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是餐後收尾,「栗林裏」盤氏甜點新風潮:地瓜葉做塔皮、解構玉米濃湯、吧台欣賞板前藝術
2023/03/19
- 文字 / 林秀娟
你對甜點的印象是什麼?餐後的收尾小點,還是一顆顆精緻繽紛的甜味點心?事實上,在法國及日本,甜點早已反客為主,成為料理新勢力,用宛若藝術品的盤式甜點(Plated Dessert,運用醬汁、裝飾等技法製作的盛盤甜點),收服饕客及甜點控的心。近期,台灣也跟上盤式甜點的風潮,陸續有幾家受注目的新店開幕,以具在地性及季節感的套餐鋪排,打開甜點視界。
隱身在台北大直住宅區的「栗林裏」,整面落地窗紗猶如穿上一襲白紗裙的外觀,低調且典雅,店招牌如同甜點上一抹裝飾。推開門,調香師調配的森林香氣迎面而來,乾淨簡約,就像一塊白色畫布,等待主廚為預約上門的客人,用甜點作畫。

隱身在台北大直住宅區的「栗林裏」,外觀低調且典雅。(圖片來源/栗林裏)

如同板前式吧台的用餐空間設計,主廚希望能藉此拉近與客人的距離,創造更多交流互動。(圖片來源/栗林裏)
不同於多數僅在白天開業的甜點店,栗林裏除了下午一套七品Tasting menu,還推出以帕菲(Parfait,多以奶油、冰淇淋為底的法式甜點,用高腳杯盛裝)為主的晚間套餐,為台灣甜點界的創舉。
雙主廚之一的陳琮渝,出生於台中潭子栗林里,在家鄉開店是他的夢想之一,雖然最早在日本料理餐廳工作,卻因手對海鮮過敏,只好轉戰法餐甜品,曾於Justin Signature、Beluga、Mume等餐廳歷練,更在Mume認識同為甜點師的張家瑜,種下兩人一起開店的契機。

栗林裏除了下午一套七品Tasting menu,還推出以「帕菲」為主的晚間套餐,為台灣甜點界創舉。(圖片來源/栗林裏)
陳琮渝坦言,會開始鑽研盤式甜點,其實是一次吃到akeruE Dessert甜點主廚平塚牧人的甜品,驚為天人,發現原來甜點可以做到如此精緻。而Mume主廚林泉則影響他的做菜邏輯,以及對原料的重視,像是解密台灣風土,運用食材創造千變萬化的排列組合。
有苗林行的加入,不僅投入資金,還提供甜點必需的麵粉、奶油等優質原料為後盾,可以把心力聚焦在將蔬果滋味揉入甜點,運用台灣特有種,讓味道具有飽滿的層次。

名為「紫蘇」的開胃小點,為回應季節感,運用蛋白霜包覆紫蘇,營造如冬日結霜的視覺情境。(圖片來源/栗林裏)

以傳統台式牛排裡的玉米濃湯為發想,濃郁乳脂中有著黃玉米、水果玉米、糯米玉米共三種不同品種的風味層次。(圖片來源/栗林裏)
前菜一道「番薯綠」,用台農66號、栗子、菱角等三種地瓜,以地瓜切片表現不同口感與甜度,再以地瓜葉做塔皮,裝入「慢慢弄乳酪坊」的絲綢乳酪,從開場就精巧又討喜。
接下來的「柑橙」,靈感是源於老家潭子的冬天風景記憶,將大椪柑、茂谷柑、佛利蒙打汁做冰糕,每位坐在板前的客人,在100公分的親密距離間,可以欣賞到主廚現場製作、裝飾後盛盤的創作,品味如甜點舞台劇般的演出。

「柑橙」靈感源於老家潭子的冬天風景記憶。(圖片來源/栗林裏)

關西仙草凍、新社巨峰葡萄製成雪酪,再加上薰衣草糖水組成的「霞紫」甜湯。(圖片來源/栗林裏)
解構玉米濃湯,組甜鹹餐點
無獨有偶,去年底甫開幕的「Lille M」同樣也以台灣蔬果為題製作盤式甜點,這是一家坐落在瑪黑家居裡的店中店。公關蔡青樺表示,創店初衷是為了讓客人藉由預約制的盤式甜點,近距離體驗由北歐家具&Tardition鋪陳的氛圍情境。

坐落在台北東區的瑪黑新概念店,運用家具擺設和法式盤式甜品,鋪陳似北歐般的精緻質感生活。(圖片來源/瑪黑家居)
由曾待過蘭餐廳的甜點師王慧珊攜手瑪黑家居行政主廚葉震宇,利用大眾熟悉的花椰菜、玉米、甜菜根、柑橘等,甜鹹交錯,讓一套五品的餐點,不會感到甜膩,其中「Jaune 玉米、爆米花、柚子」就是將熟悉的玉米濃湯解構再重組,變成一道有甜有鹹、卻平衡無比的精緻餐點。一刀切開由玉米梗熬製成的果凍片,將慕斯、冰沙放入嘴裡,使味道如同空間擺設般,餘韻無窮。

集結玉米脆片、爆米花、玉米濃湯等關於「玉米」的多重宇宙,將其轉化成一道甜品。(圖片來源/瑪黑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