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家酒莊、百款自然酒,台北最隱世自然酒吧羅卡角落新開幕
2025/07/14
- 文字 / 林秀娟
「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陸止於此,海始於斯」。這句刻在葡萄牙羅卡角石碑上的詩句,如今成為台北巷弄中一間酒吧的靈魂起點。由自然酒進口品牌「萬憂解葡萄酒」創辦人萬智康打造的全新品酒空間「羅卡角落Cabo da Roca」,悄然落腳吉林路巷內,卻喚起對未知、風土與歷史的深層渴望。
在空間裡重建一段葡萄酒的原點記憶
這不單是一家販售葡萄牙自然酒的隱密酒吧,更像是一艘停泊在時空交界的船,滿載著來自伊比利半島的氣味與感官故事,帶領飲者穿越16世紀,那個自然酒尚未被命名,卻已深植人心的黃金時代。
「我們想要還原一段文化。」萬智康解釋。羅卡角落以穆德哈爾(Mudéjar)建築風格為靈感,一種融合伊斯蘭幾何美學與基督教哥德式元素的異文化結晶,交織著歐洲古董門扇、銀器、雕刻家具,在燈影與酒香中,訴說一段關於葡萄牙歷史與自由精神的記憶。
他選定的時間節點並非偶然。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是葡萄牙文化混融、自然酒尚無定義的時期。「想帶大家回到那個沒有不鏽鋼槽、沒有溫控的時代,喝當時人們喝的酒。」這不是風格的復古,而是哲學上的復興。
宛若踏入異國風情的場景設計,靈感源自伊比利半島的穆德哈爾建築風格。(圖片來源:羅卡角落Cabo da Roca Taipei )
為何是葡萄牙?慢與舊,是自然酒最珍貴的時間性
萬智康透露,與法國、義大利相比,葡萄牙因現代化腳步緩慢,反而保留許多古老釀酒方式,如花崗岩槽、陶甕發酵,以及對原生品種的深度執著。這些「慢」與「舊」構成葡萄牙自然酒獨有的自由度與多樣性,既無標準化束縛,又有深層的風土連結。
「法國在1980年代才興起自然酒復興運動,但葡萄牙其實從沒背離過它的原點。」在他眼中,葡萄牙自然酒受惠於寬鬆法規、地貌多樣與文化雜揉,彷彿擁有無限的可塑性,釀酒者可以肆意揮灑個性,創造風味千變萬化的作品。
在這座由自然酒啟動的葡萄牙文化艙內,萬智康不只端上酒杯,更端出一本又一本關於自然酒的思想書籍。除了親自翻譯英國作家賽門.J.沃爾夫(Simon J. Woolf)的《腳踩葡萄:被時光遺忘的葡萄牙酒》,他也正著手翻譯葡萄酒作家理查德.梅森(Richard Mayson)的《馬德拉酒專書》。未來,羅卡角落將陸續推出文化沙龍、導覽講座與主題餐酒會,讓喝酒不只是社交行為,而是一場關於歷史、地理與釀酒哲學的體驗式教育。
將多年蒐集的歐洲古董門扇、純銀擺件與古典雕刻櫃,點綴空間每個角落。(圖片來源:羅卡角落Cabo da Roca Taipei )
自綠酒區到火山島,葡萄牙的多樣地貌濃縮於杯中
酒單選品上,羅卡角落進口來自葡萄牙21家酒莊,橫跨綠酒區、里斯本區、杜奧產區與火山地貌的亞述群島。每一款酒都不是「時尚選品」,而是萬智康親自走訪、深度理解後的「土地記錄」。
他舉例,進入大西洋亞述群島火山岩洞穴陳釀酒,是此生最驚險的經歷。「那是一個全黑的玄武岩島嶼,表面幾乎看不到土壤。」他回憶。有一間當地酒莊將釀好的酒桶,整批埋進岩層下方三米深的地洞中熟成,只因酒莊主人堅信,讓酒液與火山岩共振,能釀出更純粹、更有力量的風味。
萬智康形容,當天他沿著一架僅容一人通行的梯子,深入完全黑暗且潮濕的地底洞穴,沿路僅能仰賴手電筒微弱的光源照明,行走數十米之遠。「如果碰上前一晚下雨、海水倒灌,根本出不來。」他苦笑說,當下心跳快到像參加洞穴潛水般驚險。
這些酒不是整桶取出,而是必須一瓶瓶地從岩洞中慢慢搬運。他坦言:「我個人應該不會再下去第二次了,但真的非常值得。」這樣極端、近乎偏執的釀酒方式,在自然酒界並不多見,卻充分體現葡萄牙釀酒文化的自由度與實驗精神,尤其在亞述群島這樣一個既邊陲、又保存完整傳統的地方。
聯手Aleisha推出期間限定盛夏餐會
為慶祝開幕,羅卡角落將於8月14日至18日,與地中海餐廳Aleisha推出五日限定餐酒會,由主廚Ben與萬智康聯手設計,菜餚以當代手法詮釋地中海風土,葡萄酒則來自葡萄牙自然酒的精選酒莊。餐會將落實羅卡角落一貫精神的延伸,將「葡萄酒作為媒介」,重建一段關於土地、文化與人之間的溫柔連結。
未來,羅卡角落將舉辦文化沙龍、酒款導覽與專題講座,讓空間成為推廣自然酒文化的溫室。(圖片來源:羅卡角落Cabo da Roca Taipei )
羅卡角落Cabo da Roca
- 電話:0937-960-644
-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456巷3號
- 營業時間:週四~週六19:00~23:00(採預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