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Tag
-
AI發展紅綠燈 使用前停看聽
April 08, 2025
AI應用就像交通號誌一樣,有些是綠燈,可以安全使用;有些是黃燈,需要特別注意;還有一些是紅燈,應該受到嚴格監管甚至禁止。但應用那麼多,有沒有一套完整的規範和指引呢?第一份人工智慧倫理建議書早在202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發布了《人工智慧倫理問題建議書》(Recommendation ...
-
温傑Takun Tado:保持初衷、堅持下去
April 08, 2025
來自南投縣仁愛鄉清流部落的温傑,從小在部落長大,跟著祖父母學習賽德克族的文化,並以自己的族群為榮。目前擔任新北市烏來區衛生所醫師兼主任的他,透過醫療專業為原住民族服務,曾經獲得全國原住民十大傑出青年的肯定。温傑在部落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到了幼稚園的年紀,便被父母接到埔里居住。升高三那一年,温傑開...
-
AI重新定義原住民知識 透過人工智慧延續傳統文化
April 01, 2025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簡單來說就是讓電腦學會像人類一樣思考、學習,甚至可以做決定。先談談AI到底是什麼?AI魔法工廠的誕生你每天會聽的音樂串流平台,AI根據你的習慣並透過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來運作,讓提出的建議或決定能更聰明、更貼近使用者。你以為AI是近期的...
-
臺灣東部原住民的海洋食物鏈
March 27, 2025
黑潮的水流源自菲律賓而來,穿越臺灣東部海域,抵達日本東岸,再一路向東北流動,最終與親潮交會,匯入北太平洋洋流。它將熱帶溫暖的海水帶往北極,使冰冷的極地海水升溫,營造適合魚類生存的環境。由於黑潮流速快,每秒約一至二公尺,為洄游性魚類提供了一條便捷的北上通道。因此,黑潮孕育了大量海洋生物,吸引如飛魚、鬼...
-
老祖先留下來的智慧,賽德克族半穴式家屋
March 19, 2025
「在已經不可考的賽德克族歷史紀錄裡,我們的祖先來自中央山脈牡丹岩山區的PUSU( 根源)Qhuni( 樹木),那裡是相傳中最初的發源地。這段時期,也可以說是神話的起源期,流傳下了許多的傳說故事。」台灣,是一座面積達3萬6000多平方公里的多山島嶼。全島六成以上的土地,都被森林覆蓋。就連山地面積也占到...
-
全方位激發潛能——新竹縣立尖石國中
December 19, 2024
許多家長難免擔心在國中階段加強民族教育,會疏忽升學科目,尖石國中校長彭清宏溫暖地比喻:「我們的孩子就像風箏,那條緊緊拉住的線是文化教育的線、生命的線,也是跟家長聯繫的一條線。當孩子在空中展翅翱翔、自在搖曳,請家長放心,線一直都在,孩子還會回到山林關心部落發展。」豐富學習想像 新型態原住民實驗學校尖...
-
凝聚情感的排灣族傳統美食—搖搖飯
December 19, 2024
以一根長形木棒大力搖動、翻攪,料理出的搖搖飯,以小米做為主要粥底,熬煮成一大鍋,上桌後家庭成員們會舉著湯匙圍在一起食用。搖搖飯的起源與排灣族傳統農耕文化有著緊密關係,而且從食材取得、料理過程到食用方式,都連結著排灣族人與家人們相聚的團圓記憶。從小米文化搖出的大鍋粥取名「搖搖飯」的來源,傳說是在熬煮時...
-
為保護隨身佩刀而製 原住民傳統工藝—刀鞘
December 19, 2024
佩刀一直以來是傳統原住民族男子盛裝的主要配件之一,尤其各族在使用刀具時都會依照場合、用途與階級有所不同,例如工作用刀、禮刀,還有女人的農用小刀。既然有刀,就要有收納刀具的「刀鞘」,刀鞘能呈現原住民族的工藝,包括雕刻、鑲嵌與金工技術。而刀鞘除了保護刀具的功能,有些厚實的刀鞘,尖端還可在急需火引時,削下...
-
匯聚60個山谷孩子的心願入歌——邱立婷Li-Ting Chiu
December 19, 2024
身為漢人,邱立婷作族語專輯決不馬虎,她先是移居花蓮太魯閣山區任教,全面浸淫於族群文化,後來蒐藏60位太魯閣孩子心願的《給幸福的一封信》入圍2024金曲年度專輯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印證最好的族語音樂不是以身份為出發點,而是始於充分的認識與熱愛。「聽不懂的話,怎麼可能會愛上?」邱立婷創作太魯閣族語專...
-
工寮現代功能與體驗活動
December 19, 2024
最近幾年原住民族部落興起野外求生及各種傳統技藝工作坊的風潮,其活動場域通常會將工寮列為其中,因為許多工寮的空間採半開放式,裡裡外外十分寬敞,同時又充滿部落生活的氛圍,能讓學員得以感受在地文化。因此,許多部落活動都會選擇工寮作為活動場地之一,尤其是傳統技藝工作坊,在講師的指導下,將專業的精神與精湛的技...
-
工寮建造技術與空間規劃
December 18, 2024
工寮與家屋同樣都因需求而搭建,兼具休憩、存放工具及工作的功能,但與家屋不同的是,家屋是家人相聚的空間,而工寮則多屬臨時性的工具間,所以家屋的配置多有一定的模式,工寮則比較自由,沒有定性,全依個人工作所需來做空間配置。不過對有些部落老人家而言,工寮也可以是家屋,這是因為工作之便,經常住在工寮裡,自然而...
-
工寮傳統意義與文化角色
December 18, 2024
走在原住民族部落之間或山林裡,可以看到幾乎每一座家屋旁、農地旁或山林之中,都會有個工寮,有的是設有門窗的封閉式空間,更多是半開放式的簡易建築,多以當地容易取得的材料為建材,像是木、竹、石、草這類山林間常有的大自然資源,工寮內放置住民日常使用的農具、獵具,也會設置些工作所需的設備。各式工寮類型 因應...
-
懷劭.法努司Faidaw Fagod:堅定目標,不要半途而廢
December 17, 2024
來自臺東阿美族的懷劭.法努司,現任「原舞者」榮譽藝術總監。三十多年前,他與一群原住民族青年創立原舞者舞團,並且擔任團長和藝術總監,長期投入原住民樂舞與文化藝術的傳承。懷劭.法努司的家鄉是臺東縣東河鄉的隆昌部落,因為家中務農的關係,小小年紀的他便時常和大人一起在田裡工作,學習如何種植作物以及照顧農田。...
-
帶來泰雅族gaga的仙女
December 17, 2024
久遠以前,有位泰雅族部落傳統領袖一大清早前往河邊網魚,走著走著,竟然在路上看到一個小女嬰躺在地上哇哇大哭,四下無人,顯然不知誰家遺棄了孩子,於是他抱起女嬰帶回家中收養,並給她取名Rimuy。Rimuy一日一日長大,愈發聰明可愛,三歲已經能言善道,五、六歲講出的道理就很能說服人,再長大一點,她開始教導...
-
從部落村運到世界運動殿堂
December 17, 2024
對原住民而言,地方自主性的「村運」是部落的大事,無論是男女老少,還是在外地求學、工作的族人,大家都會在這天排除萬難、回到部落參加全村總動員的趣味競賽。在一比高下後,幸運兒能獲得沙拉油等民生物資獎品,族人也在跑跑跳跳的歡笑聲中留下美好記憶、凝聚族群情感。許多村運亦嘗試結合向祖先祈福、表演傳統歌舞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