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大車輪二代店在姊妹倆接手後,與負責視覺的事業總監鍾昭弋(中)、行政總主廚(左一)及餐飲經理(右一)合作經營餐飲新風貌。(攝影/郭涵羚)
大車輪二代店在姊妹倆接手後,與負責視覺的事業總監鍾昭弋(中)、行政總主廚(左一)及餐飲經理(右一)合作經營餐飲新風貌。(攝影/郭涵羚)

西門50年老店「大車輪」二代打造新品牌,和食老店復刻大正年代浪漫

2022/11/15

LINE分享 FB分享

現代餐飲訴求沉浸式體驗,但早在50多年前,位於西門町的「大車輪」就已經以全台首創的火車迴轉壽司,為餐飲市場帶來話題潮流。這裡不僅是當時年輕男女的約會人氣首選,至今更是許多老台北人的情感回憶,就連作家楊照也曾把在大車輪用餐的經驗寫進書裡。

老店是寶,但餐飲市場卻很現實,再多的情懷,都難以支撐食客喜新厭舊的速度,然而二代接手後,大車輪開始有了不一樣的轉變。

從去年底開幕的「大車輪日料岩酒所」到近期「輪輪1976和食茶酒駅」,原本吃趣味與人情味的餐廳,把載著壽司滿場跑的火車,變成精神意象,散落在二代店空間,包括微縮模型,以及復刻日本豪華列車場景的餐廳設計。大車輪餐旅事業總監鍾昭弋笑說,「火車是品牌形象,全台灣大概也只有我們能名正言順的玩火車吧。」

不過,這段接班之路來得突然,並非在計畫之中。三年前,品牌創辦人罹病,重症在床。不捨父親苦心經營一輩子,撐起一家人及一干老員工衣食的餐廳就這樣結束,第二代老闆江怡柔回憶,遠在英國工作的姊姊和姊夫鍾昭弋撥了一通電話到美國,問她:「接或不接?」3個人放下國外的事業,選擇回到台灣從頭來過。

汲取世界各地豪華列車的細節,讓用餐也能是精心鋪陳的沉浸式體驗。(攝影/郭涵羚)

汲取世界各地豪華列車的細節,讓用餐也能是精心鋪陳的沉浸式體驗。(攝影/郭涵羚)

不若過去父親單打獨鬥,現在大車輪是團隊合作。三人決定保留老店風華,不做改變,將招聘人才的創意納入二代店,從料理到空間,都是消費者體驗再升級。

鍾昭弋指出,店裡出現的榮町、浜町、本町等包廂,就是把以前大車輪分店的位子,對應日治時期的地名;更參考許多星級列車的細節,請老師傅手工打磨出圓拱車頂的弧度與木飾線板;至於和洋融合的摩登復古風情,則予人宛若回到大正年代的浪漫想像。

在餐廳忙裡忙外,端盤子、招呼客人,臉上始終帶著淺淺笑容的江怡柔表示,「很像回到小時候在店裡幫忙的模樣。」在她的印象裡,不苟言笑的父親很嚴厲,情感內斂,總是要她們姊妹什麼事都「快去做」,即便個性如此,父親卻把最大的溫柔留給客人,用日文和客人互動、把出國蒐集回來的精緻餐具及文物,都擺放在店裡分享。因此,她們也想將這份溫度放進空間裡,除了曾擺在老店裡的洋鐘,還費心找來風呂敷便當、職人手作陶器,營造去世界旅行的氛圍。

以日本景點特色調製茶酒

很多習以為常的小細節,背後都是職人投注的心力,由於創辦人年輕時曾經到日本工作好幾年,她們知道,很多老客人就是特別愛店裡的燒烤秘製醬汁,甘甜醇厚,能襯托食材與丼飯豐美,那是傳統日本料理的堅持,更是吃了兩、三代的熟悉味道。

將大蝦、鮭魚卵等鋪蓋在炊熟米飯上,營造豐盛澎湃的視、味覺感受。(攝影/郭涵羚)

將大蝦、鮭魚卵等鋪蓋在炊熟米飯上,營造豐盛澎湃的視、味覺感受。(攝影/郭涵羚)

料理包括1976蝦蝦土鍋炊飯、輪輪蟹の岩泡飯,以及西式冷菜海鮮酪梨塔最中寶盒等,其中土鍋炊飯靈感來自沖繩的蝦蝦飯,由生米炊熟,上頭覆蓋大蝦與新鮮鮭魚卵,讓每口飯都有海洋的旨味和香氣。

調飲部分則結合日本景點特色,發想出一杯杯兼具美感與風味的茶酒,好比「日光東照宮」以伏特加為基底,調入桂花、金萱茶的香氣,最後再將酒放入金色寶箱裡,帶出如東照宮般金光燦爛的視覺。

使用桑椹果漿搭配陳皮梅,設計無酒精的「墨染式」調飲。(攝影/郭涵羚)

使用桑椹果漿搭配陳皮梅,設計無酒精的「墨染式」調飲。(攝影/郭涵羚)

翻轉台灣本土的日本料理形象,在傳統與創新間取得平衡,餐酒館為媒介,吸引更多年輕人看見這間50年老店隨時代演進的樣貌。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