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Tag

  • Kivi Pasurivai吳美婷 跨越分水嶺的靈魂美聲

    October 17, 2024

    來自屏東八瑤部落的排灣族音樂人Kivi Pasurivai吳美婷,擁有深刻詮釋傳統的唱功,憑藉首張創作專輯《分水嶺 Padiyudr》入圍2023年第34屆金曲獎的最佳原住民語歌手、最佳原住民語專輯、年度專輯等大獎。2018年,Kivi和同為2.0樂團成員的杜花兒發布自彈自唱〈我想回家〉影片,歌詞「...

  • 小米作物復耕與當代應用

    October 17, 2024

    根據考古資料顯示,早在五千年前的臺灣就出現了小米農耕文化,但在上個世紀因為現代化的推進,加上農耕方式、飲食文化的改變,原住民族的小米種植日趨式微,部落祭典文化亦受影響,引起有識之士的重視,例如臺東拉勞蘭部落牧師戴明雄成立小米工坊推動南迴地區小米復耕;臺灣學界也將美國學者韋恩.佛格(Wayne Fog...

  • 小米祭品文化與神聖儀式

    October 17, 2024

    臺灣原住民族幾乎每一族都流傳著神靈賜予小米種子,以及矮黑人傳授農耕技巧的傳說,從中可見原民生活與農耕文化的節奏,亦可看見原住民族對小米的珍視。除了種子,整株小米其實都可利用,如高雄多納部落魯凱族的未婚男士會以小米串來傳情;排灣族則發展出在祭典中燃燒小米梗,藉著冉冉上升的煙來與神靈溝通的方式。感謝祖靈...

  • 小米糕的傳統意義與角色

    October 17, 2024

    小米是原住民族重要的糧食作物,可用來當作主食、釀酒、製作糕點等,其莖、稈、穀則可當餵養家畜的飼料,一年四季的運作多以小米的生長進度為指標,歲時祭儀亦與此有關,並在祭典中獻上小米、小米糕、小米酒當祭品,以感謝天神及祖靈的照顧與賜與,因此被原住民族視為「最神聖的作物」。小米得來不易 具文化傳承意義每年七...

  • 以文化驅動學力—高雄市多納國小

    October 16, 2024

    「我真的太晚認識自己。」要說原住民自我認同與實驗教育,2023年全國師鐸獎得主、高雄市多納國小教務主任宋麒麟的蛻變,或許是最好的故事。他出身熱愛文史工作的家庭,修習博士班期間,帶領魯凱歌謠隊榮獲傳藝金曲獎,並多次出國文化交流。「那時候我多少有一點讀書人的傲氣。」直到某天回到多納部落,一位長輩的酒後真...

  • 從族語歌唱大會到美國繆思設計大獎,花蓮「PANGCAH生活節」找回太巴塱生命力量

    September 20, 2024

    花蓮地震已經過半年,如今各項活動又逐漸開展開來。一年一度在花蓮展出的共創藝術事件「PANGCAH生活節」,也於9月7日、8日正式舉辦完畢。今年的生活節,除了在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演出外,體驗場域也擴及到太巴塱部落與馬太鞍部落之中。結合文化、歷史、藝術與音樂演出,相當有趣。由太巴塱青年發起的2024 ...

  • 15個小時只做5斤,長濱「海鹽爺爺」蔡利木大鍋鏟手炒阿美族風味

    September 06, 2024

    走進五感體驗的鹽味殿堂!鹽,是料理最常使用的調味料,但往往得消失無形,才能成就一道美味,讓人們常忽略了它的重要。其實鹽不僅有鹹味,還有與酸、甜、苦、鮮等加乘堆疊的風味,能放大我們的味蕾感受、豐富人類的飲食世界,鹽,真正可說是風味的領航員。本書透過「風土滋味/技藝復興/料理美學」三大方向,採訪各領域的...

  • 認識海中健將飛鳥虎——鬼頭刀

    August 29, 2024

    鬼頭刀是公認的海中健將,每年的4月至6月,會隨著南島語族遷徙的通道—黑潮,從菲律賓海域一路追逐飛魚,洄游到臺灣東部海域,成為臺東漁民重要的經濟來源。鬼頭刀的泳速極快,時速可達50節(92.6KM/H),漁民經常可在清晰可見的海面看到鬼頭刀追捕飛魚的畫面,因此便以「飛烏虎」稱呼它。臺灣東部海域向北流過...

  • 傳統部落美味融合現代飲食

    August 20, 2024

    受到現代飲食習慣的影響,醃肉風味及吃法不斷推陳出新,像是阿美族、噶瑪蘭族人也會利用現代常見的調味品如咖哩、辣椒和醬油來增加風味;卑南族人也受到影響,開始用鹽巴和味噌來醃肉。許多學校和老人學堂更將醃肉DIY納入課程或活動中,讓老少一起體驗傳統飲食文化的魅力。不吃生肉的族人也發展出燒烤醃肉的吃法,甚至將...

  • 傳統部落美味的獨門料理技

    August 20, 2024

    在傳統社會中,醃肉是為了保存蛋白質食物,原住民族發展出各種煙燻、醃漬肉品的技術。靠海的族群利用海鹽醃肉,丘陵山區的族群因鹽巴取得不易,除了少量鹽,還會加米飯或酒糟促進發酵以殺菌;日月潭邊的邵族則將米粒炒熟加入鹽巴醃製奇力魚等。阿美族海鹽生醃肉「醃肉是有技巧的。」臺東馬蘭部落祭司朱文堂表示,阿美族的生...

  • 傳統部落美味的採集與保存

    August 20, 2024

    依山吃山,依海吃海,臺灣原住民族飲食習慣亦如此,靠山的民族多狩獵,靠海或臨溪的族群則多漁獲,為了保存得來不易的肉食,各族研發出多種保存食物的方式,皆就地取材。靠近海洋的族群利用海鹽醃製肉品;上山狩獵則發展出煙燻脫水的方式來防腐並便於運送。為了長期保存,原住民族善用家屋中終年不滅的火煻,在其上裝設置物...

  • Makav真愛 布農族寶藏少女金曲加持

    August 16, 2024

    在城市長大的布農族女孩Makav真愛,2021年參與Abao阿爆(阿仍仍)創立的文化品牌「那屋瓦」(Nanguaq),在《N1:那屋瓦一號作品》合輯初試啼聲,展現歌聲和創作實力,2023年繼而推出阿爆攜手黃少雍聯手製作的首張專輯《Treasure》,這份珍貴的成年禮也讓她拿下今年第35屆金曲獎最佳新...

  • 來自祖先的智慧 神聖五節芒

    August 15, 2024

    秋天一到,臺灣低海拔的山野、溪流旁、丘陵地,都可看到五節芒開花,一片白茫茫,迎風彎腰,煞是好看。它是臺灣原住民族運用最廣的植物,可用於建築、野菜、以及驅邪。其葉柄可在建築中利用以編成牆壁或屋頂,狩獵或上山時也可以在路上打結做記號,告知夥伴行進的方向;在各族祭祀中能見度也相當高,例如撒奇萊雅族火神祭、...

  • 岡村俊昭是誰?9次進軍甲子園紀錄保持人,首位日職原住民打擊王

    August 14, 2024

    甲子園球場100週年紀念九次進軍甲子園紀錄保持人岡村俊昭的傳奇人生岡村俊昭aka葉天送.阿美族.第一個日本職棒台灣原住民打擊王「岡村俊昭只是個不被人熟悉的歷史人名,我希望將他回復成栩栩如生的人。 」熱血記者鄭仲嵐奔波台日兩地尋訪,揭開日本與台灣百年棒球史裡動人的一頁「我是從花蓮港來的,那邊是個很美的...

  • 布農族的大洪水傳說

    June 24, 2024

    遠古時代,布農族過著燒山田墾以及狩獵的生活,雖然辛苦,倒也和樂。不料突來的大雨改變了一切,瞬間暴漲的溪水即將淹沒聚落,後來發現竟然是一隻巨蛇橫臥山谷堵住河流出水口,眼看洪水氾濫即將吞噬家園,族人及動物紛紛逃往玉山、卓社大山的山頂,高山氣溫很低,沒有火源來取暖以及烹煮食物,各個挨餓受凍,族人的生存面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