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先留下來的智慧,賽德克族半穴式家屋
2025/03/19
- 文字 / 出色文化提供
「在已經不可考的賽德克族歷史紀錄裡,我們的祖先來自中央山脈牡丹岩山區的PUSU( 根源)Qhuni( 樹木),那裡是相傳中最初的發源地。這段時期,也可以說是神話的起源期,流傳下了許多的傳說故事。」
台灣,是一座面積達3萬6000多平方公里的多山島嶼。全島六成以上的土地,都被森林覆蓋。就連山地面積也占到全島總面積的46.73%。
在這些山林中埋藏者的,可不只有花鳥魚蟲與自然風光,還有台灣各原住民族的語言、祭儀、飲食…等獨特的文化,和他們世代傳承的傳說與存有他們記憶的家鄉。
賽德克族,是台灣的原住民族之一,廣泛的分布於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族的歷史悠遠,大約在300年前部分族人脫離泰雅族,逐漸形成屬於賽德克族自己的獨特文化。
賽德克族人也從很早就意識到自己跟泰雅族的不同。但是當時的人們還是習慣性的將泰雅族以及賽德克族劃分到一起。但是隨著賽德克族人族群認同的加強,再加上基於對德克達雅、都達、德魯固三個語群共同歷史的認同。賽德克族人遂發起了「賽德克族正名運動」,並成功地在2008年4月正名成功,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的一員。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眉溪部落,便是賽德克族的其中一個居住地。作者王孝良先生便是居住於眉溪部落的賽德克族一員。從103年之後便返回眉溪部落繼承家業,經營著位於眉溪部落中的「原夢觀光農園」。
並希望以此改變主流社會對於賽德克族飲食的傳統印象,同時也可以藉著美食吸引來各地的旅人,向世界展示那獨屬於賽德克族的、令他感到驕傲的賽德克族獨特的文化內涵。
同時眉溪部落的所在地有非常豐厚的自然資源,更曾是台灣蝴蝶的重要產地。光是南山溪夢谷地區,就有多達200多種的蝴蝶品種。加上各式獨特的、台灣最美的原始自然風光。這些都足以讓眉溪部落成為台灣最美、最獨一無二的世外桃源。
王孝良先生希望藉著這本書,向我們展示那些在學校課本之外,那些屬於賽德克族的飲食、服飾、居所、祭儀與文化,以及眉溪部落和南山溪獨有的自然風光。將那些隱藏在山林間的美麗與人類共同的文化記憶,用這本書直接帶到你面前。

《隱於山林裡的食節記憶:賽德克飲食文化X歲時祭儀》(圖片來源:出色文化提供)
書名:隱於山林裡的食節記憶:賽德克飲食文化X歲時祭儀
作者:王孝良
出版社:出色文化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隱於山林裡的食節記憶:賽德克飲食文化X歲時祭儀》
建在地底下的半穴式家屋
賽德克族的家屋每一個角落都是細節,隨處都是老祖先留下來的智慧
賽德克族傳統的家屋形式是半穴式。這種房子約有一半在地面之下,故被稱為半穴式。老祖先的生活模式,會依據自然環境來決定生存方式,因地制宜。聚落位置的選擇,是由男主人決定。考量所在地的安全性,像是會避開落石、滑坡,以及有可能發生洪水的區域;還得注重防禦性,要有好的視野,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周遭部落的情況,也方便觀察周圍環境。為了生活的便利,會盡量選擇靠近水源的地區。
賽德克族傳統的家屋形式是半穴式。這種房子約有一半在地面之下,故被稱為半穴式。(圖片來源:出色文化提供)
取自大自然的建材
想要蓋一座家屋,相當費時,從採集開始,需要花費3個月的時間。
所有的建材,都是來自大自然的天然素材,像是石板、沙土、木頭、竹子、籐、茅草等,光是蒐集這些材料就相當忙碌了。一家人無法獨力完成,而是會以換工的方式,請部落的其他族人一起幫忙。
尋找到了適當的建地之後,會先向下挖深大約150公分至200公分,立柱直接興建在地面下的四周。現在原夢觀光農園的家屋大約寬4米;長10米。這樣的尺寸,已經是算是相當大的房子了,也是一個家庭父母親和孩子一起共用的居所。
認識黃藤
台灣中低海拔的原始林裡,隨處看得到黃藤。整株都能用的黃藤,莖部相當強韌,富有彈性,成熟但是尚未完全木質化的莖部,則是編藤工藝所會使用的材料。可編織成藤籃或是建造房屋時作為綑綁的材料。另外,黃藤的莖頂部分,沒有木質化的嫩芽段,削去外層就可以取得黃藤心,常用來煮湯,也可拌炒或火烤。
※延伸閱讀:家戶必備的傳統藤編用具,原住民如何應用黃藤?
※延伸閱讀:玩部落做黃藤沙拉、學編織,透過採集向大自然取素材,最後變成屬於地方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