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逆勢生長 屏東黑珍珠蓮霧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這些年來,聽過太多太多人說起蓮霧的神奇故事:說它原本身屬夏天產熱帶水果,卻漸漸轉為為深冬收成的冬果;說原本色澤粉白粉紅,現在卻能紅得發紫發黑;說種植時得浸鹽水、剝樹皮、理光頭、蓋黑網,讓果樹掙扎求生,令得古早原有的青澀滋味盡脫,一年年益發濃甜似蜜……現在,提起蓮霧,誰敢不心悅誠服承認,定是台灣穩坐世界第一。

好不容易終於盼得蓮霧季到,我們立即前往舉世公認的蓮霧之鄉屏東,造訪位在屏東南州鄉、蓮霧口碑遠近馳名,台灣賣不夠、還遠銷歐洲、加拿大、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蔡順得的蓮霧園。

剛得到二○○七年十大經典神農獎蔡順得說,屏東沿海地區,特別林邊一帶,由於離海太近,加之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導致土地鹽化,且因多為堅硬的黏土地,一般作物很難生長。可是卻偶然發現,種在此地的蓮霧,果子雖小,但顏色深紅、滋味奇甜,遠勝其他地方,遂而「黑珍珠」之名不脛而走,成為蓮霧種植者競相探訪追求的標竿。

而在一步步抽絲剝繭,找出其中因由:首先鹽地土質多鈉,鈉吸水分、故而甜味相對增長;黏土地貧瘠,著根不深、樹勢衰弱、生長緩慢,逆境中迫使果樹掙扎求生、精華與養分全往花與果實集中,結出驚人甜美的果實。

掌握了其中生成因素,果農們遂一步步控制各個生長環節,今日蓮霧種植技術也隨之成形,原本平凡的普通蓮霧,漸次羽化為黑珍珠、甚至黑鑽石、黑金剛。

目前,由於近年來近海鹽地鹽化情況嚴重,既有的蓮霧樹紛紛死去,種植區域已漸漸往鄰近內陸偏移,以林邊、南州交會一帶為最精華地。這一區土壤鹽分較低,但土地仍為黏土質,故而果實略大、水分也略多,再以栽培技巧補強,色澤與甜度不差,甚至猶有過之。

說話間,蔡太太切了一盤剛採收的蓮霧出來,一咬入口,汁液迸射之際,一股如蔗如花如蜜的曼妙奇香剎那流蕩於口鼻間,質感清脆柔爽;這麼多年來吃過多少好蓮霧,然這蓮霧,仍讓我們深深折服。

不趕採收

領著我們走入蓮霧果樹間,蔡順得娓娓道來,這美味背後的心血。

首先,採收由夏改為冬。冬季溫度低、生長緩慢,從原本的四個月硬是延到六個月餘,故而比起一般夏果的果肉更細緻、色澤更深紅。

而扭轉時序的關鍵,在於催花:在原本春夏之交,蓮霧即將抽芽發花之際,便全園覆蓋黑網,壓抑果樹不使抽長新稍,至少約須覆蓋二十至二十八天後,揭去黑網,讓樹開花。開花後,為了使全樹養分盡量集中花上,還得透過各種方式壓抑新稍的生長,比方辛勤修剪,或是藉著肥分管理使花朵成長迅速,先一步搶去養分。

結果後,疏果也有學問,我說起前月採訪的甜柿的「一枝只留一果」,「蓮霧可不成!」蔡順得趕緊說,「要剛剛恰好、左右都有間隙不互相擠壓影響果型,但一定要留一定的果數,」他拉下一支肥碩樹枝:「數量夠,才能齊心協力吸取養分,養分吸得多又快,果枝夠肥,養分更能持續源源不絕。」

不灑農藥

幼果約長到拇指大小,便要立即套袋,以保護蓮霧不受蟲害鳥害藥害,這時,蔡順得的「撇步」還有,反正蓮霧已套好不怕蟲,就刻意不噴灑農藥,使仍不停抽長的新稍因昆蟲叮咬而凋萎,不與果實搶養分……「既減了農藥、又肥了果兒,一舉兩得!」蔡順得笑說。

施肥管理上也頗見用心,黏土地不比砂質土,吸肥和滲透速度都很遲緩,因此,施肥的量要少、次數卻得頻繁。蔡順得領我們去看他自己做的有機液肥,一大桶顏色深黑,「此地蓮霧,動物性蛋白比植物性蛋白更合適,所以主要是用鮮魚、糖蜜和各種菌種為原料。」其中養分比例也隨蓮霧生長時間而有不同,初期求果實碩壯,要加強氮素,中期以後則重磷、鉀,以助甜度和香氣養成。

重重細工呵護養就,讓我們十分嘆服,果然絕豔極味好蓮霧,委實得之不易。

*認識蓮霧

台灣蓮霧最早據說原產於馬來半島,十七世紀時由荷蘭人自爪哇引進台灣。但一直到近二十年間栽培技術大幅改進,外觀與美味度提升,才一躍而為台灣的代表水果。

蓮霧品種主要以顏色區分,可分為大紅色種、淡紅色種、粉紅色種、白色種、青綠色種與麻六甲種。其中,以果型最大、甜度與口感最佳、也較早熟的粉紅色種栽培面積最廣。至於黑珍珠、黑鑽石、黑金剛並非品種名,而是果農根據育成之蓮霧的色澤形狀體積為之命名的別稱。

在哪裡?主要分布於屏東、高雄、嘉義、南投、宜蘭等地,以屏東栽種面積最廣、也最負盛名。

何時有?屏東、高雄蓮霧產季最長可從十二月起至五月(但以十二月至三月間為最佳),嘉義以北則為七至九月。

為何吃?含少量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具清甜、淡香、豐富水分等特性,是清涼解渴的聖品,並具有開胃、爽口及助消化等功能。

怎麼挑?從外觀看,果脊明顯,果實飽滿,果臍的萼片開張,果皮深紅具光澤等現象,都是成熟的象徵;也可注意果皮是否清潔沒有藥斑,果實新鮮,蒂頭沒有失水。

(文‧葉怡蘭 資料來源‧蓮霧產業資訊網)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