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YOUNGTag

  • 原民部落最美豔的作物

    November 23, 2020

    近年來,在臺灣人的餐桌上,經常可見到紅藜料理,從最簡單的紅藜米飯,到紅藜麵包、餅乾、沙拉,還有紅藜小米酒、啤酒等,廣受民眾喜愛,這種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的原住民族傳統穀物,營養豐富,因此被譽為「穀物界的紅寶石」。又因富含澱粉酵素、活性極強,傳統排灣族用來當作酒麴、釀小米酒。且紅藜外殼富含皂...

  • 每一天都保有熱情

    November 23, 2020

    那瑪夏區南沙魯部落,是書巴里.以使馬哈善成長的地方。在部落出生、長大的他,從小與山林貼近,很早就懂得人與自然之間必須和諧共處、相互尊重。「部落是看不見乞丐的。」書巴里.以使馬哈善表示,大自然提供豐富的資源,再加上族人都非常樂於相互幫助,因此在部落不會看見有人三餐不繼,大家可靠大自然維生。一場風災過後...

  • 頭戴花冠,和聲相伴

    November 23, 2020

    當年總統蔡英文出航太平洋友邦之旅時,曾形容吐瓦魯是海上天堂,由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的島國,彷彿是灑落在南太平洋的珍珠項鍊。熱情的吐瓦魯人會以傳統舞蹈Fatele迎接來賓,而客人也會入境隨俗,向舞者噴香水表達讚賞。華麗歡騰的Fatele不僅是最高的祝福和致敬,更遙遙牽起南島語族的血脈,舞動超過5,00...

  • 化為海女、歸魚的逆流守護者

    November 23, 2020

    搖滾現場總是一片混沌的寒鴉色,但漂流出口可不一樣,華美的霞帔飛盪絢爛的穗子,節奏一波波地衝,豔麗的浪也一道道地湧。來自臺東阿美族的漂流出口,演出時固定穿著傳統服飾,主唱兼吉他手巫尚.碧海說:「植物染是最天然的,純手工代表有感情,傳統在不同時代也有不同的設計變化。我想用服裝表示用古老智慧實踐生活,我內...

  • 直衝味蕾的香氣

    November 23, 2020

    刺蔥,外型崢嶸、整株帶刺,連葉子也不例外,這種充滿自衛機制的植物,連味道都有著濃郁的刺激性香氣,嘗起來有蔥、生薑、胡椒等混合氣味,讓人只能靜觀,不敢隨意地攀折,和帶刺的玫瑰有異曲同工之妙,需要以滿株的刺來保護自己,以免遭受偷香者的摧殘。不過,即使滿身細刺,還是抵擋不住臺灣原住民族尋香而來,小心翼翼地...

  • 勒嘎 ‧ 舒米:不要害怕挑戰

    November 19, 2020

    在小學二年級以前,勒嘎‧舒米有大半時間都在花蓮的港口部落度過,那是一段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小學三年級,因為父母離異的關係,他跟隨父親到臺南關廟,離開了母親和部落。「關廟是一個種鳳梨的農村小鎮,相較於靠海的部落是截然不同的環境。」勒嘎 ‧ 舒米說,轉學到南部的小學之後,發現全校只有自己是原住民族,完全...

  • 臺灣各地的矮黑人傳說

    November 19, 2020

    在眾多矮黑人的傳說中,排灣族十分特別,說法極多,根據前屏東原住民族社區大學校長Lavuras Kadrangian(拉夫琅斯.卡拉雲漾)表示,他第一次聽到小矮人的傳說,是從來義鄉望嘉部落的一位耆老那裡聽來的,那位耆老說,矮黑人是從小琉球渡海而來,住在山谷與平地之間的洞穴裡,所以排灣族說他們是地底人。...

  • 世代相傳的paSta'ay(矮靈祭)

    November 18, 2020

    提到ta\'ay,耆老們都不約而同地說,以前賽夏族的祖先住在新竹平原、苗栗後龍一帶,和平埔族是同一族,後來大洪水時期逃難上山的成了賽夏族,留在平地的就是道卡斯族。當時矮人也和他們一樣住在平地,每年賽夏族舉行祭典時,都會邀請矮人來作客,一起唱歌跳舞,連跳半個月。短小精悍且擅長巫術ta\'ay雖然身材短...

  • 謎樣的矮黑人

    November 17, 2020

    十六年前,臺灣社會曾因「矮黑人」一詞,在政壇及學術界掀起一場論戰。當時的副總統呂秀蓮這麼說:「臺灣最早的住民是一、二萬年前存在的矮黑人,不是現在的原住民族,只不過現在已經滅種了。」這不但引發原住民族極大的反彈,考古界也始終找不到確切證據,驗證臺灣矮黑人的存在。矮黑人畢竟無關政治,這場風波喚起的是更多...

  • 連續3天的祈福祭儀

    November 16, 2020

    以前賽夏族的祖先住在新竹平原、苗栗後龍一帶,和矮人(達隘人)為鄰,後來因大洪水來襲而移居五峰山上,賽夏族住在上坪溪的上游左岸,矮人則住在對面右岸Maybalay山的半山腰岩洞內。雖然矮人體形短小,但身手靈活精悍、皮膚黝黑、頭髮捲曲,即使身高僅3英尺,但臂力超強,非常擅長弓射、爬樹、農務與巫術,因與賽...

  • 無論成敗與否都是經驗的累積

    November 13, 2020

    谷筱霜是一位布農族女孩,來自南投地利村達瑪巒部落。活潑好動的她,小時候其實是學校籃球校隊,也是部落裡的表演團體一員。每當有貴賓造訪部落時,團員就會載歌載舞表達歡迎之意。「在剛升國一的迎新活動上,看見哥哥穿著跆拳道的衣服在臺上表演,覺得好帥喔!」谷筱霜說出當初加入跆拳社的原因,原因看似簡單,卻也因此造...

  • 徹摩從排灣族石板屋獲得靈感

    November 10, 2020

    徹摩來自屏東縣瑪家鄉崑山部落,他是一位創作歌手,首次發行個人族語創作專輯《真圓ZEMIYAN》即入圍第二十八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第八屆金音創作獎「最佳民謠專輯獎」。第二張排灣族語創作專輯《VANGAV天窗》,則入圍第三十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年度專輯獎...

  • 阿美族木石取火的智慧

    November 09, 2020

    火,是走向文明的象徵,有了火就可以取暖、熟食、打造工具,只是,原始社會想要取火可沒那麼容易,經常得花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取得火種。至於取火的方式,則多就地取材,包括東部阿美族常見的鑽木取火、捶石取火、輪鑽取火、拉繩取火等,不管是取材木頭、石塊、乾燥竹材,方式都是連續快速磨擦,使之產生熱能來生火。就因為...

  • 雷女織女傳授技藝

    November 09, 2020

    雷女下凡播種 授農耕技術相傳久遠以前,賽夏族人只會打獵,不懂得農耕,頂多是到山上採野菜、野果來食用,過著看天吃飯、簡單的採集生活。天上雷女的母親看到地上肥沃卻無人耕種,便命女兒娃恩(Wa:en)下凡來傳授賽夏族人農耕的技巧,也給了她一個裝滿小米種子的葫蘆帶到人間來播種。當雷女娃恩一到人間便巧遇正在打...

  • 斐濟迪瓦利節美食與燈飾

    November 09, 2020

    從西元1874年起,斐濟就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但早在這之前,就有探險家發現了斐濟。加上原本就遷徙到此生活的玻利尼西亞人,以及更早之前就來到斐濟的美拉尼西亞人,連同從澳大利亞逃亡到此的囚犯,還包括傳教士、教徒,組合成了斐濟最初的樣貌。這也就是為什麼斐濟超過一半以上的居民,都信奉基督教,由於被大英帝國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