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挑對米 煮出食神的飯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標榜「正港台灣會呼吸的米」,標示的產地卻是泰國湄公河流域。產自山脈之間的良質米產區、水源來自中央山脈的「長鮮米」,其實是台灣五○%,泰國五○%的混血米。包括中興、三好、金墩等品牌的某些包裝米,竟都混有一○到三五%的東南亞米。

三月底揭露此事的立委林樹山說,吃了這麼多年的包裝米,如今才知其中有文章。

這件米事最令人震撼之處,是米商以較低價的進口米和國產米混合,卻標榜是台灣米,顯然標示不實。另外,吃米長大的台灣人,竟然對台灣米裡混有泰國米渾然未覺。難道,咱們對米飯的靈敏口感,已逐漸喪失?

連農業官員都未必分得出來。一位農糧署科長坦言,除非是一公斤五十元以上的高價米,一般中低價位米吃起來其實大同小異。這就是為什麼,市價每公斤約三十五元的小包裝米,不肖糧商卻敢摻雜低成本的進口米。因為多數消費者「吃不出來!」

不過,相較於買米不知米事的同胞,倒有些非常哈米飯的「狂人」,可不允許自己的碗裡有任何不合規矩的米粒出現。連挑米、洗米、煮飯、盛飯的方式,他們都嚴守「SOP」(標準作業程序),這口飯才吃得進去。

台北市老字號的「小熊森林」茶館負責人鄭秉紳(人稱小鄭),就是一位「米道中人」。別看他賣的是西式普羅旺斯天然花草茶,他有位非常挑米的父親和非常會煮的母親,在茶界頗負盛名。

鄭秉紳懷念起已逝的父親,記得他只愛電鍋最中間的飯,因為口感最勻。小鄭則喜歡表面那一層飯,雖然硬一點點,但夠Q。他們家連盛飯都有規矩:鬆鬆的打上三飯匙,而且偏好尖底而非圓底的碗,熱熱的蒸氣就不會積在底部、壞了口感。而未壓過的飯,配料也才滲透的了。

熱愛米飯的鄭家,幾乎試過台灣米所有的品牌。他們發現,米味和氣候非常相關,正如紅酒得看年份一般。道理很簡單:天氣不好、多風多雨,當時的種的米就不會好吃。

現在,只要一聽到颱風預報,鄭家就會盡速先購足已經在市面上的好米。

何來此等瘋狂?他們的理由是,有些稻農會在颱風前搶收,有些則等颱風後收割。前者的稻子熟成未滿,不及格。後著的稻子則被風雨打過,恐有過熟、腐爛之虞。

在日本住過一年多的鄭秉紳,形容那些熟度不對的米為「若米」——語出日文稱還小就摘下來食用的嫩白菜為「若菜」白菜。小鄭舉了一個日本稻農如何讓米更具「熟女」風韻的例子:他們多數農民會在稻米收割後讓它倒吊一陣子,讓稻稈上的水分自然走向稻穗。他們願意犧牲這一段時間,換取米飯更優的口感。

為了保障米的品質,小鄭一家做法是:固定向具信譽的米行(他們選的是台北市民生社區中的一家老字號),長期購買真正在純淨的台東縣池上鄉生產、包裝的池上米(這是他們比來比去,至今仍覺得最Q的米)。喜好嘗鮮的鄭媽媽,則不定期蒐集各地好米試煮,最近他們就添了正宗西螺米。

基本上,米大致可分成米(圓短型,口感較Q、較黏)、秈米(細長型,顆粒分明)和糯米。咱們國產的池上米、西螺米等等,即屬於米。目前台灣每年並進口米約十四萬噸,占整體市場比率大概一成。進口地主要是泰國、美國和澳洲,泰國香米就是典型的秈米。

對於進口米,在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長期推廣「益全香米」的助理研究員、賴明信博士持平的說,這並不表示泰國米就不能吃。有些廣式、泰式的燴飯、炒飯,就得用顆粒分明的泰國香米才對味。當然,賴明信還是對台灣米最有信心:他研究,「大儒家文化圈」——包括台灣、日本、韓國、大陸北方、新加坡等地,對米飯的品味大致相同,也就是喜歡黏一點、Q一點的米。台灣米依然是大有可為、大可走出去,不怕比較的。

農試所由已故的郭益全博士領軍研發成功的益全香米(台農七十一號),賴明信亦是內舉不避親。這香米不同於泰國香米,是真的香。他形容是濃濃的芋頭香,每次一煮出來都會讓周圍的人忍不住問這到底是什麼米,再不餓也想嘗一口。

「米博士」賴明信又說,煮成後亮度夠的米,通常也等於Q度夠。因為這和米的保水能力相關,「亮」表示它澱粉結構細密、「抓得住水」。益全香米正是如此。

不只憑外表、香氣勝出,益全香米的整體品質的確已直逼經典的池上米,連續兩年在農委會主辦的「全國稻米品質競賽」獲得亞軍,而且和池上米分數差距越來越小了。

益全香米的主要產地之一——台中縣霧峰鄉,以立霧溪上游的水種出來的稻,污染程度相對低,稻米品質也相對高。榮獲今年稻米競賽亞軍的農友,即來自霧峰鄉農會。

如果你還不熟悉好米從何挑起,不妨就以「東池上.西霧峰」的原則試起,再慢慢擴展至其他地區好米,最後找出自家最喜歡的口味。

除了挑米,煮米也有學問。賴明信是農業試驗所「品飯團」的一員,他在外用餐卻常是筷子已高高舉起,飯卻不想送進嘴裡。因為,台灣餐廳便宜賣的不想用好米。但高檔餐廳用了好米,卻常因為煮飯程序不對,又糟蹋了。

但農試所「品飯團」煮的飯,曾讓平常吃不多的女生訪客連扒三碗飯。賴明信說,其實,他們最常採用的就是市面上很容易買到的益全香米,炊具就是大家都有的日本電子鍋。只要以下步驟一個都不省,保證成功,而且適用大多數的米。

一、挑米:盡量用水分較多的新米(顏色越不透明、混濁狀,就是較久的舊米)。米要放冰箱冷藏,不然一、兩個月就會變成舊米了。

二、泡米:米洗好後要泡水二十分鐘(水溫二十五、六度)至乳白色,才能讓其中的澱粉糊化完全,遇熱膨脹後才會口感均勻。如果在水溫較低的寒天,則不妨泡久一點。

三、米、水比例:新米是米一,水一.二;舊米則是米一,水一.四或一.五。

四、悶飯:這是最重要的步驟。電鍋開關跳起後再悶半個鐘頭,米才會更Q更香。

五、拔掉插頭:這一招很微妙,悶飯半小時後得完全拔掉插頭,免得電鍋繼續維持熱氣,米會熟過頭。

六、拌飯:電鍋每一處受熱程度不同,各角落的米飯熟度就不盡相同,可先以飯匙在鍋中畫十字,再將旁邊的米飯往內撥攪幾下,平均一下口感。

七、蓋飯:為了避免電鍋蓋上的水氣往下掉,讓米飯又變成濕濕黏黏的,不妨蓋一塊比鍋面大的紗布,吸收水蒸氣,鍋蓋也不必蓋得太緊。

八、盛飯:通則是不要將飯壓實,以免熱的水蒸氣留在飯裡無法往上。

其實,隨著台灣加入WTO,未來進口米只會更多。如何煮出好吃的飯,可能比挑米更重要。細細煮出米的嚼感,慢慢品嘗其中甜味,吃好吃的飯,其實是件很幸福的事。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