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搜尋結果:共 2993 筆

  • 魯凱族的家族傳說

    May 14, 2020

    太古時候,拉沙爾拉(Laisalra)家住在一攤深水中間,是第一個有煙冒出來的家族,也就是說,這戶人家已經懂得使用火了。5天之後,又出現另一個冒煙的家族,那是達魯木克魯(Dalumuklu)家,這家人看到遠遠有一戶人家在冒煙,也就是拉沙爾拉家的煙,就想說,他怎麼沒來跟我們交朋友呢?就沿著煙的方向尋找...

  • 88歲謝美國有機米征服日本味蕾,打敗全球5000組高手獲金賞

    May 14, 2020

    占市售米三成的香米,對一般人而言多不陌生,而它吸引人的香氣也很多元,人稱「米博士」的水稻育種家許志聖說,「一般來說,香米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台灣人熟知的芋頭香氣,第二類是草本香,最後一類則是花香,目前台灣香米大多屬芋頭香,花香則因為還未突破結穗期的先天限制,目前育種還不算成功,所以還買不到。」201...

  • 首個以人名命名品種,台農71號益全香米精釀台產清酒奪金牌

    May 14, 2020

    「益全香米」,台灣史上第一個以人名命名的品種,也是臺灣粳米中最重要的香米品種。它的正式品種名稱是「台農71號」,顧名思義,是台中霧峰的台灣農業試驗所育種出來的品種,而育種者是郭益全博士,由日本引入稻種「絹光」與台灣本土品種「台4號」配種,歷經九年的試驗才推出,可惜郭博士來不及看到成果就過世,為紀念他...

  • Paliulius/8664 樂團 用歌聲分享生活

    May 13, 2020

    安向‧瑪卡卡如萬(林源祥)是「Paliulius/8664樂團」的團長,Paliulius是卑南族語,意思是「圍坐在一起」。成立於2006年的Paliulius/8664樂團,團員大多是東華大學原住民學院的學生,雖各自來自不同族群,卻著迷於原住民族古調,正如團名總是圍坐在一起歡唱。秉持對音樂的喜愛,...

  • 鄒族人多元布局 平衡的智慧

    May 13, 2020

    圖照來源:Max Chang族人擅長以柔軟的山羌皮毛做帽飾、皮鞋;甚至以山羊皮作成衣服,而鞣皮需先取得獸皮,說明了鄒族是擅長狩獵的民族。為了表彰狩獵能力,傳統鄒族人還設計了一種臂飾,凡曾獵得山豬者,便可將其所獲之山豬牙製成臂環;每獲得山豬一次,則可加戴一環。但鄒族人可不只靠狩獵維生,其實,他們更重視...

  • 《izuwa 有》唱出排灣族兩代大不同

    May 11, 2020

    擁有好歌喉的排灣族歌手阿爆,出道不久就獲得金曲獎「最佳重唱組合獎」。後來她單飛出片,曾經發行古謠專輯《東排三聲代》以及排灣族語專輯《vavayan ‧ 女人》。現在,她是原住民族電視臺的主持人,愛音樂的她,在主持工作之餘,仍然持續從事音樂表演和創作。想寫一首輕鬆快樂的歌「以前的排灣族女性,每天都要去...

  • 布農族祭儀木刻畫曆

    May 07, 2020

    來到南投境內的布農族部落,經常可在路旁石壁上,看到由「象形文字」組合而成的圖案,仔細一算,原來這八幅圖畫代表著一年之中八個歲時祭儀,但要看出端倪,還需要族人幫忙導覽。這樣的圖案在地利部落、雙龍部落、武界部落,甚至信義鄉的門樓都看得到,不過如果要看原樣,在臺灣民間只剩一塊。卡尼多岸社的木刻畫曆住在南投...

  • 多運動、多動腦,白天越累,晚上越想睡:11個睡前好習慣助你安心入睡

    May 07, 2020

    為什麼會失眠?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你自己。焦慮,讓你失眠。「輕易入睡,其實是我們出生就擁有的能力,只是有人迷失了,」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李偉康說,「當把睡眠過度當成一回事,就會出事。」許多患者焦慮失眠,床就變成越焦慮的場域。我們要做的是,釐清原因,並改變想法與行為習慣。例如疫情之下,...

  • 15個放鬆五感舒眠撇步:吿別緊繃身心,擁抱一夜好眠

    May 07, 2020

    造成失眠的原因之一,就是壓力與焦慮造成身心過度緊繃。因此助眠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運用各種生活情境與儀式打造放鬆的環境,一但放鬆,就容易睡得好。以下是15個幫助放鬆身心的助眠撇步:1、選首助眠樂,不怕「太安靜」環境太安靜,好睡嗎?睡眠專科醫師麥可.布勞斯(Michael Breus)在《靠睡覺燃燒脂肪...

  • 坐姿冥想、瑜伽嬰兒式⋯⋯4個伸展操告別失眠

    May 07, 2020

    若白天能消耗足夠能量,多運動、多動腦,白天越累,晚上睡意就會越高,因此運動也是幫助睡眠的好方法。但劇烈運動不宜在睡前,反而容易刺激交感神經,緩和的伸展運動,可以放鬆緊繃肌肉幫助睡眠。以下是4個幫助入眠的簡單伸展運動:■坐姿冥想,進行深層呼吸睡前半小時至一小時,把燈光調暗,關上房門避免干擾,進行四個睡...

  • 喝酒好助眠?11點不睡就傷肝?破解5大常見睡眠迷思

    May 07, 2020

    坊間有許多關於睡眠的原則,但這些原則究竟是知識還是迷思?alive訪問睡眠專家來一一破解。迷思1:晚上11點要睡,配合肝臟排毒?「維持穩定的作息,定時定量,比強迫自己11點要上床更重要。」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李偉康說。事實上,養成穩定的生理時鐘,臟器時鐘也會隨之調整,達到養肝之效。迷...

  • 捕魚智慧的奧妙

    May 06, 2020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讓原住民族們發展出狩獵、捕魚等不同生活方式。花蓮的阿美族人,每年5、6 月稻子抽穗的時節,會在溪流出海口舉辦「捕魚祭」,祭祀海神祈求漁獲豐收。定居於高雄那瑪夏的楠梓仙溪兩側的卡那卡那富族,因溪流潔淨清澈,蘊藏著豐富的魚、蝦、蟹類,讓他們也發展出捕魚智慧,每年約5月舉辦「河祭」來祈...

  • 隔離期間的修行旅店

    April 30, 2020

    我打破了自己的紀錄,因為疫情的關係,幾乎兩個月沒走出香港。許多人正經歷長達十四天的隔離期(quarantine),對我來說,那無疑會是相當難熬的折磨,於是開始想像,若要我選,會在什麼旅店完成那十四天的修行?一定要有好的風景、可以讓陽光穿透的大片窗戶;還有,要是有陽台的話,當然更是理想,可以呼吸到外面...

  • 排灣族祖傳的竹編搖籃

    April 29, 2020

    走在排灣族部落裡,經常可見年輕婦女肩上披著背帶,連到胸前掛個小搖籃,幼小的初生寶寶就在搖籃裡頭甜甜地酣睡著,這就是在過去靠勞力謀生的年代中,排灣族老祖先發明的育兒工具。有了小搖籃,年輕媽媽們就可以抽出手來忙些別的事情,也方便照顧孩子,有如抱在懷中,也不會因為母子身體緊貼而燥熱, 又可以防止衝撞意外,...

  • 知識導遊 來了part2——英國藍牌導覽員 行走的百科全書

    April 23, 2020

    疫情延燒、全球逾半人口被禁足,必須抑制旅遊欲望,此刻,採訪英國倫敦藍牌導覽員高嘉良(Craig)竟成一種折磨。雖然,暫時哪兒都去不了,先跟他神遊倫敦一趟也好。他,馬上展現專業,推薦我去約翰索恩爵士博物館(Sir John Soane\'s Museum),瞧瞧索恩蒐藏的骨董雕像和木乃伊棺,說不定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