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樓前主廚楊光宗重現宋朝古籍杭州菜,開箱「aMaze心宴」老菜新作
2024/09/29
- 文字 / 林秀娟
在台灣,如果想吃杭州菜,米其林一星天香樓絕對是饕客們的不二首選。做為餐廳靈魂人物的主廚楊光宗,兩年前退休後,突然沉寂,也讓大眾時不時都在打聽楊光宗的下一步計畫為何?如今答案揭曉,位於大直的「aMaze心宴」,就是他口中「第3人生」的創業再出發。
位於大直的「aMaze心宴」,是楊光宗口中「第三人生」的創業再出發。(攝影:李明宜)
揮別過去單點菜色,新餐廳融合傳統與創新,更將江浙經典菜重新轉譯,用當代套餐呈現,只見菜式依舊雅麗,然而在做法及盛盤上,卻更為精巧。一道神仙鴨魚丸湯,將原本的大鍋菜改為湯盅,使用出自八方新氣的故宮清香系列瓷器盛裝,保留熬煮神仙鴨的精華,加入白刺蝦餛飩、浮水魚丸與花膠,喝湯不見鴨。
餐畢,只見穿著黑色廚師服的楊光宗,走出廚房推開包廂門進來,他的神情有著忙碌過後的輕鬆感,一邊和大家閒話家常,一邊逐桌關心大家對新菜的反應如何。即便楊光宗已是大家公認的台灣中菜4大名廚之一,這些年來,他做菜依舊兢兢業業,沒打算放過自己。飲食作家陳靜宜透露,她曾問過楊光宗,為什麼老菜做工這麼繁複,你還要做?楊光宗笑笑回答,他只想守住傳統味道,凡事「做習慣,就不難」。
「aMaze心宴」中設有可容納16人的包廂,中心還擺設台灣當代藝術家江賢二的畫作〈比西里岸之夢〉,這幅作品也是「金馬60」活動主視覺設計的系列作。(攝影:李明宜)
「aMaze心宴」還另設有可接待8人的包廂,包廂可連通。(攝影:李明宜)
楊光宗並非科班出身。曾當過砂石車司機、貿易業務的他,在32歲時轉換跑道踏入廚房開始料理生涯。他坦言,從沒想過料理最終成為他的依歸,拿起鍋杓,就是一輩子的事。
他透露,自己一直以來都有個心願,就是開一家簡單的麵店,白天賣著蘇杭煨麵,晚上再為一些好朋友、老主顧端出私房菜。退休後,原本打著要開麵店的如意算盤,卻禁不起眾多好友的盛情邀約,於是宗哥又再度踏入廚房,繼續他對中菜的復興大業。
沒照片、沒量詞,復刻古菜靠想像,反覆試驗找口感
杭州菜講的是清淡,吃的是食物原味鮮美。早年,為了做好杭幫菜,楊光宗每年都會到蘇杭名店交流、考察,也在當地找到不少老菜譜,近30年累積下來,林林總總也有快二百本的藏書,像是《老食單》《大千風味菜餚》《宋宴》《杭州菜譜》等。
廚師得到菜譜,就好像習武之人發現武功秘笈般,痴迷是一定的。特別是在講述女廚娘私房菜《吳氏中饋錄》,以及記錄宋代生活風雅情趣的《山家清供》,那些年代雖然沒有現代廚具的便利性,但他們卻用自己獨特的烹飪方法,用時間去滋養味道。
看古書的難處,在於沒有照片,也沒有料理時間,僅能透過文字想像。為了一道蔥㸆刺參,他把圖書館當廚房跑,從《隨園食單》裡看見烏參沙多氣腥,最難討好,需以雞、肉兩汁紅煨極爛。怎知就把烏參燒過頭,整鍋爛掉,最後才發現是多燒了5至10分鐘,導致失敗。
又如《山家清供》裡提到的杭州魚丸,是剖面如水煮蛋肌般零毛孔,吃來滑嫩如豆腐卻有彈牙口感,魚丸本身還輕如無重,需浮於水面三分之一,可謂粗菜精作,從細節述說南宋實為饕客的黃金年代。
楊光宗讀後,擔心杭州魚丸就此失傳,憑藉文字敘述,加上反覆實作,做出了連在中國都少見的雪白彈嫩。原料很簡單,不外乎就是草魚、蔥、薑、鹽、蛋白、白葡萄酒等,其滑嫩口感不靠粉,全憑鹽,以及徒手將細心去筋膜的魚漿,順著同一方向打到凝結,就連烹煮,必須維持在攝氏95度水溫,方得理想口感。
「我剛進天香樓時,也曾打魚漿打到全數失敗,都變成水,後來發現,原來不能用現殺的魚,得放冰箱一天軟化,才會產生膠質。」他苦笑解釋。
老味道之所以會失傳,就在功夫難,尤其在講究速成的年代,加以使用烹飪工具與技法的演化,正統卻不見得適合現代人。楊光宗用料理闡述刀工、火候、時間等元素對食材的重要性。他感慨道,「有時候講傳承太沉重,如果我們能做一道料理,讓大家從小就喜歡,這道菜就會放在他們心底,即便長大也會想點來吃,那麼這些菜就不會消逝了。」
楊光宗蒐藏古代食譜專著多年,從中爬梳歷史脈絡,為料理創造當代巧思。(攝影:李明宜)
蝦仁三吃,比乾隆還講究
說到底,江浙菜就是以時間跟功夫為底的料理,隱藏在背後的手藝,都是隱形的花費。他笑說,中菜已積累5千年的老祖宗智慧,除了要傳承,也要加入新創元素融合,才能落實老菜新作。為此,廚房團隊除了以前一起工作的夥伴外,現在還加入年輕西餐廚師,藉以讓中菜能有更多創意展露。翻開菜單,甚至連牛小排都用來滷泡入菜。
好比說「龍井茶葉・泰國蝦」這道,就是源自楊光宗的拿手菜龍井蝦仁。這道據說是乾隆微服出遊到杭州,因下雨,躲到茶農村民家避雨,意外發現的美味。龍井蝦仁的外型看似簡單,僅以龍井葉點綴蝦仁,但功夫卻藏得深,麻煩的是背後「漿蝦仁」手法。必須得用蛋白打漿,藉由蛋白撐開蝦仁組織,產生蓬鬆感,全程不能攪拌,得靠手用巧勁「推」,如此吃起來才能脆口柔軟。
在新版龍井蝦仁裡,楊光宗仍舊遵循繁複做法,只是把它變得更細緻,甚至還能3吃。第一口,先嘗蝦仁原味;接著蘸鎮江醋,襯托出甜香雅韻;第3吃就是連著用炸餛飩皮組成的脆口蝦餅捲,搭配東方美人茶一起享用,讓吃法更為多元。
「我覺得就如同董陽孜的書法,一樣是傳統,但他以新的方式表現,用現代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陳靜宜舉例解釋。
其實不論杭州菜、江浙菜在台多年落地生根,都已長出自己的模樣。楊光宗希望不要被老菜的形貌框架限制,猶如傳統的新生,是守成也是全新的呈現。
楊光宗翻轉四道瀕臨失傳杭州古菜
杭州菜為江浙菜的一脈,也稱杭幫菜,以輕油、輕醬、清淡的「兩輕一清」為特色。早年以羹膾菜餚為主,南宋時,因朝廷遷都臨安,為杭州帶來北方飲食文化,為原本樸實重原味的農家菜,帶來精緻細膩的官府典雅品味。杭州菜在明清時定型,起因為清朝皇帝頻繁南巡,官員為討好皇帝,讓菜式製作更為精彩成熟。杭州菜選料講究、做工繁複,使許多老菜都已成絕響,楊光宗用當代手法為老菜履新,也讓杭州老底子的味道依然在。
糟缽頭:杜月笙上館子必點這道
紹興是浙江菜的發源地,明清時因紹興釀酒事業蓬勃發展,多種糟、醉做法和杭幫菜已融合。糟缽頭便是用酒粕與酒糟,將內臟等下腳料酒漬,是紹興酒樓的頭牌涼菜,也是上海皇帝杜月笙的愛菜。到台灣,因為1953年政府施行菸酒專賣政策,加上與中國斷絕貿易,使香糟貨源取得困難,糟缽頭也跟著絕跡。如今楊光宗找回「香糟」,用老酒糟加茴香、橘皮等配料封存數十天至數月方可使用,並將雞肉、鴨胗、鴨舌冷滷出複雜層次。
糟缽頭是用酒粕與酒糟,將內臟等下腳料酒漬,是紹興酒樓的頭牌涼菜,也是上海皇帝杜月笙的愛菜。(攝影:李明宜)
楊光宗用老酒糟加茴香、橘皮等配料封存數十天至數月,並將雞肉、鴨胗、鴨舌冷滷出複雜層次的新菜。(攝影:李明宜)
神仙鴨魚丸湯:兩道杭州名菜組合
其實為「火踵神仙鴨」與「清湯魚丸」等兩道杭州傳奇料理組成。明代孔府製作神仙鴨非常講究,得將鴨放入沙罐,用桃花紙密封罐蓋,隔水蒸燒。由於蒸燒時會點燃香枝記錄時間,上桌時,霧氣翻騰而獲得神仙鴨美名。相傳秦始皇嗜魚,卻因吃到魚刺賜死不少廚子,一位名廚氣憤狠擊砧板上魚塊,並將魚肉丟入熱鍋中,意外做出名滿天下的杭州名菜「魚汆」。到楊光宗手裡,魚丸改使用一斤重的七星斑,加入雞煉高湯,並以法式澄清手法,讓湯頭更有層次且溫和。
神仙鴨魚丸湯其實是由「火踵神仙鴨」與「清湯魚丸」等兩道杭州傳奇料理組成。(攝影:李明宜)
神仙鴨魚丸湯這道菜,到楊光宗手裡,魚丸改使用一斤重的七星斑,加入雞煉高湯,並以法式澄清手法,讓湯頭更有層次且溫和。(攝影:李明宜)
炸響鈴:酥脆點心連慈禧都覺得涮嘴
據說古時杭州城裡有大小兩家飯店。大飯店老闆欲獨霸生意,常為難小飯店,一次不巧豆腐皮原料剛剛用光,小飯店老闆被刁難,一位豪傑路過看不下去,便返身出店躍馬揮鞭,去把產於杭州市郊上泗鄉的豆腐皮取來,小老闆為感念,特意把豆腐皮形做成馬鈴狀。後人才稱此菜為炸響鈴,就連慈禧也愛吃。炸透且薄如蟬翼的豆腐皮,一口咬下會發出酥脆的輕響,楊光宗將其填入肉末和豌豆泥,口感更豐盛。
慈禧也愛吃的炸響鈴,將薄如蟬翼的豆腐皮炸透,一口咬下會發出酥脆的輕響,圖為古菜做法。(攝影:李明宜)
楊光宗將古菜炸響鈴填入肉末和豌豆泥,口感更豐盛。(攝影:李明宜)
煿金煮玉:濟公吃筍留詩作
出自《山家清供》。由於杭州盛產筍,早在宋朝時,濟公就曾在《筍疏》一文中寫道:「拖油盤內煿黃金,和米鐺中煮白玉。」是藏著濃厚禪味的山僧早餐。煿,意指用煎、烤為嫩筍油煎上色金黃。楊光宗將其重新演繹,選用夏季綠竹筍,只取前端3分之1,最嫩的筍尖處入菜,筍子先過油,逼除筍內水氣,再水洗去油,水煮撈起再下鍋油炸,使筍香味濃縮,搭配羽衣甘藍、山當歸兩款蔬菜,讓煿金煮玉更有綠野生機。
煿金煮玉出自《山家清供》。煿,意指用煎、烤為嫩筍油煎上色金黃。(攝影:李明宜)
楊光宗將煿金煮玉重新演繹,搭配羽衣甘藍、山當歸兩款蔬菜,更有綠野生機。(攝影:李明宜)
〈楊光宗小檔案〉
出生:1963年
現職:aMaze心宴總主廚
經歷:貿易公司、工廠廠長、砂石車司機、監視防盜公司技術業務、建築監工、亞都飯店中餐部行政主廚
〈aMaze心宴〉
電話:02-8501-5980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明水路598號
時間:18:00-21:30(每週一公休)
訂位網址: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