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組合】老建築萌芽新生機 恆春南城門百年老銀行 展現新面貌
昔日獨幢的老銀行,如今,換上低調灰藍外牆新色,長型窗戶裝上復古鐵花窗,內部樓面挑高約四米、30坪開闊無隔間的空間,一樓內保留最初的天窗古井,依稀可見當年的氣派景象……
西元1901年,美國領事達飛聲(James Wheeler Davidson)先生引進南美洲的瓊麻到台灣種植,製成的麻繩品質紮實堅韌,甚至在民國初期更成為國際第二大出口。瓊麻產業帶動恆春的經濟興盛,當地尚未有信用組合(編按:銀行古稱),西元1919年由當地士紳陳雲士發起成立「有限責任恆春信用組合」,設於南城門旁小巷弄內,靜靜佇立在文化路上,建築於1915年建成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古建築換新裝 重新定義「信用組合」
昔日獨幢的老銀行,如今,換上低調灰藍外牆新色,長型窗戶裝上復古鐵花窗,內部樓面挑高約四米、30坪開闊無隔間的空間,一樓內保留最初的天窗古井,依稀可見當年的氣派景象。現任店主延續「信用組合」的古名,並重新為老房子找到新定義,不只複合式經營,而是為當地想創業的青年,提供新實驗空間。
2014年底開幕「信用組合」也曾經歷過營運危機,最後找到五位合夥人攜手,2016年重新出發,其中林立峰 (Ricky)、王重喬、蕭伊倩 (Monica),不同時期從台北南漂到恆春工作的三人,分別從事餐飲、建築、民宿工作,卻因老宅而齊聚相識,三個領域不同的夥伴,激盪出新想法,重喬說:「我對跨界很有興趣,在設計的角度來看,與不同領域的人共同討論,才能產生火花。」因此也為信用組合找到新的出路。
不守舊勇敢創新找出新活路
Monica:「我們最一致的想法,就是希望打破勞資雙方的制度。」接著,Ricky舉例:美國匹茲堡新興美食城,就出現以“Coworking“共用工作空間概念的餐廳,深受當地喜愛。回歸信用組合,他們決定不雇用員工,藉由提供具創業想法的青年一個實驗平台,只需支付場地租金,自備食材與人力就能開店,與Coworking的理念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