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在逐步邁入高齡化的社會中,「退而不休」的生活方式也是越來越多人願意嘗試的選項。(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在逐步邁入高齡化的社會中,「退而不休」的生活方式也是越來越多人願意嘗試的選項。(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92歲的她為何能持續工作?「世界最高齡總務課長」保持熱忱的重要動力

2025/04/24

LINE分享 FB分享

▍ 工作,不該只是折磨與痛苦,而是讓你感到幸福的力量!

在這個人人視工作為負擔、想要不工作也能自在生活的時代,卻有人顛覆這種想法,甚至想要一直工作下去!她就是玉置泰子——2020年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定「世界最高齡的總務課長」。

不過,她並非天生就熱愛工作。年輕時,曾經因為職場的現實狀況與她心中的理想落差太大,使她一想到上班就滿心厭倦,甚至直接曠職在家一週,認為自己根本不適合職場,打算就此放棄……

但她沒想到,這份讓她抗拒的工作,後來竟會成為她一生最熱愛的事,不僅一做就是66年,還讓她打破年齡的限制,至今仍然快樂地上班。

▍ 原來,快樂工作可以打破年齡的侷限,讓人想一直做下去!

玉置泰子在92歲寫下這本書,並非聚焦在她的高齡與長壽,或是「工作到老的必要性」,是為了分享「當你找到工作的樂趣與意義,它將能成為你人生最寶貴的能量,而不是讓你耗弱的壓力」。

《百歲上班族的幸福工作術》書中提到的63種心法,是玉置泰子經年累月淬鍊出來的工作哲理,無論是職場新人、資深員工或位居主管職位的人,都能從書裡得到實用且可靠的觀點。

許多讀者在閱讀後重新找回了工作的熱情,以至於開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每天的職場生活。有些人說:「這本書改變了我對工作的想法!」也有人說:「終於找到一本讓我好期待明天上班的書!」

✦✦ 如果你正感到工作倦怠、迷失方向,想找回那份單純的成就感,或許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明天可以開開心心地去上班了!」

《百歲上班族的幸福工作術:年齡不是問題!我活得很好,是因為做著喜歡的事》(圖片來源:遠流提供)

《百歲上班族的幸福工作術:年齡不是問題!我活得很好,是因為做著喜歡的事》(圖片來源:遠流提供)

書名:百歲上班族的幸福工作術:年齡不是問題!我活得很好,是因為做著喜歡的事。
作者:玉置泰子  
譯者:童唯綺
出版社:遠流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百歲上班族的幸福工作術:年齡不是問題!我活得很好,是因為做著喜歡的事。》,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現年92歲仍在職場,還不打算退休

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最高齡的總務課長」

1930年(昭和5年)我出生於大阪浪速區,也在這裡成長。2020年,我92歲了(編注:此指作者寫書的那一年),仍然是從星期一上班到星期五、上午9點工作到下午5點半的全職上班族。

我的公司是位於大阪市西區的SUNCO INDUSTRIES(SUNCO日本大阪專業扣件貿易公司),這是一家專門製作螺絲的公司。

我目前的職務是「總務部副理兼課長」,主要負責財務及TQC(全面品質管理)活動的推展。

我已經在這家公司工作超過66年了。公司對我說:「請繼續奮鬥到一百歲吧!」而我自己也有這個打算。

在2020年11月,我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齡的總務課長」。這個「世界第一」的稱號對我而言,是意料之外的驚喜,也成為我繼續前行的重要動力。

這一切,都是我日復一日踏實累積的成果。我能與公司共同成長,並擁有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對我來說是一項寶貴的資產。

過去,我曾負責設計新進員工的培訓計畫與工具。如今,我仍在新人教育訓練中傳授工作的基本要領,並作為公司歷史的見證人,向他們講述創辦人奧山好太郎、第二代社長(現任會長)奧山泰弘,以及現任社長奧山淑英的故事。

由於我比現任會長大11歲,在公司的資歷也較久,因此有許多公司發展的歷程,只有我經歷過,並且能夠向人述說。

本書將結合我的親身經驗,分享我在66年職場生涯中學到的工作態度、如何勇於挑戰、不畏失敗,以及主管與部屬應該遵守的職場之道。

希望這些經驗能成為大家順利展開工作的一點啟發。

在進入主題之前,我先回顧一下我的職涯歷程。

我於1956年(昭和31年)加入SUNCO INDUSTRIES,當時我25歲。那一年,政府的「經濟白皮書」高調宣告「戰後時代已經結束」,日本正邁向高度經濟成長期。

當時,公司名為「三興鋲螺株式會社」,其中「鋲螺」(讀音:びょうら)意指「螺絲」。公司創立於1946年(昭和21年),由創辦人奧山好太郎以「木螺絲專門批發商」起家。而「三興」則代表「員工好、客戶好、供應商好」的經營理念,追求三方共榮的目標。

事實上,這間公司是我職涯中的第三個工作地點,而在此之前,我的工作並非一帆風順。

在1945年(昭和20年)我15歲的時候,持續4年的太平洋戰爭結束。然而,就在同一年,父親去世了。他是我們家的重大支柱,在56歲時因為過勞而離世。

父親自幼體弱,戰時的徵兵檢查僅獲「丙種合格」證明,到現在才方便說的是,幸虧如此,他才未被派往前線,而是編入「國民兵役」。

他工作地點是「聯合紙器株式會社」(即今日「RENGO株式會社」的前身,以生產紙箱聞名),並於戰爭結束的那一年屆齡退休。

然而,由於戰後龐大的善後業務壓力,他最終因勞累過度,在退休後不久便撒手人寰。

當時,年僅15歲的我,還有12歲的妹妹,以及8歲與5歲的弟弟。母親年僅39歲,卻因自小體弱,難以支撐家計。於是,我心生責任感:「如果我不努力工作,全家便無以為繼。」

這份責任感,成為我工作至今的重要動力。

高中畢業後,我立即投入職場。第一份工作是在學校推薦下進入一家壽險公司,擔任總務部職員。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我在3年後選擇離職。

隨後,我進入紡織公司,負責人事與勞務管理。但不久後,公司因併購計畫將總部遷往三重縣,而當時我需要照顧年幼的弟弟們,無法離開大阪,只能選擇離職。

之後,在表姊的引介下,我進到目前的公司──SUNCO工業株式會社,並一路走到了今天。

永遠保持好奇心

如果要再舉一個我在工作上的方針,那大概就是「永遠不要失去好奇心」吧。

榮獲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專攻氣候變遷研究的真鍋淑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資深研究員)曾說過:「最有趣的研究,就是由好奇心驅動的研究。」

擁有好奇心是很重要的。我們面對工作時不是也應該如此嗎?保持對一切事物的好奇心,發揮自己的創意,不斷嘗試改進,即便是日復一日的例行公事,也能變得有趣起來。

如果心想「明天來試試這個方法吧!」那就會開始期待明天的到來。

回想40年前的1981年,公司首次引進個人電腦時,我已經51歲了。

當時我負責會計事務,帳目都是手寫紀錄,難免會出現抄寫或計算

錯誤。而電腦能大幅減少這類錯誤,讓我覺得「這真是個好東西!」因此,剛開始使用時,我每天都興奮不已,充滿期待地投入工作。

1983年,公司開始推行TQC(全面品質管理)活動。但若仔細想想,我其實早在這之前就一直進行著「個人版的TQC活動」,因為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總是不斷在尋找、實行提升工作品質的好方法。

這種透過工作實現的「自我變革」,對我來說是快樂無比的一件事。

如今,社會各個層面都呈現出多元的價值觀。人們對工作的目的、態度,以及進行方式,各有不同的見解與選擇。

我也明白,「只要我活著就會工作」這種生活方式並非唯一的正解。正因為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許多人才會在選擇人生道路時感到迷惘。

如果我的經驗與想法,能夠為那些正在煩惱的職場人士提供一點參考與啟發,對我而言,將是莫大的喜悅。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