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搜尋結果:共 3082 筆
-
四季風情散策 經典絕景深度漫遊
January 25, 2021
撰文/張侑文 攝影/賴建宏、施純泰、陳培峯春日花遊 超完美追櫻賞桐路線春神降臨,百花爭艷,各樣的花朵交織成繽紛花海。春遊竹縣,賞花是不可錯過的行程。內灣鐵道支線兩旁廣植櫻花樹,跟著火車追櫻;櫻花季結束後,黃澄澄的風鈴木,以及春雪般的油桐花緊接著登場。每年春天,內灣支線橫山段旁的櫻花陸續綻放,從橫山車...
-
2021 設計風向球 向優雅復古致敬
January 11, 2021
因為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本應在2020年舉辦的東京奧運延至2021年舉辦,但即便如此,由日本設計師廣村正彰(Masaaki Hiromura)設計,展示2020年東京夏季奧運和殘奧會55個競技項目的73個帶有復古風格的圖標,正以東京奧運代表色阿波羅藍,呈現在海報、門票、地圖、比賽場...
-
美食家推薦必吃8家話題西餐:態芮、JL Studio、Embers都上榜
January 07, 2021
2020年度餐廳風雲榜來到下集,繼中菜、日料後,此次鎖定西餐。同樣邀請飲食經歷豐富的美食家推薦,最具話題、生意強強滾的餐廳。過去一年,西餐也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特別是講究完整用餐體驗的精緻餐飲(Fine Dining)。不過成也疫情、敗也疫情。國旅大爆發後,只要餐廳本領夠、討論度高,即便遠在天邊,依然...
-
美食家推薦7間饕客最愛中菜:港名廚聯手晶華軒、獨棟氣派功夫潮州菜頂粵吉品
December 31, 2020
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中菜館來說,影響甚鉅。中餐的愛好者年齡多半偏高,疫情期間、甚至疫情後出來聚餐的比例降低不少,因而也有名店在疫情期間一度宣布歇業,如天廚、青葉等。另一方面,小桌數的中菜私廚或許因為人數少而受到歡迎,挺過疫情後,不斷在美食圈發酵。著名的鄒記食舖和喜相逢麵館要訂到位子,都得要好幾個月...
-
美食家推薦5家頂級排隊日料:師承米其林三星謙安和、台灣No.1本格派壽司鮨天本
December 31, 2020
在台灣,頂級日本料理一直都偏向熟客制。亦即,熟客的比例很高,幾乎占7、8成以上。2020年,新冠疫情之故,原本跑日本像走廚房的人哪也去不了,於是,多數頂級日本料理生意暢旺,訂位也都排到數個月之後。部分饕客覺得2020年在台灣吃到的日本漁獲水準似乎更好,不過,實際採訪這些餐廳主廚後發現,因為日本不少餐...
-
布萊克薛薛:勇敢作夢、認真實踐
December 29, 2020
在都市出生、長大的布萊克薛薛,每到寒暑假的時候,就會跟著爸媽回到屏東牡丹鄉的部落。「旭海村是一個背山面海的部落,族人的臺語都非常溜。」布萊克薛薛的父親是排灣族、母親是阿美族,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家非常近。身為都市原住民族,布萊克薛薛很少有機會說族語,每次回到部落的時候,他就會從長輩身上學會很多和...
-
要感恩,也要趕小鳥
December 28, 2020
過去農獵時期,賽德克族人以「燒山田墾」的游耕方式在山上耕作,種植小米(masu)、地瓜、芋頭等作物,小米1年僅能於春天播種1期,過完冬天就得墾地,大概在2、3 月播種,但在年底前,族中耆老就會舉行感恩收穫祭,來感謝高山、大地、祖靈帶來的豐收。這是一個簡單的祭典,每年歲末年終,族中耆老便會召集族人,選...
-
台灣傳統建築百科全書,夜探台灣第一官宅霧峰林家:蔡依林、安室奈美惠MV都曾到此取景
December 24, 2020
從高鐵站驅車前往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報了目的地,計程車司機好奇詢問:「晚上有開嗎?」這是一個月兩次機會,夜探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之一,深入全台僅存清代一品官宅窺秘。夜幕低垂,我們手提燈籠踏進大宅院,有如回到百年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台灣現存年代最早的門神彩繪。武門神「神荼」與「鬱壘」手持兵器,目光炯...
-
泰雅族的狩獵智慧
December 23, 2020
在部落文化興盛的年代,狩獵,是一個男人從個人學習到與部落群體關係進行密切合作的訓練過程。除了取得食物,同時也在訓練一個男人負起守衛部落的責任與技能。所以大部分的泰雅族男孩在6、7歲時,就會跟著長輩到山上學習打獵、觀察動物行走的路徑、足跡、排泄物、學習父祖輩們是如何放置陷阱。而打獵獲得的肉品,不管在祭...
-
BBC譽為台灣國寶,Gucci、Coldplay跨海找他合作,手繪大師顏振發:要畫到看不見為止
December 17, 2020
當跨越世代、不同領域的匠師們攜手創作,會激盪出什麼火花?這一天,台南全美戲院電影看板畫師顏振發主持的繪畫體驗行程,我們找來二度入選亞洲50大酒吧的TCRC調酒師,聯名一幅跨世代創作。※延伸閱讀:2016亞洲最佳酒吧第23名!台南天后宮巷底酒吧TCRC現年67歲的顏振發,從事這一行已50載,由於長時間...
-
城市裡的水療森林
December 17, 2020
這近一年時間,我幾乎把香港想要去的住所度假(Staycation)都去遍了,光是近期最受歡迎的香港瑰麗酒店(Rosewood Hotels & Resorts)就去了四次。住旅店的癮頭只能在香港發洩了。剛剛開幕的旅店固然新鮮燙手,熟悉的老住處其實也值得反覆回味,有一些地方即便十年不變,每次入...
-
筷架變耳環、「千層堆漆」做奧運隊服,賴信佑擦亮70年漆藝世家「光山行」老招牌
December 17, 2020
賴信佑出身漆藝世家第三代,爺爺賴高山是國寶、父親是知名藝術家,他卻形容自己是一位商人、搞文創的業務員。這天,他帶我們回到現已改建為賴高山藝術紀念館的家族故居,原來現年34歲的他,有著含金湯匙出生的幸運,也有著富不過三代的哀傷。爺爺賴高山,是台灣第一代漆藝匠師,也是民族工藝終身成就獎得主,16歲就以優...
-
「府城老繡才」林玉泉讓立體繡發揚海外,澳洲、丹麥設計師也跨海學藝
December 17, 2020
場景轉向台南赤嵌樓周邊。府城一帶是全台古蹟及工藝匠師的集散地。廟宇多、香火盛,站在永福路與民權路的十字路口,一眼看去就有四間繡莊隔街相望,生意興旺可見一斑。《alive》團隊走進1983年創辦的府城光彩繡莊,還不見刺繡國寶林玉泉,就看到一位年約30歲的女學員穿針引線製作金色中國龍,她說,月前已辭掉工...
-
卑南族 頭戴花環轉大人
December 15, 2020
卑南族主要居住在臺東縣臺東市及卑南鄉,至今仍保留男子會所制度,未婚男性須居住在「會所」裡接受斯巴達式訓練。前卑南族花環部落學校的校長林清美表示:「會所制度維持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和祭儀。」傳統上,卑南族擁有自己的教育體系與教育場域,一個是屬於女孩子的學校,即教授小米文化的學校;另外一個則是屬於男孩子的學...
-
堅強的卑南族女人
December 15, 2020
爭風吃醋的由來有一位女孩名叫卡利卡利(kalykaly),有一天吹來一陣風竟然讓她懷孕了,未婚卻挺了個大肚子,讓她羞於見人,只好想盡辦法遮掩不被人知道,後來她生了一個小女嬰,取名拉鹿高(DaDungaw),當卡利卡利和村民一起到田裡工作時,她便將拉鹿高藏在草堆中。經常藉故去給孩子餵奶,後來工作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