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新店「面對麵」麵疙瘩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大約三十年前,我們在「國藝中心」看完平劇,走到對過,在「中華商場」背面(近鐵軌的那一頭),有一家賣麵疙瘩的攤子,冬夜喝上一碗,說不出的舒服。麵疙瘩這味東西,很像家中才有的急就章食物;它雖是那麼的好吃、那麼的與胃親和,但外頭的店家竟是相當不容易賣它。或許,一來它不容易賣較高之價,二來,它本身已諸味兼備,頗難再配它菜。

直到幾年前,導演侯孝賢帶我來此吃酸菜白肉火鍋,從此我便為了麵疙瘩,一次又一次來到新店這一隅。

「面對麵」由韓國華僑所開,故其麵食是山東風味帶一絲韓國筆觸的,如「炒碼麵」是。至若「黃師傅雞」,雞塊先酥炸過,再燴炒,這亦是中國菜帶上一抹東北亞風。

若是天冷些,此店的酸菜白肉火鍋最稱一絕,下白酒最宜。作家唐諾有次說起:這兒的酸白菜是自然慢工醃出,坊間泡醋式的酸白菜無法比得上。

我最常吃的,當然是麵疙瘩。往往點一碗湯的,再點一盤炒的。

湯的,原是家常版,亦是疙瘩之正宗;乃肉菜材料、疙瘩、湯汁、麵糊全融一碗,我來此,主要為它。至若炒的那盤,它的疙瘩塊稍有不同,用的筋道與湯的不盡相同;我叫它,先吃個幾口,其餘放冷打包帶回家。

此店的分量皆頗大,如要又吃疙瘩又吃麵,最好四、五人結伴而來。

它的小菜亦好,土豆絲(馬鈴薯絲)、燒馬鈴薯(冷天才有)、黃豆芽、豆干片等。最好的是韓國泡菜,我往往點二盤。好在哪裡?我想是醃製的品味最不卑不亢;也就是不過於熟酸(菜葉不過於皺爛,味道不特酸),也不故意多加魚露(像有些朝鮮鄉家的村野之嗜)。

「面對麵」還有一特色,明言「不放味精」,可見店家的自信。又我常見老闆娘循循善誘客人該吃大碗或小碗,十分用心,完全是那種死心塌地、用情極專之人;如此質地之人開出的店,便常是台灣最佳的店。

我來此店另有一原因,便是在夕陽時分到對面一大片農園菜畦中散步。不論是自中央路七十八巷(百忍街的對面)或是一百七十六巷進入。這片既有菜田、竹林、小塘,亦間有紅磚三合院的村家景象,四、五十年前原是台北通景,如今整個大台北或許這是唯一猶存者。

我做小孩時,每天看的大安區便是如此,如今好不容易來新店一次,怎能放過?

小檔案_面對麵

地點:台北縣新店市中央路33號
時間:1130至1400/1730至2030
休假:週一

小檔案_舒國治

1952年生於台北。作品:《門外漢的京都》、《理想的下午》膾炙人口。不僅是作家,也是公認的生活家。近年偶被稱為「小吃教主」,然他謙說每日尋覓百姓所吃,原只為自飽,不敢稱家也。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