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天蘭專欄〉麻辣紅鍋與酸菜白鍋二三事
2008/12/25
- 文字 / 胡天蘭
四川天候潮濕瘴氣重,居民藉吃花椒除溼去瘴,他們把漆黑的牛肚(牛的蜂巢胃),併同其他內臟,放入集花椒、辣椒、乾辣椒、豆瓣醬、酒釀於一鍋的湯底中燙煮,做成口感既麻又辣的「麻辣燙」毛肚火鍋;早年以盆子當容器盛裝的麻辣燙,湯紅、油紅,畫面宛如壯闊風景,川人也稱它「熱盆景」。
毛肚火鍋的吃法普及後,火鍋料不再局限於單調的內臟類,水產河鮮、菇蕈鮮蔬、豆製加工品,只要是對胃食材,在在皆可下鍋。這種紅鍋在台灣同樣大賣,國人通稱它為麻辣鍋。
一個價錢吃到飽的用餐模式,往往予人吃粗飽的印象,很少能贏得饕餮客好感。台北市仁愛路上的「滿堂紅頂級火鍋店」,所賣的麻辣火鍋卻讓人刮目相看。紅湯中無論加入的是滷牛肚、滷大腸頭、DIY蝦漿丸與花枝丸,件件可口;涮肉中以牛小排滋味最佳。外酥內嫩的川丸子(油炸過的豬肉丸),口感有如迷你獅子頭。
蘸醬排列縱使洋洋灑灑,調得越簡單清爽,越能嘗出各料的原味與鮮度。例如以少許麻油、醋沾上肉片,再裹細蒜苗來吃,便是行家吃法,用加了蔥花的和風醬來沾食,也別具風味。
東北人將大白菜過水汆燙攤平,一層白菜一層花椒鹽鋪入甕中,再把加過高粱酒的花椒水、洗米水或是老麵團和過的水融合,慢慢的倒入菜甕中,以大石重壓。發酵完成的酸白菜,切絲後與煮過的白斬五花肉、川丸子、凍豆腐、粉絲或粉條,還有血腸(屠戶利用現宰豬隻的大腸灌入生豬血),便是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酸白菜火鍋。生鮮豬血取得不易,加上國人對血腸興趣缺缺,是以台灣的酸菜白肉鍋中,血腸極為罕見。

台北「慶祥樓」主廚早年出身於名店會賓樓與致美樓,精於烤鴨與酸菜白肉鍋的製作。(攝影:呂恩賜)
正統的酸白菜,口感既酸又脆,最重要的,是酸白菜必須自然發酵,絕不能加入醋或是雜七雜八的調味來混味。切片白肉以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最能平衡其酸度。
台北「慶祥樓」是一家口味踏實的北方館,主廚早年出身於名店會賓樓與致美樓,精於烤鴨與酸菜白肉鍋的製作。除了自行醃製酸白菜外,並選用雞骨架熬煮的高湯做鍋底,鋪上片薄的生鮮五花肉。至於品嘗酸菜白肉鍋一定要有的蘸料——腐乳醬、芝麻醬、韭花醬、香油、蝦油、蒜泥、細糖、醋等,樣樣齊備。
〈慶祥樓〉
- 電話:02-2766-5068
-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中正路169號
〈滿堂紅頂級麻辣鴛鴦火鍋〉
- 電話:02-2768-8001
-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五段42號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