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究極 麻辣甘鹹香

吳大剛》脫下西裝烹調愛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眼前的麻婆豆腐與紅油抄手,像從大廚食譜照片裡直接端出來的菜,漂亮、規矩且味美。火亮花椒油在淨白豆腐與小抄手上頭溜滑,一入口,椒麻而不火辣的內斂滋味,是第一層。接著,又出現豆腐香、肉香及蔥薑蒜等川菜特有的「魚香」,和著香麻底蘊在口中久久不散。

但這些正宗料理不是出自於職業大廚之手,而是友達光電副總經理吳大剛的作品。

「你聞,陝西『韓城』的頂級大紅袍花椒,比四川產的味道不具侵略性,香氣卻更豐厚飽滿。」吳大剛捧著一手掌心的花椒,獨特椒香氣味隨即散開。

花椒是川式料理的靈魂,香麻花椒油是麻婆豆腐、紅油抄手與擔擔麵嘗起來道地的美味秘密,這香料是他前幾年在中國大陸工作時找到的。一般人看花椒就是花椒,到處都買得到,吳大剛則堅持,陝西韓城的花椒最對味。

做菜這件事,為吳大剛帶來了「格物致知」的樂趣,他也在料理時放感情。在他眼裡,做菜的每一個動作、使用的每一種材料、甚至當下的心情,所有看起來細微的差異,都會帶來迥異結果,不堅持不行。

他自煉花椒油還不算稀奇,重點還在起鍋的剎那,也要講究。吳大剛說,要在「接近焦又不能焦」的當口趕緊將花椒取出,這時椒麻味最馥郁、最回味。

連四川擔擔麵裡的芝麻醬,吳大剛也要從零開始作。他覺得現成品牌加太多花生,情願自己花工夫打醬,而且加一點麻油就好。細細嘗,醬汁裡還吃得到芝麻的些微顆粒呢。一鍋豬骨湯,他也花上六小時熬煮,用極細的小火,不滾不沸,才能湯清味濃。但若用小鍋子煮湯,瓦斯爐的最小火還是太大。為了讓小火更微渺、湯才不會因過滾而濁白不清,吳大剛會細膩到直接去調整瓦斯的進氣開關。

川味的另一重要調味料是豆瓣醬,吳大剛選擇來自高雄岡山、他從小吃到大的「哈哈豆瓣醬」,要先入油焗炒過帶出醬料氣味。而最重要的那碗花椒油,則要在起鍋前才淋上,接著轉大火,讓鍋裡材料滾沸迸發濃烈香氣,為麻婆豆腐增色,也讓菜餚在入口時還燙麻燙麻的。

以上整個過程,吳大剛一氣呵成,很有飯店主廚架式,忍不住想喊他一聲「阿剛師」。他強調,重視程序,才能讓菜色道地。例如豆腐切丁後要先下鍋汆燙,這道工不能省,否則豆腐烹煮時會持續出水,「這樣會『洩掉』。」意思是,水分一多氣味就會被沖散,首重香鹹麻辣的麻婆豆腐,如此就不合格。

抄手也是吳大剛自己包,餛飩皮抹上豬肉薄餡後對折,再將長邊交疊,最後反折。這樣的專業包法,是阿剛師小時候從花蓮市老家附近的客家小麵攤學來。他家裡有天包餛飩,就要愛下廚的他去學兩招。小吳大剛一學就會,跟著數十年,現已成身體本能的一部分。原來,廚房就是吳大剛兒時的遊戲區,他小學就開始下廚,身為家裡第七個小孩,甚至會替長他十歲的姊姊煮麵張羅消夜。出國念書前,剛出版的《傅培梅食譜》第一冊,陪著他越洋。現在,他喜歡閱讀唐魯孫及舒國治等古今文人的美食文學,也去理解菜餚背後的意義。「追求美味並不是滿足口腹之慾,而是生活美學。」

二○○四年底,由吳大剛夫人吳淑美成立的「福榮融合教育推廣基金會」,在新竹成立「福榮麵坊」,讓特殊生能在此工作,培養和人群互動能力。身為老公又能下廚的吳大剛,自然成為超級義工,將一身好廚藝傳授到麵坊裡。採訪當天,吳大剛就這麼仔仔細細的為我們下廚,而我們看到的只是個週末下午。每個下班、休假日,吳大剛都是這麼陪著店裡的孩子度過的。工作還不夠忙嗎?下了班為什麼還要這麼累?

「阿剛師」告訴我們,他在美國念書時曾在水廠打工,平時都由老闆下廚,大夥兒一起用餐。有天老闆、老闆娘吵架,一盤炒飯的滋味就走樣了,老闆娘說:“The Chef did't cook the fried rice with love.”(老闆沒把愛加進炒飯裡)吳大剛才更加領悟,廚子的靈魂會轉換到食物上。為愛,以靈魂烹調,分享心中最美好的食物,對吳大剛來說,正是人生最大的享受,「聽到一聲『好吃』,就夠了!」

小檔案_吳大剛‧友達光電副總經理

父母皆為杭州人。兒時物資不豐,但父母對飲食仍有講究。從小看母親下廚,國中和同窗出遊就負責野炊,現則繼續為「福榮麵坊」裡的孩子下廚教學
做菜最堅持之處:口味要道地,對於食材、調味料的挑選皆講究,烹調程序也不能馬虎。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