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車跑得快
小時候,當年還沒有計程車,公共汽車不但路線少,班次少,而且大半都是些破舊不堪的老車子,當年最國民的公共交通工具,大概就數三輪車了。幾乎每個巷子口,總有幾台車等在那兒,跑一趟路少則一元,最多也不過兩、三元。有一年夏天,刮颱風,老爸早已訂了《桂河大橋》的首映場,我們一家分乘兩輛三輪車,一路從建國北路拉到西門町,車夫幾乎用走著拖車的。到了電影院,老爸一人給了他們五塊錢,兩個人高興的又冒著狂風大雨把車給拖回去了。後來聽說車夫裡面還有些政府情治單位派的眼線,專門負責向警政單位打小報告。你前一天在車上說了一些抱怨政府的話,第二天就可能有單位找你談話啦!
有個兒歌叫「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老太太,要五毛,給一塊,你說奇怪不奇怪!」一直流傳到現在,連我兩歲的小孫女都能琅琅上口,雖然她連看都沒看過當年的三輪車。台灣大概找不到幾輛三輪車了。即使有,也都是觀光地區用的,好玩而已。
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看到滿街有不少小型的電動三輪車,不過都是郵局的公務車,專門送信及包裹用的。在小街小巷裡進進出出,還挺方便,而且停車也不占空間,當時覺得義大利人挺實際的,車子雖跑不快,但是它的功能就是送東西嘛!也不需要那麼快,省得郵差老是要騎腳踏車。尤其是碰到下雨或是野狗那就更麻煩了。不過窮則變,變則通,我現在看到好多快遞公司的送貨員,也是用三輪車在送貨,不過都是用腳踏的。
陶爸說:自從有了網路以後,好多的信件及軟體已經透過網路寄送,必須要靠人來送的東西又因為快遞公司的加入,使得郵局的功能越來越少。老是靠比銀行存款利息高來吸引顧客,好像也不是辦法,該想想辦法轉轉型啦!要不然就改個名字叫銀行吧!