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紅與綠的戰爭

2015/08/18

  • 文字 / 何薇玲
LINE分享 FB分享

茶和內衣一樣,只有自己才能體會「合不合適」。喝到貼心的那口茶帶來的芬多精, 不亞於見到心愛的那口子。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愛喝茶,Not my cup of tea(編按:不是我愛的那味兒),就像有些人不穿內衣,非不需也是不愛也。

中國的茶背著三千年的歷史,按照發酵程度分成六大茶色:綠黃黑白青紅,其中紅、黑茶(都是black tea)因發酵程度高,運送保藏容易,紅茶兩百年來成為外銷寵兒。

喝功夫綠茶的樂趣在苦盡回甘,鼻喉芬芳,但是喝紅茶不是不講苦和甘的對比,或是茶香盈室。而是紅茶更多些個人色彩,早餐茶加牛奶,下午茶加檸檬,俄國茶加果醬……紅茶入境隨俗加了許多和音。如果綠茶是茶與水和東方的對話,紅茶可以指揮出銅樂弦樂和音團齊鳴的交響樂。

錢鍾書遺孀楊絳在《我們仨》回憶錄寫的英國,也是由一碗紅茶勾引住舊時和當下。在文革期間,進口貨斷源,就自製三合茶「滇紅取其香,湖紅取其苦,祁紅取其色」。這碗克難配方,成了錢家在苦難中逆來順受的慰藉。

驚豔。祁門紅茶

我們家喝茶跟大家一樣從簡單茶包入門,烏龍茶,包種茶,有時也喝到講究一點的大吉嶺,貴伯爵茶,不記得有特別突出的感覺。有一天在香港度週末,閒中到淺水灣舊半島酒店喝下午茶,坐在張愛玲寫傾國傾城白流蘇走過的迴廊下,天花板上像「北非諜影」中的老風扇慢慢吹著懶洋洋的暖風,眼下室內的一切皆帶著古典的昏黃,戶外是曬得大紅色的鳳凰木搖曳在海邊。

舊半島的人不多, 茶單上除了一般茶色外,可以選點散茶(loose tea),我們點了一壺色澤紅豔明媚的祁門紅茶。這杯茶入口就驚為天人,先是溫潤,後勁像鮮花般綻放,一杯濃郁香純淡淡煙燻味的茶飲盡後,不由自主的被徹底俘虜。心頭像電影中男女主角初識響起了樂音,「就是它,就是它,elle est toi, elle est toi」, 從此找到了這味知音。

雖然香港變色,舊半島酒店已整修消失,那日初識安徽祁門紅茶的驚豔,伴著鳳凰木烈火般的美麗永遠難忘。

從那日起,才知今日世界三大紅茶王——印度的阿薩姆,錫蘭的烏伐(UVA)和中國的祁門鼎足三立,最富盛名,其中祁門又叫下午茶中的香檳。我試過不少大包小包高低等級一心二葉粗切細製的祁紅,香港福茗堂,巴黎Fouchon's,倫敦御用食品公司Fortnam and Mason,加州帕羅阿圖大學街,去夏在英國茶祖「川寧」(Twining)居然買到祁門茶包!

為什麼得走遍世界各地去蒐集一味茶,答案很簡單,因為台灣買不到安徽茶(近幾年聽說王德傳有,下次要試),而中國買來的味道太淡,不知是製法不對,還是找錯門路?祁紅熱飲加牛奶,冷飲加檸檬,早上泡茶包,晚上沖淡散茶,感覺要豪華一下時,放一小勺玫瑰醬,杯中有花,肚中也有花;啊!真好喝,真是越大杯越過癮。

樂趣。下午茶點心

老外吃飯穿衣,老中吃飯脫衣,老中喝酒下菜,老外喝茶配食,紅茶樂之一就是豐盛的下午茶,在倫敦既可去麗池(Ritz)莎佛(Savoy)喝茶看美女,也可以去三百年老店「Fortnam and Mason」樓上看老太婆們大快朵頤。老太婆的選擇較合我胃,吃得痛快重於眼睛吃冰淇淋。 十八世紀開始流行的下午茶,原來還有舞池樂隊跳探戈(Savoy星期六下午還有)。好的下午茶講究的兩味點心:青瓜三明治和司空(Scone),兩種都是百年以上傳統方式!青瓜三明治只是小黃瓜配白土司的簡單,切薄瓜片拿起來要透明到透光;司空配手攪奶油(Clotted Cream)和各式果醬。

試想冬日酷寒的英國,風雪飄舞的下午端出一碟暖房種出的青瓜,夏日珍藏的果醬,是多麼低調的奢侈。中外無別,紅樓夢初春吃嫩蔥,一斤三錢金子的排場,絕不輸他。 Scone配的果醬種類繁雜,也是因為英夏苦短,所有果物皆要蜜餞精製,以利儲藏的古風。我們家的下午茶極致的享受,是在祁門紅茶中放糖蜜漬的小橘子Clementine,熱茶湯浸泡的小橘子茶正好兩人份,蜜水和茶混合著家的溫馨,真是人間美味。

這些美味用骨瓷承出,點心高腳放三層碟端出,但並不是高茶(high tea)。 一般英國人下午茶要在三點半以後,叫高茶的在蘇格蘭「高」地更晚,節儉的蘇格蘭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傍晚五點天已黑,喝茶時,茶點心以外多塊肉派代替晚餐,有茶加簡餐的儉省之意。 最後談為什麼綠茶只流行在中國日本,而傳遍西方的是紅茶?

許多理論是因為運輸的關係,雲南的茶磚沱茶皆是適合舟車勞頓,一藏十年百年的全熟茶。紅茶發酵八、九成的確比青綠茶耐放,茶湯紅潤可愛確比綠油油的含蓄綠茶討喜。

我認為紅茶加奶加糖後頭還有一些「植(置)入性行銷」的時代背景,十八世紀時,荷蘭、英國已經在西印度群島(加勒比海)蓄奴大量種植甘蔗製糖,價格低廉,而初期用糖和奶調和紅茶的苦味最易促銷。你喝過包種茶加奶和糖嗎?能喝嗎?天時地利給了東方人不屑的發酵茶系崛起世界重新組合的好機會。

入門。東方美人茶

如果你也想征服紅茶,可以從「東方美人茶」入門,這是全天然的台灣名產。東方美人茶雖然是發酵只到六○%的青茶,但是早在維多利亞女皇時代就已遠播歐洲,才得到女皇給了這美麗的芳名。

產量極少的東方美人茶熟成要有小綠葉蟬咬葉,給它最具風味的氧化。成品較正紅茶,湯色較淡,加奶不如加檸檬或淨飲。東方美人茶是有機產物,不能施殺蟲劑,否則小綠葉蟬一命嗚呼就沒有產品了。

但是瘋狂的小綠葉蟬真正一發動攻勢,茶園收成全入蟬肚也是很頭痛的事,如何在綠和紅、天然和產量、東方和西方的戰爭中取得平衡和先機,正如我們這一代的挑戰。

今日台資中製的電子產品行銷全球,風光一時。在二世紀前,中國的紅茶在歐洲享有更多的魅力與影響力。茶稅曾是英國國入的十分之一,美國革命的起源因英國茶稅設限不公,殖民地茶商揭竿而起(Boston tea party)……而這些都是紅茶的影響力。

戰爭。紅與綠、東與西

歐洲喝茶起因回到伊麗莎白女皇一世的十六世紀,故事久遠,說法當然很多,我的解讀是當時的衛生習慣不佳,許多疾病,黑死病、痢疾都和飲水不清潔相關。為了改進健康,王室中把開水釀啤酒當水喝,民間煮水烹茶當藥喝。

那時的茶竟貴如金子。而來往運茶的東印度公司(荷蘭、法、瑞典、英……)見商機可趁,以貿易之名先在中國買茶大量促銷。單光緒六年時,中國茶外銷海外就有一年一千幾萬兩白銀的營收。英國東印度公司後來為了平衡赤字(南京條約索賠二千一百萬兩白銀,項目就叫商欠和戰爭賠款),才變為賣鴉片的奸商。

西方喝的紅茶強壯了體質,東方抽的鴉片壞了身子,以強欺弱間接帶來百年來的戰亂紛爭,我們需要多喝點紅茶,把這口氣魄喝回來。

今秋台北市文化局辦茶博覽會,早在半年前春初先在新舞台開了「人澹如菊茶書院」飲茶中極品稀品,如民國七十五年的竹葉包種茶有二十年高齡,真火氣全無,茶室正中有董陽孜書法,場中歌者用河洛古音唱黛玉葬花,意境纏綿。賞茶雅士群英每人一小盅一小盅細飲來賞茶。我們家兩口很靦腆承認,我們家喝紅茶和花茶,而且喝300|500cc大杯那種。當時真有許多三條線和下巴掉落地!

特藉此替紅茶和紅茶人平反,也呼應食養山房司茶博士和廖咸浩學長局長深耕茶文化。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