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北路七條通肥前屋
2015/08/18
- 文字 / 舒國治
小吃之樂,不僅在於游移靈便,要吃多少便吃多少;也實因餐廳軀體龐大之遲鈍與堆貨之臃腫,反致弄不出好食物之固有窘境。反而小吃常多有優異烹調。
嘗小吃有一訣竅,便是只吃店中一兩樣食物,吃完便走。若不足,再至另一店嘗另一單味補全可也。
有時候,你恰好要忙到較晚才吃得上飯,如八點四十什麼的,又同時口裡想進些稠膩濃郁的滋味,這時,「肥前屋」的鰻魚飯是不錯的選擇。乃這時它門前的排隊才稍微少了些。
「肥前屋」,適合快進快出。只叫一個小的鰻魚飯(一百四十元),吃完抹抹嘴就走,最好。我說過鰻魚飯與滷肉飯、雞肉飯等一樣,是「只宜單吃的飯」,根本不用配菜。恰好「肥前屋」生意興隆人潮洶湧,用餐的氣氛嘛,算是熱鬧;故而在此吃飯的時間越短,越舒服。但不少情侶來此,竟能悠坐慢嘗,或許兩情相睦,外在的喧騰壓根不聞了。
事實上,肥前屋最佳也是鰻魚飯;一筷子下去,將肥腴香滑的鰻魚戳破一方塊,並同下墊的飯一起撈起,放入嘴裡,則魚的腴加上醬汁的微甜再搭上滑黏的米飯,便是最潤喉舌又最貼服胃壁的一帖良物。肥前屋每日進活鰻極大量,每條鰻裝在長筒狀塑膠袋中,袋置清水。由於生意興旺,吃客無數;鰻之新鮮,自稱第一。
我進肥前屋,已有幾十次,幾乎每次只吃鰻魚飯,從來沒點過什麼炸豆腐、烤墨魚、蛋皮捲、炒野菜等,好比是若點了,這家店的原本名物便被打折扣似的。故我多半只待個十幾分鐘便走,每次如此,次次輕鬆愉快。甚至整個餐廳的擁擠也感覺不到。甚至角落的茶筒也永遠沒去斟過。此時想來,真覺得這便是小吃最宜的方式。也是因小吃而獲得最大的佳處。
晚上八點四十分進店,只有一缺點,便是那一碟搭配鰻魚飯而吃的醃蘿蔔片常告用罄。有人奇怪:為什麼店家永遠不多醃一些?
中山北路自四十年前以來,一直是我最喜歡漫步的區域,而跨過了原是水渠並小橋處處的天津街,走進了這些幾條通幾條通裡,真是極好極美的回憶。而「肥前屋」這樣的深富舊日風情的食堂,便助濃了這份回憶。
小檔案_肥前屋
地址:中山北路1段121巷13-2號1樓
時間:午餐1130至1430/晚餐1730至2100
休假:週一
小檔案_舒國治
1952年生於台北,著有《理想的下午》,曾晃蕩走過台灣數十個大小鄉鎮,品嘗過一百多種小吃,經過千錘百鍊的目測直覺,一眼就能看出小吃厲害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