽司不過就是米飯和魚料的組合,但漁獲要如何處理?過程有哪些講究?很多人都不了解。以前進入料亭廚房時,最震撼的畫面是,大家處理魚生的態度,「像穴子魚有很多幼細的刺,還有一些魚的鱗片,如果沒有除乾淨,都會被罵。」好比說,水針魚的魚腹是黑色,通常要將黑膜和表皮刮除,但許多人卻只用水洗。
星鰻來自日本長崎,使用特製醬汁調味,入口柔潤細緻,令人意猶未盡。(圖片來源:鮨嘉仁提供)
奧地太一捏製的水針魚握壽司,水針肉質肥厚,口感脆彈淡麗,還在魚肉與醋飯間夾入紫蘇葉添香氣。最經典的小肌魚,撒鹽的程度和時間非常重要,他刻意拉長鹽醃時間,換取更緊實口感,但過度脫水又會讓肉質變得鬆散,得因應季節氣候調整,幾乎次次不同。他強調,「台灣的溼度高,處理米飯比海鮮還難。」
來自千葉的水針魚雖然肉質甘甜彈脆,卻極為費工。(圖片來源:鮨嘉仁提供)
除每週兩次從日本豐洲市場空運頂級海鮮外,他選用富山縣笹錦米與新潟縣越光米混合,並使用岐阜縣赤醋、愛媛縣米醋及Mizkan白菊米醋調和醋飯。奧地太一還從日本帶專用煮飯鍋,他解釋,以前在京都會使用三重縣的水,是因為京都水質煮飯,會使米飯過軟沒有口感,在台灣也遇到相同問題,最後才找到九州大分縣日田市的礦泉水使用。
從煮飯到拌醋,他不假手他人,以秒計時的烹煮時間,一合米配60毫升醋量,煮飯前得靜置30分鐘,讓味道融合。壽司飯溫度控制在攝氏36度,開餐前,得算準時間提早煮飯,因為煮好後40分鐘才是最佳的賞味時間。無怪乎他的手藝,能夠收服刁嘴的黃崇仁。
包廂空間呈現日式禪意美學,連碗筷和漆器都是日本進口。(圖片來源:鮨嘉仁提供)
〈鮨嘉仁〉
- 電話:02-2581-8999
-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