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Tag
-
發揮自身專長 打造獨一無二原民潮牌
November 05, 2020
在花蓮達基力部落長大的德拉,父親是山東人、母親是太魯閣族。小學3年級時,擔任教職的父親為了讓德拉在學業上更具競爭力,便安排他到市區就讀。「從小到大,並不覺得原住民族和其他族群有什麼分別?」外公幫取族名 找回自己根源「你一定很會唱歌、運動!」德拉說,90年代後有許多的原住民族在歌唱和運動的舞臺上,擁有...
-
讓我們用樂音說話表心意
November 02, 2020
或長或短、似遠還近、忽而急促、忽而悠遠,口簧琴大師鄭保雄吹奏起口簧琴,時而快板時而慢奏的嗡嗡噹噹聲扣人心弦。當樂音在空氣中戛然而止時,他對著我們說:「我是在說話,口簧琴是傳統泰雅族人用來傳遞和溝通訊息的工具。」一片竹片發音 蘊藏原住民族智慧口簧琴是一片長約十公分,看似構造簡單的竹片,其中一端保留了竹...
-
用音樂 讓人看見賽德克的光
October 27, 2020
音樂是原住民族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多數原住民族都有好歌喉,用音樂自娛娛人,或傳遞祖先的生活智慧。歌詞內容可以即興或生活化,甚至描寫耆老的生命史,一字一句都觸動著心靈深處的感動。賽德克族歌手翁志文是七年級生,出生在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靜觀部落,和多數原鄉青年一樣,國中畢業後下山討生活,他到南投縣一家大型...
-
鄒族鞣皮技術製作多功能衣飾
October 23, 2020
以前鄒族的老人家總會告誡上山打獵的年輕人,不要打只有一隻眼睛像月亮的鹿,那是山獸神。一天,一對兄弟上山,遇見傳說中的山獸神,哥哥遵守老人家的告誡,弟弟卻見獵心喜,箭放在弦上了,想起老人的告誡,又不甘心地放下弓箭,卻在猶豫時,不小心把箭射出去,剛好射中山獸神,山獸神受傷逃跑。兄弟倆循著山獸神在葛籐留下...
-
《Melevlev》融合雷鬼曲風新滋味
October 21, 2020
來自臺東排灣族的Matzka,他的音樂風格以雷鬼為主,再混和著爵士樂、民謠、重金屬、Rap和嘻哈等多種元素。身為原住民族的他,經常在歌曲中加入原住民族音樂或古調,讓自己創作的歌曲充滿強烈個人風格。Matzka在音樂的表現上十分傑出,他曾經獲得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原住民族母語組第一名、金曲獎最佳樂團獎...
-
別在意他人眼光,勇敢活出自我
October 15, 2020
曾經是穿著軍服的教官,現在則是一身休閒裝扮,每天在田裡耕作、研究各式野菜。粗重的農活難不倒吳雪月,因為她從小就會幫忙大人插秧、割稻、放牛。「那個年代的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吳雪月出生在50年代的壽豐鄉光榮部落,父親是小學老師,母親在家務農。每到假日,家裡的孩子都需要到田裡幫忙,吳雪月一點也不覺得辛...
-
從動物世界看部落
October 15, 2020
小米變小鳥傳說遠古的年代,太魯閣族人幾乎不用工作就有東西可以吃,每個人都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那時,只要半顆小米就可以煮成一大鍋小米粥,供全家人食用,因此,家家戶戶只要種一兩棵小米就夠一年食用。有一天,族裡一位婦人正煮著小米粥時,覺得剝殼後還要切半,相當麻煩,於是婦人便偷懶直接拿了一把小米往鍋裡丟,開...
-
每個人都有著獨一無二的美麗
October 13, 2020
五歲的布農族小女孩法麗絲,帶著彈弓到山裡打獵,她遇見一位全身長毛的大巨人,於是兩人一起獵雉雞、摘水果,在河裡玩水⋯⋯。法麗絲是《為什麼不能去打獵》繪本中的主角,這本書的作者就是田知學。「小學二年級以前,我就是山上的野孩子。」在部落成長的田知學,曾經有過一段無憂無慮且快樂的童年,而繪本當中有許多的情節...
-
小矮人與那瑪夏
October 12, 2020
有年大乾旱,卡那卡那富族人種的東西都長不活,因此發生大饑荒,也找不到東西吃。一名年輕人為了找東西給族人吃,便獨自前往深山。當他來到山上,看到一棵叫Namisi的樹藤,根莖部長得非常大,以往族人就常挖來當食物,他看了很興奮,心想:「這挖回去一定夠供應族人飽餐一頓。」於是Namisi就努力地挖,不知不覺...
-
非洲的美麗游牧民族
October 07, 2020
非洲的Wodaabe族又被稱作「Mbororo」或「Bororo」,他們是薩赫爾地區的游牧民族與商人。特別的是,他們以精心的打扮與求偶儀式聞名全球,部族中不分男女,都非常注重打扮與外貌,甚至有著「世上最愛美的民族」稱號。因為他們從臉上的塗抹、服裝、飾品,乃至於舞蹈,都充分發揮了Wodaabe族的精神...
-
歌聲裡的部落情懷
September 28, 2020
戴曉君,一位來自屏東縣牡丹鄉石門部落的排灣族語創作歌手,她所成長的石門,是一個開門見山的美麗部落,周邊的東源部落、阿塱壹古道都是知名的旅遊指標。曉君在大學時期和部落青年組成「MAQATI 音樂工作團隊」。「MAQATI」是排灣族語「可以」之意,也就是一股「相信自己做得到」的精神。每年的大年初三,由曉...
-
自我追尋生活中真實的自己
September 28, 2020
來自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的阿努.卡力亭.沙力朋安,國中剛畢業就離開部落北上求學,放假的時候就去工作賺學費、生活費,每天的生活不是念書、就是工作。學校畢業之後,也就順理成章地在北部就業,從事燈光音響的技術工作,展開早出晚歸的生活。長期在都市生活、工作,使他漸漸遠離故鄉,連記憶中部落海風的味道都淡掉了。...
-
太陽下山之際的祭儀
September 25, 2020
每年10月、第1個週六晚上舉行的撒奇萊雅族Palamal火神祭,舉辦此祭儀的目的是為緬懷100多年前先祖護衛土地與族人的歷史。撒奇萊雅族原來居住於花蓮平原,也就是今天的新城鄉、花蓮市、吉安鄉一帶,大約在立霧溪以南、木瓜溪以北,最大的部落是達固部灣部落。1878年清帝國的勢力已跨足臺灣東部,並且入侵撒...
-
《氣息》是靈魂的辨識與交換
September 24, 2020
錄製紀實節目《吹過島嶼的歌》時,阿洛首次與毛利音樂人Horo進行碰鼻禮(hongi),耆老告訴她,氣是生命的存在,而碰鼻是交換氣息、是靈魂跟靈魂的相遇,更是確認彼此的生存領域、山川以及氏族。海洋柔軟地打破所有藩籬,太平洋上的家人又怎能不認識自己?南島語族的歌聲航線約5,000年前,南島語族一槳槳划向...
-
魯凱族的精緻女紅繡藝
September 09, 2020
臺灣原住民族的服飾就屬魯凱族、排灣族2個族群最為華麗細緻,婦女們利用刺繡、貼飾和綴珠,把衣飾裝飾得金光閃閃,尤其魯凱族各階級至今仍維持不同階級,就有不同衣飾與刺繡的圖案。當身著傳統衣飾的魯凱族人一站出列,戴著繽紛的珠繡妝點、並插上熊鷹羽毛的頭飾者就是頭目,配戴百合花的則是貞潔的女人或勇猛的獵人,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