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特蒐市場名點72強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不是故意的,這回南部市場名點的帶路人,恰巧全是男性。他們逛菜市仔、品小吃的那股勁兒,彷彿在拚事業。其中不少位並根本不介意「君子遠庖廚」,經常做羹湯,因而對食材有相當認知。有些攤主原來只知他們是熟客、不識其姓氏,但只要雙方對著專業烹飪撇步聊兩句,馬上就有遇到知音的伯樂感,不亦快哉?!

你說,這款能在掌廚人面前趁燒嘗鮮,又能直接欣賞他們數十年下料手感穩定如一的樂趣,大餐廳,找得著嗎?

相對於帶路人都是男性,也不是故意的,每一攤後頭幾乎都站著一位偉大女性,撐起半邊天。小吃名店賣的不過幾十元小食,人潮卻總是多多,好似錢很好賺,但他們當初起家可真是白手,且多半是度小月性質,因為農閒或無法至外地工作而設攤的。而由手藝好的媽媽到市場擺攤貼補家用的比例相當高,尤其眷村女性,離鄉背井,還得日夜煮著自己懷念的故鄉味給眾人食用……。

走一回台灣小吃,其實也嘗進了台灣人打拚的滋味。而一座市場,更是在地的微物發展史。套句英諺:「你就是你所吃的東西。」(You are what you eat.)一座城市,不也正是居住其中之人所吃的食物?這也是我們請帶路人推薦市場中名點的原因,旨在以香味勾引到當地旅行的你,上傳統市場看看,而非只去觀光景點。

這些老饕的熟食攤,幾乎皆是頗有歷史的名攤。多家攤位的歲數都比現任店主老,意指多由父母甚至阿公阿嬤傳下來。真是佩服這些願意接棒的下一代。想想看,只要他有一天偷懶不半夜起床(市場攤多是早市)或是隨便亂做一通,能到今天?

而這些市場小吃沒有一家不是堅持下重本,以在地新鮮的食材打底。而吃遍五湖四海的這群愛吃鬼,最後最欣賞者,也常是有本事與自信維持原味的小吃攤。

這回跑的是南部市場,很多形容美味與做法的用語,還真得用台語才夠傳神。寫稿時,忙著請一位台語聲韻詩創作者查證其國字或拼音寫法。他順道教我,小吃台語除了叫「點心」,還有一個文雅的說法:「細饈」。你說,是不是一語中的啊?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