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紙本迷朝聖基地「boven」打造閱讀共享空間,雜誌「再使用」建立永續循環

2025/03/03

LINE分享 FB分享

紙本迷朝聖基地——
boven雜誌圖書館十週年重磅企劃
讓你的創意空間成為下個風潮!

boven雜誌圖書館,一間位處臺北東區黃金地段、收藏超過五萬本雜誌的地下室,藉由租借雜誌的「秘密讀者俱樂部」形式,讓世界各地創意人士包括日本設計師佐藤卓、深澤直人、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KIMIKO、香港電影美術指導及導演文念中、英國雜誌《MONOCLE》的編輯團隊等慕名而來,於此尋找創作靈感。

「boven是如何辦到的?」、「當初為什麼會有人想創辦這樣一個地方?」、「如何能產生持續十年做一件事的能量?」本書藉由電影導演傅天余以創意人角度提問,與創辦人周筵川對談出一段「現在進行式」的創業思索,了解這樣一份看似浪漫的事業,其實是經歷無數實戰經驗的累積,才孕育出的精準規劃(包括boven服務模式與客群分析、空間規劃等)。

本書不僅是一份創業經驗談,更是一份對生活態度的提案,值得提供給所有徘徊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不到創業入口的人參考。這條路你或許在google map上找不到,卻可以透過這本書找到幾個座標。

《打造靈感的場所:boven雜誌圖書館的開店創意學》(圖片來源:積木文化提供)

《打造靈感的場所:boven雜誌圖書館的開店創意學》(圖片來源:積木文化提供)

書名:打造靈感的場所:boven雜誌圖書館的開店創意學
作者:傅天余
出版社:積木文化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打造靈感的場所:boven雜誌圖書館的開店創意學》,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雜誌「再使用」建立永續循環

傅天余(以下簡稱傅):你從小學在班上出租漫畫開始,就已經知道「共享經濟」的好處(笑)。「共享經濟」在近年成為顯學,深刻影響食衣住行各個層面,我自己也經常使用生活中各種共享服務,共享單車、共享雨傘等等。boven是亞洲第一家以「共享」為核心的雜誌圖書館,可以說很早就開始投入這個領域。

※延伸閱讀:《本日公休》導演傅天余獲頒東京影展黑澤明獎,侯孝賢後第2位獲獎台灣人

周筵川(以下簡稱川):我們從小就經常使用的圖書館,是大家最習慣的共享模式,類似公共服務的概念。近年來,政府以及企業都更加注重地球永續議題,不管是Uber或者共享單車,「共享」成為了大家日常生活的最佳選項。當初我在設定服務的模式時,是從我自己對於物品擁有的思考開始,我並不喜歡擁有太多物質的東西,我認為現在人對於「擁有物品」的觀念已經完全轉變。

※延伸閱讀:英國MONOCLE雜誌選為台北10大魅力景點,周筵川打造雜誌圖書館boven

傅:20幾歲時,我無法使用二手的東西,喜歡的東西就必須要擁有才放心。隨著年紀增長,對物質的看法也變得不同,現在更會去思考如何避免過度消費,也會刻意選擇對地球環境更友善的生活方式。如果可以不擁有,但需求仍然能被滿足,就是最棒的解決方案。

川:過往工作的經驗讓我發現,很多跟我買雜誌的客人都面臨同樣的困擾─他們需要大量的資料和靈感,但購買這些雜誌書籍最後變得有點負擔,不僅價格昂貴,存放也是問題。那時我就想到,為什麼不借鑒圖書館的模式,設計一套機制將這些雜誌共享出去呢?需求並不一定要等於擁有,那時候「共享」這個觀念還不像現在這麼為人所知,但我就想推出這樣的服務。以「共享閱讀」的模式,讓會員可以用實惠的價格,享受舒適的空間和豐富的雜誌資源。

傅:好的雜誌根本捨不得丟掉,也希望自己擁有的資源分享出去被更多人使用。有一些創意人將自己收藏的雜誌捐贈給boven,導演陳宏一捐了一整套經典的日本創意雜誌《Studio Voice》,裡面充滿90年代最前沿的創意,對現在的年輕創意人來說都是全新的靈感來源。我自己也捐了一整套電影期刊《影響電影雜誌》,樂意將它分享給更多人看。

創意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都能再次被重新定義。時尚和流行風潮一直在變,但總是會循環回來。像韓國現在最紅的女團Y2K風格讓人覺得似曾相識,因為是製作人在重新創造年輕時喜歡的風格,但不只是簡單的復古,而是一種全新的呈現。

川:東西要放到有需要的人面前才有價值,透過共享、分享,資源再利用的方式,一方面對環保永續有幫助,更重要的是讓創意得以傳承。創意人將他們的雜誌收藏捐贈出來,透過boven整理及轉化,讓這些創意可以再流動,可能成為新一代創作者的靈感來源。

傅:雜誌本身就是一種捕捉當下潮流的載體,承載著過去和現在的好創意,也像是一個精心整理過的資料庫,裡面的資訊是系統化、條理分明的,在網路上很難找到。這是為何舊雜誌反而能帶來更多靈感。

川:雜誌絕對不只是一次性讀物,許多雜誌即使過了時效性,裡面的內容依然具有參考價值和收藏意義。boven 的概念,就是希望讓雜誌能夠在不同人之間循環起來,創造更多價值,並延長它們的生命週期。我們希望可以提供另一種選擇,從「再使用」(reuse)開始,激發生活中更多思考跟改變,進而對環境和社會產生實質的影響。

但我要強調一下,boven可不是二手書店,也不收購舊雜誌,還曾有人打電話來要求我們去幫忙清空間,我們並不是資源回收單位啊(苦笑)。

傅:創新的閱讀共享機制是一個選擇,可以減少因書籍雜誌所產生的碳排放,為地球的永續盡一點力。我看過有一個數據是,每少買一本書就可減少7.46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當然我要強調,該買的書還是要買,創作者跟出版社生存不下去就無法繼續出書了。

川:人類已經從地球榨取了這麼多資源,現在應該思考如何有效地運用這些資源,讓這些資源得以不斷循環,從而最大化它們的價值。我不只是將boven視為單純的商業模式,更希望透過這個平台展現對永續生活的支持。boven現在協助幾家企業打造辦公室共享閱讀空間,也是企業支持實踐的一部分。透過這樣的資源循環,讓雜誌成為可以共同分享的創意來源,也能讓創意與靈感得以持續流傳,最終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共享閱讀不僅是一種負責任的消費方式,還能讓資源的運用達到最大效益。這也是 boven 的價值觀跟品牌理念。

傅:近年來,像「hygge」[i]這樣的北歐風格生活很流行,它代表一種輕鬆、舒適、簡單的生活方式,在疫情之後全世界更加理解其重要性,更懂得去珍惜生活中的小細節。學會從小事中找到滿足和平靜,這個能力跟賺錢一樣重要。我也深信這一點。

[i] 「hygge」(讀音hoo-gah)是丹麥文,代表溫暖、舒適的意思 ; hygge是北歐丹麥生活哲學的核心,推崇能在任何環境下都能變得舒適的能力,透過燭光、熱紅酒、羊毛毯、毛襪或與親密親友相聚,丹麥人珍視日常中自然而然的美好,實踐簡單、舒適的生活。作為全世界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丹麥獨特的「Hygge」生活哲學近年更是風靡全球。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