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米勒,〈晚禱〉、〈拾穗〉

Jean-François Millet, L'Angélus, Des glaneuses

LINE分享 FB分享

生為農家子弟的尚—法蘭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1814∼1875年)在巴黎學習美術後,有段時間離開巴黎回到故鄉,幫名人畫肖像來維持生計,之後為了完全投入藝術界,再次回到巴黎,攜家帶眷遷居至巴比松,過著田園生活。米勒與第一任妻子分手後再婚的消息,連父母親都不知道,甚至在母親過世時,以及接到最親近的祖母過世的訃聞時,都不曾回到故鄉,這種漠然又冷靜的個性在畫壇廣為人知。窮困又不受肯定的他,雖然憑藉著描繪類似〈躺臥的裸女〉等當時巴黎流行的色情畫作維生,最終卻以浪漫的風景畫在巴黎畫壇享有一席之地,晚年也算名利雙收,風光走完一生。

米勒,〈拾穗〉 
​油彩、畫布,83.5 x 110公分,1857年

米勒在巴比松生活時埋首於描繪大自然風光,在光線、空氣與色調鋪陳出來的靜默大自然中,加入了似乎訴說著故事的人物,這是米勒和其他巴比松畫家最大的差別。以寬闊的大自然為背景、襯托出人物,有別於學院派鍾情於描繪神話或宗教人物、戰功彪炳的英雄,米勒筆下的主角只是土地的主人、耕種的平凡農婦。也因為如此,米勒才被稱為描繪貧窮、弱勢人物日常生活的「農民畫家」,但米勒卻把自己與這種政治立場做切割。〈拾穗〉描繪的是在小麥田裡彎腰拾穗的三個農婦,在當時的社會,莊稼人所做的所有勞務中,拾穗是最卑微、最勞累的工作,米勒被認為過度美化勞動現場,受大力撻伐為沒有問題意識的知識分子。

米勒,〈晚禱〉 
​油彩、畫布,55.5 x 66公分,1857~1859年

從〈晚禱〉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使生活再困苦,但聽到教堂鐘聲響起,立刻低頭向神默禱的農夫謙遜的面貌。然而此幅畫作在日後卻被鑑定出:米勒在這對夫婦腳下描繪了過世的孩子(籃子中裝的是因為環境困苦而餓死的小孩屍體),即便不確定米勒的主張是什麼,但籃子成了「棺材」的確是不爭的事實。〈晚禱〉幾經轉手,甚至被賣往美國。最後這幅被賣到國外而讓法國人蒙羞的畫作,由法國富豪阿爾弗雷德‧索夏爾(Hippolyte-Alfred Chauchard)買下,捐給了法國政府。

✻好書分享✻   ↓↓↓↓

欣賞美術館名畫讓你意猶未盡?《手上美術館》系列三書,好看、好懂又好帶,你的隨身藝術導覽員。

24H不打烊,《手上美術館》套書,帶你輕鬆看懂羅浮宮、奧塞美術館、倫敦國家美術館必看的100幅畫作秘密! 請在下方留下聯絡資料,就可以得到《手上美術館》相關精彩活動的最新消息!

http://bw.businessweekly.com.tw/event/apply/input1_frm.php?id=1360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