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吞、抄手、扁食、餛飩本一家?不同的地方稱呼大不同
2007/11/08
- 文字 / alive編輯部
餛飩跟水餃一樣,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式餐點,在地大物博的中國,許多地方都能吃得到它;移民海外的上海人、廣東人跟四川人,把它一併帶到遙遠的海外,讓西方人對它也不陌生,甚至還能清楚的區分,wonton(餛飩)與dumping(水餃)間,明顯的不同。
中國人造字很有趣,總習慣把食物的寫法,都冠上食的部首,原本被稱作渾沌的餛飩,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口音下,輾轉有了不同的念法。廣東人稱它為雲吞,四川稱它為抄手,福建人包餛飩時,因為槌打過麵皮的肉餡,便把餛飩稱作扁食,不過它最廣泛的名稱,依然還是餛飩。
上海人喜歡在餛飩餡,加入大量燙熟切碎的青菜,同時以較厚的麵皮來包餛飩,因為加了青菜,餛飩的口感格外清爽。重門面的上海人,連包菜肉餛飩這樣的小事,都得要講究食物予人的觀感。他們會把煎好的蛋皮切成秀氣的細絲,與芹菜末、榨菜末、紫菜,一同加入餛飩湯中。
抄手是四川著名的小吃,四川人包它時,會把薄的麵皮先對摺成三角形,再把左右兩端對摺起來,最後完成的動作,就如同以前當官的老爺,面聖時拱起雙手,兩手自然抄入衣袖般,抄手的妙稱因此由來。四川人不僅善於烹飪,對食物的名稱,也有出人意表的聯想。
帶湯吃的餛飩,四川人稱為清湯抄手,凸顯麻辣香氣的乾拌餛飩,稱作紅油抄手,同時強調香醋與麻辣調味的,稱作酸辣抄手。川味紅油抄手名滿天下,與擔擔麵齊名;它的香氣除了來自花椒與辣椒油,還有一味甜醬油;以醬油、糖、八角、桂皮、水熬成的甜醬油,是抄手百吃不厭的調味秘訣。
台北西門町的桃源街,因為靠近總統府與國防部等軍區機關,早年網羅了不少外省小吃。開了30年之久的趙記菜肉餛飩大王,便身置其間;「趙記」的菜肉餛飩,飽含著青江菜的濃郁香氣,最難得的,是它味道始終如一,老顧客回到這,不會有白跑一趟的失落感。
民國40年間,「四川吳抄手」在西門町的成都路上開張,20幾年後,隨著鬧區發展東移,搬遷至明耀百貨邊的忠孝商圈,經營超過半個世紀的這家名店,並未因景氣滑落而業績不振。它的紅油抄手,跟趙記一樣忠於原味,是熟悉川味者,喜歡吃香喝辣客的最愛,川味的甘、辛、香,藉著紅油抄手特別能夠體會。
〈趙記菜肉餛飩大王〉
電話:02-2381-1007
地址:台北市桃源街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