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各地的矮黑人傳說
與原住民族文化息息相關的神祕族群
2020/11/19
- 文字 / 圖文/林瑞珠 圖片提供/莊信賢
矮黑人的傳說流傳於臺灣各原住民族之中,除了蘭嶼的達悟族,幾乎臺灣各族都有矮黑人的傳說,而且有其共通性,包括身材短小精悍、膚色黝黑、驍勇善戰,多住在地洞或山洞裡,並已進入農耕時代,傳授族人農耕技巧。
在眾多矮黑人的傳說中,排灣族十分特別,說法極多,根據前屏東原住民族社區大學校長Lavuras Kadrangian(拉夫琅斯.卡拉雲漾)表示,他第一次聽到小矮人的傳說,是從來義鄉望嘉部落的一位耆老那裡聽來的,那位耆老說,矮黑人是從小琉球渡海而來,住在山谷與平地之間的洞穴裡,所以排灣族說他們是地底人。中排灣稱Ngebrel,北排灣則為Ngetjubr。
排灣族》和小矮人通婚
比較特殊的是,在許多排灣族部落的家族中,仍流傳許多矮黑人與祖先通婚的傳說,拉夫琅斯表示,就他所知,在屏東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以及臺東大鳥部落等地,共有十幾個家族明確流傳曾經有祖先跟矮黑人通婚的故事,據說臺東大鳥部落附近就有一座山是矮黑人的居住地。
雖然排灣族人跟矮黑人通婚,實則起初跟矮黑人相處得並不融洽,因為當時排灣族只會打獵、種芋頭,但矮黑人卻不願意給排灣族人種子。有一回,幾個排灣族人拜訪矮黑人,離開前就用地瓜葉藤做成頭飾帶在頭上假裝要避邪,其他種子如花生則放在鼻孔,樹豆放在耳朵、小米放在指甲縫間,紅豆則塞在男性生殖器裡,就這樣通通帶回排灣部落種了起來。
拉夫琅斯表示,根據族中耆老所說,矮黑人最早出現在浸水營古道,那時,Leklek(力里社)的排灣族人看到非我族類就會追趕,但矮黑人短小精悍跑得很快,身高只到排灣族人的胸口,大概120公分左右,族人根本追趕不及;因為矮黑人離開得太突然,於是將醃肉留在石頭上,排灣族人覺得十分美味,就學著用鹽巴、曬乾的芋頭乾粉製作,族人稱為Valeng。
族語關鍵字
醃肉(Valeng)
排灣族語,指的是醃生豬肉,將三層肉裹鹽巴與芋頭乾粉後裝罐,放置一兩週後,自然發酵產生酸味即可食用。
古樓部落的耆老也說矮黑人很會打仗,但最後輸給很多壯丁的古樓部落,之後矮黑人跑到恆春半島,就被牡丹鄉的排灣族殲滅了。對此,牡丹鄉的耆老表示,矮黑人並非因戰爭而消失,其實是跟牡丹鄉的排灣族人通婚才被同化的,這也是為什麼在牡丹鄉許多部落中的一些家族中都流傳著與矮黑人通婚的傳說。
邵族》住在日月潭底的矮黑人
邵族人在追逐白鹿來到日月潭之前,住在一個叫Alishan的地方,當時日月潭周邊其實已經有人居住,是一群傳說中的矮黑人,邵族人來了之後,看到此地水草蔥蘢,便取名Zintun,並移居此地。
根據來自頭目家族的袁百興表示,傳說矮黑人住在拉魯島、珠仔嶼周邊,長得又黑又矮,邵族人叫他們Shlilitun。在邵族遷居日月潭初期,兩族相處和睦愉快,由於矮黑人已經具備高度的農耕技巧,而邵族人還停留在漁獵、採集的階段,每回到矮黑人部落作客時,矮黑人都拿出豐盛的小米、豆類招待客人,豐盛美味,讓邵族人欣羨不已。
徵得矮黑人的同意,邵族人向矮黑人習得農耕技巧,並向他們學習製作各種農耕器具,包括藤編、木製工具,因此進入定居的農耕社會。雖然兩族相處和睦,但矮黑人要求邵族人若要到他們的部落作客,一定要事先通知,不然會有災難發生。邵族人也一直謹守這個約定。
凡事總有意外。某天,邵族村莊發生了急事,在來不及通知的情況下,一位邵族年輕人就直接前往矮黑人的部落,矮黑人大驚失色,急忙奔向各人的木臼坐定,有幾位太過慌張,還沒坐好就摔了下來,有人還壓斷了尾巴,痛得抱著屁股哀嚎,矮黑人的頭目非常生氣,對邵族人下逐客令,從此不相往來。
原來,矮黑人長了尾巴,深怕別族恥笑,所以要求客人來訪必須事先約定,並在客人到訪前,各自坐上木臼,將尾巴藏在木臼中。兩族不相往來之後,矮黑人有時會去攻打邵族人的部落,兩族成了仇敵,這時邵族人才了解,當初矮黑人要求邵族人若要前往作客,必須事先通知,否則會有災難,原來是這個原因。
本來矮黑人是住在頭社附近,邵族則住在拉魯島周邊。有一回,矮黑人又去攻打邵族部落,卻在拉魯附近陷進爛泥,被自己帶著的弓箭、槍矛戳到脖子、咽喉,愈掙扎就陷得愈深,邵族人看到了,就唱出了一首「Kuruzin a quyash(被隱藏之歌)」,描述矮黑人在泥潭中浮浮沉沉的模樣。此後,每年農曆八月邵族舉行Lus'an(新年祭典)時,若逢有族人出來擔任Pariqaz(主祭),都會把這首歌拿來傳唱。
邵族人有著長尾巴小矮人的傳說。
布農族》把小矮人打出臺灣島
布農族稱住在地上的矮黑人為Saduso,住在地底有尾巴的矮黑人則為Halivigun。小矮人為了拒絕與布農族往來,就封了洞口,被拒絕往來的布農族很生氣,有時候會拿槍朝矮黑人住的洞口射擊,也會與住在地上的矮黑人發生衝突,由於矮黑人長得短小精悍,每回兩族戰爭,矮黑人在樹叢石林之間蹦跳躲藏,布農族人根本打不到。後來,布農族人便把部落房屋四周的樹木砍掉,大石頭移走,矮黑人來攻擊時無處可躲,布農族才反敗為勝,把矮黑人打得落花流水,後來打到海邊,矮黑人就乘船而去,不知去向,所以現在臺灣沒有矮黑人。
曾有人在卓清部落對面的Gargerla山上的草叢中踢到許多石塊,仔細一看,是一片碎裂的石器,同時在附近雜木林中發現小矮人的部落,房屋都是石頭砌的,圍牆及門柱都很矮,裡頭還有許多石頭鑿成的石杵以及各種石器散碎一地。
傳說以前曾有族人上山打獵,遇到一個身高像小孩一樣高,但卻長得十分壯碩的人,嚇了一大跳,以為遇到鬼,後來才知道是矮黑人。部落相傳二戰之後,日本戰敗離開時就順便把矮黑人帶走了,並把所有石器及房屋都搗壞。
也曾聽說花蓮還找得到矮黑人的石板屋,這些可能是距離當代最近的矮黑人傳說了。如果還要繼續追溯矮黑人傳奇,或許下回就要遠渡重洋到日本去囉!
※原文出自《臺灣原YOUNG雙月刊》No.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