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圓滾滾的米其林寶寶造型討喜。(圖/攝影者The Dana Files,Flickr CC Licens)https://goo.gl/lm2ECD

米其林寶寶正式名稱是「Bibendum」。(圖/攝影者David Merrett,Flickr CC Licens)https://goo.gl/gbZb2t

米其林寶寶是由一圈圈的輪胎組成的。(圖/攝影者bertknot,Flickr CC Licens)https://goo.gl/8TJnaT

《米其林》美食指南正是源於法國「米其林」輪胎製造商。(圖/攝影者Manel,Flickr CC Licens)https://goo.gl/WYM1uD

西元1918年7月6日,「米其林」輪胎公司的廣告文宣。(圖/攝影者Don O'Brien,Flickr CC Licens)https://goo.gl/Sniy5g

西元1918年8月10日,「米其林」輪胎公司的廣告文宣。(圖/攝影者Don O'Brien,Flickr CC Licens)https://goo.gl/qQIZgs

西元1918年10月5日,「米其林」輪胎公司的廣告文宣。(圖/攝影者Don O'Brien,Flickr CC Licens)https://goo.gl/evw9e0

西元1968年6月3日,「米其林」輪胎公司的廣告文宣。(圖/攝影者SenseiAlan,Flickr CC Licens)https://goo.gl/5xVLdH

《米其林》美食指南桂冠形象深植人心。(示意圖/攝影者Michael Neel,Flickr CC License)https://goo.gl/NtAMyq

《米其林紅色指南》被餐飲界奉為至寶,美食評鑑深具公信力。(圖/攝影者Seth Werkheiser,Flickr CC Licens)https://goo.gl/HpIHxk

《米其林紅色指南》授予餐廳的「星級」評鑑,並非想像中的五角星圖騰,而是6片花瓣組成的小花造型。(圖/攝影者Arnold Gatilao,Flickr CC Licens)https://goo.gl/LuHGdI

米其林寶寶跨界輪胎與美食。(圖/攝影者Jefferson Davis,Flickr CC Licens)https://goo.gl/lH62Hx

驅動全球高級餐飲文化的《米其林》輪胎

百年品牌世紀行銷術 桂冠美饌形象深植人心

2016/10/28

LINE分享 FB分享

《米其林》(Michelin)美食指南於全球響譽盛名,評論影響之大,歷年來牽動老饕們追求美饌的心,以及整個美食圈產業的命運。爲摘下有錢也買不到的「星級」評鑑,各國從業者無不持之以恆、努力不輟,致力博得《米其林》美食評鑑家的青睞,如同電影《美味不設限》(The Hundred-Foot Journey)裡餐廳老闆與主廚形容的,他們是餐廳裡的上帝,而那一通揭曉評選結果的電話就像神的旨意,能引領餐廳步入神聖的美食殿堂,達成從業者終極目標。不過,到底為何《米其林》能建立如此權威的公信力?且存在一世紀之久,地位始終屹立不搖?正如大家所知,《米其林》蘊含人類漫長的美食文化,與法國「米其林」輪胎製造商有著深遠淵源,就讓《alive》帶你回顧這段美味記憶! 


                                    ▲圖/攝影者Manel,Flickr CC Licens

地圖手冊蛻變觀光寶典・源自旅遊行銷策略的「米其林」
回溯128年前(西元1888年),人類陸上交通工具仍以火車和馬車為主的年代,緊追在美國之後,法國汽車工業正開始起步,全國約生產兩千兩百部燃油汽車,但由於硬體設備不完善、人員技術粗糙,因此車輛不僅以每小時12公里的速度緩慢前進,還經常在半路拋錨熄火,當時更沒有所謂的加油站,如此不便利加上高故障率,導致市場反應不佳,汽車無法普及於民,僅成為少數皇室貴族炫富的交通工具。然而,一對法國兄弟檔卻在一連串看似前途渺茫的汽車產業中,發現前所未有的商機。


                              ▲圖/攝影者Don O'Brien,Flickr CC Licens

儘管,當時法國觀光業尚未萌芽,法文「tourisme」(旅遊)一詞還十分罕見,但創立「米其林」輪胎公司的米其林・安德烈與米其林・愛德華(Andre Michelin and Edouard Michelin)兄弟,為鼓勵國人開車出門,增加輪胎耗損量,促進公司業績成長,遂將輪胎、汽車和旅遊聯想在一起,於1900年8月推出400頁口袋大小的《米其林指南》(The Michelin Guide),用地圖方式記載全國鐵路、公路旁的旅館和飯店據點,提供開車者所需的一切資訊,包括維修、寄存據點等,並免費贈送給民眾,帶動旅遊業發展。


                           ▲圖/攝影者Seth Werkheiser,Flickr CC Licens

建立美食評鑑權威・力求公允的《米其林紅色指南》誕生
《米其林指南》發行20年後(西元1920年)廣受各界歡迎,輪胎業績也伴隨青雲直上,但隨著法國道路系統日漸完善,汽車硬體設備愈趨精良,免費指南開始不受重視,甚至成為桌腳墊,讓米其林兄弟有感費心之作被棄如敝屣,於是每本改以7元法郎販售,並刪去刊物內的廣告頁面。西元1926年,米其林兄弟觀察到民眾對指南內餐廳資訊特別感興趣,遂派遣匿名「美食偵探」探訪全國大大小小的餐廳,且用餐一律自費,以免評分失準,建立出嚴格的美食評選制度,好維護公正客觀的立場。


                             ▲圖/攝影者Arnold Gatilao,Flickr CC Licens

同時,米其林兄弟還將指南一分為二,一為介紹旅遊相關資訊,以綠色書皮裝訂的「綠色指南」(法語:Le Guide Vert);二則是介紹餐廳與飯店,以紅色書皮裝訂的「紅色指南」(法語:Le Guide Rouge),後者即當今被餐飲界奉為至寶,深具公信力的美食評分系統《米其林紅色指南》。其中令人玩味的是,《米其林紅色指南》授予餐廳的「星級」評鑑,並非大家想像中的五角星圖騰,而是6片花瓣組成的小花造型,與法式甜點「馬卡龍」(Macaron)較為相似。


                               ▲圖/攝影者dpotera,Flickr CC License

私人企業的承諾可議・「美食聖經」褒貶不一
一本米其林兄弟另闢蹊徑出版的行銷旅遊手冊,至今仍為世人追捧的「美食聖經」之一,大力推動西方餐飲界發展,也讓「輪胎人」的桂冠美食形象深植人心。然而,或許樹大招風,《米其林紅色指南》創立至今,年年都會向全球讀者重申「匿名造訪、獨立客觀、精挑細選、每年更新、標準一致」五大承諾,但「黑箱」的評鑑模式,無可避免引發各界爭議。像2004年,《米其林紅色指南》前審查員Pascal Rémy,就公開批判指南評分標準逐年下滑。因此,每年三月第一個星期三,當《米其林紅色指南》公布名單,總讓美食界議論紛紛。不過,「米其林」榮譽也並非永久性,一旦餐廳質量降低,即有被摘星的可能,所以儘管指南客觀性有待商榷,我們不可否認的是,評選美食方式和角度本就多元,評論者角色亦有不同,批判觀點也各異,而《米其林紅色指南》早已是法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同場加映!!!

☞《米其林》歷史小故事


                            ▲圖/攝影者David Merrett,Flickr CC Licens

一、1900年米其林兄弟推出的《米其林指南》,其地圖資訊的精確度,宛如現代人使用的「GPS」(衛星導航系統),詳細記載全國街道與路牌,因此成為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軍隊進攻法國的關鍵角色。


                           ▲圖/攝影者Jefferson Davis,Flickr CC Licens

二、聊完輪胎上美食的由來,那麼造型圓滾滾、樣貌討喜的「米其林寶寶」、「輪胎人」(Bibendum)你肯定不陌生!不過它又是怎麼出現的呢?原來,在某次汽車工業博覽會上,米其林兄弟被夕陽下高高堆起的輪胎剪影深深吸引,於是產生莫大共鳴,遂將其擬人化,為它添上胳膊,構思出「輪胎人」雛形,爾後再請插畫家描繪出他們記憶中的輪胎人,並取名為「比邦多姆」,讓百年企業品牌的吉祥物就此誕生。 

☞《米其林紅色指南》小知識
星級評鑑各代表的意義為:
一星(Very good Cooking)-料理出色,如順路值得造訪的餐廳。
二星(Excellent Cooking)-料理傑出,美食、值得繞道造訪的餐廳。
三星(exceptional cuisine,worth the journey)-料理登峰造極,值得安排旅行專程造訪的餐廳。

延伸閱讀:影響力最大的美食○○七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